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如何“扫黄打非”: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 大清如何“扫黄打非”: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 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领郎坤向皇上递了一份奏折,结果倒了大霉,遭遇“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发落”的严厉处置。他犯了什么大错?奏折中有句话“明如诸葛亮,尚误用...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篇1: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西厢记》的情节如今看来但是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提及《西厢记》,必不可不提《莺莺传》。篇2:西厢记读后感作文1000字《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将它与《红楼梦》并提。故事曲折,情趣动人,描述细腻的《西厢记》真乃感情的美学宣言,何谓感情的美学宣言呢?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篇3: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品。
大清如何扫黄打非: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 有清一代,禁毁小说作为官方行为,呈常态化存在,堪称“思想阵地的重要分战场”。清廷禁毁小说,主要是为了统治需要,以封建道德控制民众思想。有清一朝,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始终并行,最终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对传统风骨和人性摧残最烈的一个朝代。这次大清查焚毁书籍无数,行动到乾隆五十七年才告一段落。一是书越禁越受欢迎,《水浒》是清廷禁止次数最多、禁毁措施最为严厉的书籍,但偏偏也是拥有读者最多的小说。
清小说戏剧评论家金圣叹逝世 在356年前的今天,1661年8月7日,清初小说戏剧评论家金圣叹逝世。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逐一点评,称之“六才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