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三国志》是记载这六十年历史的比较完整的史书。《三国志》继承《史记》、《汉书》而作,成书远在后汉书以前。裴松之作注所根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二百四十余种,较《三国志》原书多出三倍。
【髦俊】的意思是什么?【髦俊】是什么意思? 【髦俊】的意思是什么?【髦俊】是什么意思? 【髦俊】的意思是:髦俊máo jùn亦作「髦隽」。才智杰出之士。●《汉书•叙传下》:「世宗晔晔,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 ●《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自天子...
裴子野简介 裴子野的作品 裴子野出身河东闻喜裴氏,是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与曾祖父裴松之、祖父裴骃并称“史学三裴”,自小就深受家庭熏陶,对史学极感兴趣,成长为优秀的史学家。裴子野简介裴子野,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寓居吴兴故鄣。裴松之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成而卒,子野据沈约《宋书》删撰为《宋略》20卷以竟先业。>南梁时,裴子野任著作郎,掌修国史及起居注。>裴子野的作品>裴子野的著述甚丰,他年轻时著《宋略》,影响深远。
灭了关羽满门的人是谁?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庞会生平简介 庞会,男,字号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庞德之子。可见,由于其父庞德忠心于曹魏誓死与关羽相战的原因,其后代庞会等诸子在曹魏受到了尊重与厚待。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庞德可谓为国事而死,二人并无私仇。据记载后主刘禅投降后,名义上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而其后宫被赏赐给了魏国诸多没有妻室的将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庞会的行为当然是成立的,在当时不会有什么异议。
《三国志》到底能不能作为评论三国这段历史的重要标准? 而蜀汉方面却缺乏史书,《三国志》中蜀汉部分的十五卷是基本陈寿自己撰写而成。>后世对于《三国志》有不少很好的评价,想必大家已经看过不少,我们不再冗述,主要来聊一聊《三国志》作为一本史书的缺陷。《三国志》对于晋朝皇室的叙述时有曲笔粉饰,这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三国志》以“蜀”称呼刘备建立的的政权,则显示了陈寿显示魏晋的正统,故意使用蜀而不用其正式国号“汉”。
全琮是怎么死的 全琮是个怎样的人 全琮>全琮是怎么死的>赤乌十二年,全琮逝世,其子全怿嗣爵。>后来全怿引军救诸葛诞于寿春,可是因孙綝的嗜...无道,而出城先降,魏国便封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怿的侄儿全袆、全仪、全静等宗族子弟亦出城降魏,都在魏国获封郡守之任及列侯之爵。>全琮是个怎样的人>全琮被孙权亲近重用后,他的家族子弟一道受宠显贵。全琮所受赏赐累计千金,然而他还是谦虚地接待士人,脸上从无骄矜之色。
揭秘刘备三顾茅庐的传闻 为何民间有他们之前就认识的说法 >长久以来,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出卧龙诸葛孔明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在这件事情之前,刘备和诸葛亮是完全没有见过面,根本不认识的。此联概括了“三顾茅庐”的所有内涵。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酬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可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另一种说法,这就让“三顾茅庐”的故事显得颇为扑朔迷离,似乎还有案中之案了。所以严谨的历代史家都采信了靠谱的“三顾茅庐”这一说法。
裴松之 裴松之,中国南朝宋史学家。少年好学,博览群籍,立身简素。20岁时任殿中将军,直卫皇帝左右。裴松之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肃明风化,陈寿黜陟有序,深得下属官吏和人民的爱戴。元嘉十四年致仕归里。元嘉六年宋文帝命注《三国志》,他对陈寿的《三国志》进行了详细的补缺、备异、矫正、论辨,使注文多出原书几倍,所引魏、晋人著作多至210种,保存了大量史料,开创了史书作注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