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

首都博物馆藏纪晓岚款绿端砚辨伪

首都博物馆藏纪晓岚款绿端砚辨伪因为多些年来“清宫戏”兴盛的原故,清代名学者纪晓岚在今天很是风光一时。今天最著名的“纪晓岚砚”,应该首推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纪晓岚绿端砚”。近些年先后出版的《首都博物馆藏名砚》等砚谱及论砚杂说,大都将此砚看作“纪晓岚真品”来刊登介绍。

[专家点评] 清 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长方形,长18.7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背面有多处虫眼,并有高凤翰题刻的铭文“真砚不坏,此砚实有,我愧东坡,而无真手,雍正甲寅高凤翰铭于海陵鹾署。”此砚原系高凤翰所有,见《南阜砚史》。后为清末金石学家、潍坊收藏家陈介祺收藏,1952年由姜守迁先生从陈介祺之婿杨氏家购得。

[专家点评] 清 高凤翰刻铭天鹅纹端砚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刻铭天鹅纹端砚清高凤翰刻铭天鹅纹端砚长20.3厘米,宽13.1厘米,厚2.7厘米。砚背面为高凤翰刻铭:“铁岭翁旧藏是品古意足珍,翰于雍正十一年,以文字知招入苏松抚署之东院题此以志感遇。”铁岭翁应指清代画家高其佩,虽说高其佩没有这样的字号,但他是铁岭人,其作品落款有时落铁岭高其佩,高凤翰曾跟其学过指画,这里可能是他对恩师的尊称。由此可推断此砚原系高其佩所藏。遭受苦刑以致他的右臂永患疾病。

[专家点评] 清 朱彝尊消像端砚

[专家点评]清朱彝尊消像端砚这方清代朱彝尊肖像端砚长19.3厘米,宽12.3厘米。砚石系端溪大西洞上品,石质温润细泽,石品有青花、蕉叶白、胭脂晕等,间以金银线。砚面呈一平板,四周刻有浅边。背浅浮雕朱彝尊肖像。砚一侧刻“竹垞著书砚”五字;另一侧有清收藏家宋荦铭记:此砚石为朱彝尊壬申年游广东时所得,由琢砚工人制成。雕刻精致细腻,形态自然,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现藏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潘耒铭端砚

[专家点评]清潘耒铭端砚清潘耒铭端砚(细部)这方清代潘耒铭端砚高4.1厘米,长17.5厘米,宽10厘米。略呈椭圆形,砚背刻潘耒堂楷书铭“...金膏,采自丹壑。縠理内含,星文外络。泽笔如濡,发墨如削。至德温纯,天容浑噩。千金之璧,以厚胜薄。传语后人,勿改勿斫。”潘耒爱砚癖,藏砚甚多。其所著《端溪砚石赋》等诗文中,独重端石。石质细腻,呵气留痕,...时仅随形稍加琢磨,显得天然古朴,典雅端庄,堪称“千金之璧”。

[专家点评] 清 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

[专家点评]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底)这方清顾二娘圭璧合体端砚为一圭一璧合制的。砚面上圭形中部刻圆形璧状。圭的正面中间起凸脊线,圭首随形雕一墨池,脊线两侧的池缘上各有一浅浮雕龙头纹。在圭的下方以汹涌的海水波涛纹来衬托,砚面大部分为圆形璧状,素面无纹饰,砚背璧部有谷纹。顾二娘是清代著名琢砚家。

[专家点评] 清 莲叶形端砚

[专家点评]清莲叶形端砚清莲叶形端砚(另面)这方莲叶形端砚长20厘米,宽17厘米,高3厘米。砚材为端溪水岩,材佳质美,手感细润。砚作莲叶形,砚面为莲叶初展时卷边状,中为砚堂,近边作水池。砚背为整张莲叶带茎。该砚与沈石友所藏青莲华砚、天风海涛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莲池形砚,是佛门制砚中常用的,传世较多,现在的一些寺院中,偶尔还能见到。这种形制,隐喻了佛门“莲池之水是甘露,心觉正净渡众生”之意。

[专家点评] 近现代星云流水端砚

[专家点评]近现代星云流水端砚砚台曾在中国文房四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近现代墨汁的大量使用以及时人对研墨的不耐烦,砚台渐渐退出了实用,取而代之的是砚台加强了工艺观赏性,供人把玩、收藏。这方“星云流水”砚也是观赏砚,但它将实用与雕刻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然,人们不会真的用它去磨墨。砚为广东端砚梅花坑,砚面砚底分布有大小错落的一百多个“眼”。

古名砚

古名砚砚印同源。石色紫,细腻润泽,砚堂处有大片黄龙纹,及青花等石品,为端溪上等佳石。此砚石虽非古,然置之几案,颇称得用。清;岫君款瓜形端砚款识:岫君。王岫君,清初琢砚名家,江南人,其砚雄浑精工,可会意而不可言传,时推江南第一。清;夔龙纹祁阳石砚说明:砚为祁阳石所制,石分两层,上紫而下绿,有紫袍玉带之称。石色灰紫,有青花,火捺等名贵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