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为什么入道 汪元量的故事 汪元量为什么入道其一、元初道教受到帝王的推崇,社会地位颇高,道士的生活比较优越,生活方式比较自由,以道士身份南归对于一位宋室旧臣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其二、汪元量一向认为自己是汉族儒生,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中兼容的儒家思想正好可以使汪元量在道教信仰中保留自己儒家的印记。
汪元量简介 汪元量的诗词 汪元量汪元量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词人,代表作有《湖州歌》、《越州歌》、《醉歌》等,他晚年隐居杭州,后入道为道士,在1317年逝世。>汪元量的诗词>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湖山类稿》,称元量“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亦宋亡之诗史”。>以“德祐之变”为界限,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汪元量的作品 湖州歌汪元量 汪元量的作品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湖州歌汪元量>《湖州歌》由南宋末期宫廷琴师汪元量所写,这首诗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画面,叙述了北行途中寻望故国而不见的过程。李钰的《湖山类稿跋》评汪元量诗:“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