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商业交通的发达和宗教传播的兴盛,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疆域外地理知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东亚方面,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地理的文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问...
【洛阳伽蓝记】的意思是什么?【洛阳伽蓝记】是什么意思? 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洛阳伽蓝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洛阳伽蓝记是什么意思历史地理著作。★「洛阳伽蓝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用洛阳伽蓝记造句1.《洛阳伽蓝记》记述北魏洛阳各庙行像时,2.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3.致使那些得以入寺观看的人都以为进了天堂。
杨炫之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散文家杨炫之生平 史通及晁公武之读书志中误作羊炫之。公元547年,杨炫之行经旧都洛阳,当时正值永熙年间兵乱之后,目睹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之佛寺已多成废墟,深有所感,乃著洛阳伽蓝记一书,记录洛阳及城郊诸大寺之建寺缘起及建筑结构、时洛阳佛寺园林兴衰梗概,并且还记载了当地人物、风俗、地理及传闻掌故,文中揭露北朝贵族官僚穷奢极欲,寓有讥评之意等。《洛阳伽蓝记》因其富有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学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以来的《洛阳伽蓝记》研究,在其作者身世、文本笺注、文体特征、史学价值、人文地理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与南北朝的其他专书研究相比,其研究状况相对滞后,它在北朝史学、中古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宗教建筑等课题上的...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
兰台说史•高达270多米的古代工程奇迹如何被毁 本月10日,四川绵竹九龙镇九龙寺突发火灾,寺内一座高达80余米的十六级佛塔--毗卢塔惨遭焚毁。论高度而言,它确实不如四川的这座落成仅8年的毗卢塔。不过,若考诸历史,该塔远远算不上是最高木塔:建成于公元519年的北魏洛阳永宁寺塔,九级木架,至于塔高则有多种说法,从270多米至136.71米不等,但即使取最保守的估计,也远远超过了应县木塔和毗卢塔。从明初始建到最后一次重建,太和殿一共被烧了四次。
北魏 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前期的统治仍带浓厚的奴隶制色彩,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激起各族反抗。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中国佛教著作。全书主要记述北魏京城洛阳佛寺的兴衰沿革,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卷。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行记》提供了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通过其中寺庙的兴衰详尽反映出6世纪初洛阳以至北方佛教的变化,颜氏家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