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浅谈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和河西走廊

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匈奴伊稚斜单于得知浑邪王、休屠王两战两败,丧失河西绝大部分地区,十分恼怒,要对他们严加惩处。汉武帝恐其中有诈,令霍去病率1万骑兵前去受降。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帖木儿为何选择走河西走廊去东征明朝?

帖木儿帝国的京畿重地河中距离费尔干纳盆地最近帖木儿东征明朝时的路线选择,就是从费尔干纳盆地进入西域。再从河西走廊进入甘肃,攻打明朝边境的嘉峪关。帖木儿在东征明朝前就已经出现了身体状态恶化现象早在远征明朝之前,帖木儿的身体状况就已经出现了恶化。这就给帖木儿东征选择走河西走廊提供了第二个方便。但他们根据过往的战略部署思维,习惯性的将帖木儿东征视为普通的蒙古部落叩边。

打断匈奴右臂,汉朝的这个将军立了大功 | 地球知识局

然而以匈奴人的组织能力来看,休屠王对这些下属部落的管理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本身就是这个大部落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汉朝在武威设的郡,正是在休屠王归附之后在其故地设置的。这样的打法,在汉朝的将军们看来是贪功冒进,但如果让匈奴王廷的将领们看,则是再正常不过的部落战争法则。>对于已经苦心经营西域多年,一直想着折断匈奴右臂的汉武帝来说,霍去病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熟表现,无疑为他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

中原王朝为啥必争河西走廊?弃守如心脏插刀 攻占则所向无敌

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要说河西走廊的战略价值,不妨先和古代印度做个比照。整体来看,南亚次大陆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西北方向的兴都库什山脉和塔尔沙漠、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分列于次大陆两侧海岸的东西高止山脉和夹在中部的德干高原,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印度河、恒河2大平原3面合围,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文明独立、可持续发展的相对安全环境。

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曾经的第三大城市,河西走廊之武威

武威,威武当温润的东亚季风带着太平洋的气息穿越半个中国,当黄河东岸漫天飞舞的杨花缠绕出夏日的热烈与悸动,乌鞘岭却还很寂寞。毕竟,过了乌鞘岭,就从中国的季风区走进了非季风区,从半干旱区,走进了干旱区。乌鞘岭▼乌鞘岭的另一侧就是令汉武帝疑惑的河西走廊。而当年的武威,作为距离乌鞘岭最近的匈奴大本营,肯定是相当的得意。这场决心,成就了一个少年,霍去病。

汉帝国征服西域并不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而是这一原因

公元前139年,在西汉建元时期,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余人,自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打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为七十多年后,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奠定了基础,张骞本人,也因杰出的贡献,被封为「”博望侯”。西域都护府在这段历史中,很多人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归纳为两种:一是恢复被匈奴切断的丝绸之路,打通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其二是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征伐汉王朝最大的对

河西走廊以西还有条「 ”河西走廊”,不过,今天那里已不属于中国了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楚河。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河流。上游谷深流急,入伊塞克湖盆地后河谷展宽。出博阿姆峡谷折向西北流,经楚河盆地和穆云库姆沙漠,逐渐消失于阿希科利洼地中。一般来说,人们把两边夹有山地的河流经过之处称为河谷,楚河河谷指的就是楚河中游,在昆格山和吉尔吉斯山两山庇护下,楚河的流经之地。河谷呈东西走向,长200公里,最宽处80公里,两边雪峰平均高度3700米。

攻城容易守城难,看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的经营之道

汉武帝分别于元狩二年的春、夏两季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征匈奴,打败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歼敌四万,浑邪王被迫降汉,河西地区终于纳入汉朝版图。修筑关塞汉王朝为增强在边境地区的防御力量,因地制宜,依据河西走廊的地形、地势等特点,在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分段修筑了河西边塞。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众人只知抵御匈奴,却不知它让古中国成为唯一

季羨林老师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其中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很多人只知道河西走廊的作用是抵御外敌,却不知它曾让古代中国成为唯一。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