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危议》:明代最有影响的“盗版书” 但到万历三十一年,一场意外事件再次让吕坤与戴士衡进入风口浪尖,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忧危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朱东吉”意蕴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大吉,“忧危议”,显然又与吕坤的《忧危疏》有关。《忧危议》即所谓的“妖书”,“妖书”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朝野之人均不明真相,纷纷谴责《闺范图说》的原作者吕坤,吕坤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以生病为由辞职回家了。
中国盗版书最早何时在市面泛滥? “盗版书”与唐代兴起的一股市场风潮有直接关系。史料显示,在印刷术发展的基础上,“历书”到唐代逐渐以印刷本形式流行起来。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先由司天监发布,然后官府统一印刷、供应,但是由于市场广阔,官方印刷业一时难以覆蓋,严重供不应求。结果,不少私人印刷业主乘虚而入,大量盗版私印“历书”。可见这时候“盗版书”已经泛滥成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