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

为什么古代的地方官又称为“父母官”?

为什么古代的地方官又称为“父母官”?  据古籍记载,明朝高启《书博鸡者事》︰“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另《水浒传。第十四回》︰“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及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谈。谈异七。曾祖父母》︰“今乡官,称州县官曰父母。”以上这些记载中的父母官、父母,都是...

你知道“父母官”这一说法的来历吗?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直到汉朝“父母”一词才有了地方官的含义。过去,人们大多称州县一级的地方官为“父母官”,不过,在那个“十官九贪”的社会,真正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并不多。只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