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

国民性的改造与人的现代化

国民性的改造与人的现代化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由国民劣根性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 *** 的领导人对改造国民性和提高国民素质非常关注。我们应该按照“...

现代化的新趋势与历史学的新使命

现代化的新趋势与历史学的新使命  信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历史学及其人才培养为应对这一挑战,面临着强化人文素质、培养深邃的历史意识和从全球史观高度,塑造具有世界视野、开放精神,能整体性理解人类文化遗产和发展现状的&ldqu...

纪念 ... 同志诞辰115周年

115年前的今天,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他曾是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的比较

中日两国同为后发国家,在大致相同的时段里开始早期现代化的进程,结局却差异如此之大,个中原因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在此处提出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干预措施导致两国早期现代化出现不同结局,是根据当时两国实际的史实得出的结论。中国缺以户数统计的数字。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30年来,随着整个民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近代史研究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是经济史与社会史成为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两个最令人瞩目和最富活力的研究方向的重要契机。在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的繁荣局面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繁荣是与思想解放带来的近代史研究中的思想活跃密不可分的。

近三十年来晚清史研究的取向

近三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逐渐以晚清史为主,面目日益清晰鲜活,曲折多态,不再死板单调,千篇一律。在此情况下,突破旧模式,构建新体系的呼声和诉求渐趋强烈,晚清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取向和视角。对此,梁启超忧心忡忡,极力呼吁重视晚清史的研究。这样,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晚清的七十二年再加上民国初期的八年,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晚清史。

吴飞老师: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

力彑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夂小文|吴飞现代中国是否还需要儒家,以及儒家在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种种争论,都可以还原为一个问题: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究竟有什么关系?当前对于儒家的各种不同态度,都来自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又取决于对中国的现代性处境和儒家传统两方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