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不眠倚桂树下一句 吴质不眠倚桂树下一句吴质不眠倚桂树下一句是露脚斜飞湿寒兔原诗欣赏:《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作者:诗鬼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著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能够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太平广记:卷第十七神仙十七 太平广记:卷第十七神仙十七 裴谌卢李二生薛肇 裴谌 裴谌、王敬伯、梁芳,约为方外之友。 隋大业中,相与入白鹿山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云飞羽化,无非积学。 辛勤彩练,手足胼胝,十数年间。无何,梁芳死。敬伯谓谌曰:「吾所以去国忘家,耳绝丝竹,口厌肥豢,目...
《公无渡河》,历史上最悲壮的古诗?知道的人超不过十分之一 汉朝、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琴曲最为发达的时代。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一曲《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广陵散》在西晋时期,为嵇康所演奏。
史说隋唐器乐史——"华夏正声"与"四夷乐"的融合发展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中的器乐合奏隋文帝为巩固政权,推进统一,推崇汉以来的清商乐为"华夏正声",于太常寺中专设清商署主管。其次,又扩充七部乐为九部乐,将"康国"、"疏勒"两部伎乐列入正式乐部,加大西域乐舞在四方乐中的比例。晋永嘉之乱后流落江左,被称为"九代之遗声",是汉晋及南朝所保存的汉民族传统音乐。隋文帝平陈得此乐,赞之为"华夏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