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安徒生 14岁时,安徒生只身远离家乡,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进了歌唱学校。后来安徒生进了文法学校,但常常受到轻视和嘲弄。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童话大王”名字的得来 因为郑渊洁从来没有把学校放在好的位置上写,不支持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决大数家长反对儿童读这类文物,然而郑渊洁却是从一个现代小学生的角度来编写的,写了很多小学生的所思所想,特别表现在书中人物皮皮鲁上。郑渊洁的女儿曾强烈要求上学,当然郑渊洁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说真的郑渊洁很了解孩子,因为他对自己童年的感受很深刻,这样的父母很难得。
童话大王安徒生的童年故事 安徒生的家庭贫困不堪。一家人常常为了生计问题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贫困和孤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张用棺材架改装的床和安徒生晚间用来睡觉的一条凳子。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启发了安徒生,他经常把大人们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设想演绎成新的故事。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亲因病去世。从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两年的1873年止,安徒生致力於童话创作。人们称他是“世界童话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