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绪

清朝所编撰的为后世考证明朝历史的重要史籍《明史》是否具有可信度?修撰过程又是怎样的?

而《明史》的修撰又是清代前中期的影响史学发展的一件大事。在清王朝刚刚入主中原之时就匆忙进行《明史》的修撰,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清政权在全国的逐渐巩固,大规模抗清运动逐渐平息,《明史》修撰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至此,从顺治二年清王朝第一次宣布《明史》修撰开始到乾隆四年宣告修撰完成,前后共经历了95年。尽管如此,由于清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敏感,的关系以及南明王朝的历史。

明史稿

《明史稿》,记述中国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横云山人明史稿。成书早于《明史》。清康熙十八年,史馆开始编纂明史。四十八年,王鸿绪解任回籍,天下郡国利病书继续删削改编成稿,在六十一年冬成《明史稿》310卷,于雍正元年进呈。乾隆初年,大学士张廷玉等奉诏刊定之《明史》,是以大多出于万斯同之手的《明史稿》为基础,增损编次而成的。两书瑕瑜互见,详略不一,是了解和研究明朝历史的基本史籍,可参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