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之祖-毕升 ~约1051),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几年后的一天,“神刀王”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看揣摩。哪知毕升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最后一行的一个“之”字刻坏了。此后,毕升一有空闲,总是考虑这件事。活字印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印刷数量和质量,使书籍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他成了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毕升的活字印刷 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是宋代人毕升发明的,而欧洲的活字印刷要晚很多年。毕升刻的字又整齐又漂亮,作坊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但毕升对现存的雕版印刷...感到不满,总想把它改进一番。于是,毕升开始试着刻木头的活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毕升死后,他...的活字被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祖上人收藏了。后来,沈括在他著的《梦溪笔谈》里记录了这项发明,才使活字印刷术流传下来。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用胶泥刻字,使字画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当印刷时,将一颗一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以火烤之,药稍熔化,再用一平板压在字印上,使板面平整,药品凝固后,便可印刷。这种早期的活字印刷...已具备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创造一整套活字印刷工艺早400年。
从藏书特点看我国古代的印刷方式 从藏书特点看我国古代的印刷方式要说印刷术,不得不从藏书开始入手,因为有了印刷术,才会有大量的书籍让藏书家们来藏,不说藏书的规矩,就很难弄清雕版印刷之书和活字印刷之书的优劣,也就搞不明白雕版印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知识阶层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具有确定文化走向的能力,知识阶层对于书的需要,直接影响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印刷业的发展。然后重复第二、第三过程,从而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