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中国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天启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主要著作有《农政全书》60卷,并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入《徐光启集》。
依河而兴的中华民族,古代水利工程大盘点,藏着先民无尽的智慧 中华民族在生产发展和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建立起来了符合自身利益的灌溉水利系统,在沿袭先辈治水经验的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了水利技术。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是哺育中华民族成长的母亲河。然而,天然的降水却不总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令人毛骨悚然的洪水和干旱两大灾害,从历史的开端就困扰着沿河而居的各个民族。
传说中的北宋1亿人口,要归功于王安石新法,特别是河南这项改革 宋朝素有富宋之称,但是富宋的外表下是对人民课以重税,对官员士绅过度优待,「”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除此之外,宋朝还「”不抑兼并,田制不立”,任由富民兼并侵吞贫民田地。这样的制度,无疑会导致...缺乏自耕农作为税源,执行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一、宋代河南居然有一片「”西大荒”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水利设施对于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要致富,先修路的话;那
李冰是「 ”穿越”到古代的水利专家,我有「 ”证据” 如果按知名度来给世界上的机构排序,那么,时空管理局恐怕在地表以下。它有上万名专业人员,管理着整个地球的时空秩序,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平时的工作就是整理资料,值班监控,避免时空穿越者扰乱秩序。他叫李冰,一个水利超级天才,疑似时空穿越者。—1—李冰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35年,也就是战国时期。不过有一点很确定,他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蜀地。
围湖造田事漫漶:宁波广德湖的消失 围湖造田1.广德湖的基本状况鄞县的地形则呈马蹄形,在鄞县的东、西、南三个方向被四明山脉包围环绕,中间则是平原,奉化江横贯其中,呈南北走向,在三江口附近与西来的慈溪江相汇,始称为甬江,继续向东北方向流去,在定海(今镇海)入海。
此国的一条计策本想削弱敌国,但却造福后世数千年。 在战国时期,诸侯混战逐渐形成的战国七雄的局面,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在通过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强大,一越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通过长平一战,消灭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宁夏水利开发史略:元代郭守敬宁夏治水 经过蒙古军队20多年征讨西夏的战争,宁夏平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悠久的引黄灌区呈现出「”古渠淤坏,泥沙淤浅”,「”田野荒芜,生灵涂炭”的惨淡景象。郭守敬塑像宁夏灌区景象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任命中书左丞张文谦出任西夏中兴等路行...官,并命诸路河渠提举郭守敬同行,具体负责宁夏平原治水复屯事宜。郭守敬来到宁夏后,首先沿着黄河两岸踏戡,对宁夏地区的正渠、支渠的数量、长度、溉田亩数等进行了
历史上的今天5月3号 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0070年5月3日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在1946年前的今天,0070年5月3日,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69年汉明帝擢用王景,发民卒数十万治河。王景测量地势,开凿山阜,建立水门,自莱阳五千乘口筑堤长千余里,使河、汴分流,黄河由东北入海,沐渠由东南入泅水。明帝在完工后亲自沿渠巡视,并按照西汉制度恢复河防官员编制。汉平帝时,黄河决口,在洋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究豫多被水患。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大禹等入选 日前,国度水利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第一批“汗青治水名人”,个中大禹、李冰、苏轼等3人是我省启动实施四川汗青名人文化传承立异工程后评选出的首批四川汗青名人。第一批“汗青治水名人”共12位,离别是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听闻大禹、李冰、苏轼三人被评为第一批“汗青治水名人”,段渝欣然感慨:“太好了!实至名归。”
农政全书 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刊行,世称平露堂本。本草纲目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