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二金蝶堂”章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二金蝶堂”章清赵之谦“二金蝶堂”章(细部)“二金蝶堂”,猫狂,高6.5厘米,印面纵、横2.8厘米,一懒猫正倦曲酣睡,憨态可掬,以浅纹刻出毛感。“二金蝶堂”之“二”字破边,“堂”字左竖笔亦破边,恰留一红点,至为重要,若无此一点,则败笔也。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书法对联(二)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书法对联(二)此为清赵之谦的“书法对联(二)”。纸本,立轴纵198厘米,横45厘米。此联“好风相从明漪绝底,倒酒既尽落花无言”,用笔沉稳,洒脱舒展。疏密相间,且横画多向右上取势,俯仰倾侧,存魏而不尽魏。“倒酒既尽”四个大字运笔潇洒,节奏明朗,刚劲有力。整幅作品骨力内蕴,血肉丰美,格调儒雅,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书法对联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书法对联此为清赵之谦的“书法对联”。用笔浑厚遒润,顿挫有致,字与字之间笔意相连,情性相关。再从每一行的排列来看,整幅作品骨力内蕴,血肉丰满,以雄浑峻拔的北碑意趣来强调形体,日臻神妙,为赵翁上乘之作。赵之谦,浙江绍兴人。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楷书五言联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楷书五言联此联为赵之谦的“楷书五言联”,故宫博物院藏。挥洒自如是说赵之谦的用笔,提得起,铺得下,收得拢;方峻遒劲是说赵之谦的书法得北碑之底蕴,以北碑为其质,以完白山人为其文。此作无不合其法、合其身、合其神。善书,初法颜真卿,后专意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加以融化,自成一家,以北碑写行书尤为特长。花草、木石亦以书法出之,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行草札(一)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行草札(一)清赵之谦行草札(二)清赵之谦行草札(三)清赵之谦行草札(四)清赵之谦行草札信封(五)此为赵之谦的“行草札”。赵之谦早年学颜真卿,中年后专攻北碑,其书形成了“七分魏三分颜”的特色,他将北碑的方正、硬朗与帖学的流畅、飘逸很好地结合起来,独树一帜。赵之谦有时写大幅作品,尚有雕琢的痕迹,这大约与“创作”心态有关。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

[专家点评] 清赵之琛 金文轴

[专家点评]清赵之琛金文轴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杭州)人,诸生。他是篆刻“西泠八家”之一,篆刻外工书法。此轴金文纸本,纵131.5厘米、横60.5厘米,金文凡四行。赵之琛这件金文写的十分随意、自然,字之大小错落有致,实为草篆之法。今人写篆亦多用草篆,不识者讥为“流行书风”,不想赵之琛亦“流行书风”书家也。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花卉册之一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花卉册之一赵之谦的绘画对后来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他的绘画中有股“金石气”对吴昌硕等人影响更大。赵之谦传世作品中有尺幅很大的画,气魄宏大,再加上善书,故笔力扛鼎。咸丰己未五月,赵之谦画了一册花卉册页,设色浓艳,构图别致,多用没骨画法画成,纸本设色,规格为纵22.9厘米、横31.9厘米,藏故宫博物院。但这套册页是赵之谦三十岁所作,笔墨尚不够老辣,稍嫌柔媚,是其不足处。

[专家点评] 清赵之琛 小行楷册

[专家点评]清赵之琛小行楷册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亦作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杭州人,篆刻师从陈秋堂,西泠八家之一。所刻边款尤为精致。著有《补罗迦室集钞》、《补罗迦室印谱》。赵之琛不以书名,但书法还是十分可观的,并工行书、篆、隶及绘画。这件小行楷书纵31、横37厘米,有暗格,书自作词三首。现藏上海童氏处。虽然是小幅作品,但却是十分耐看和值得品味的佳作。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七言行楷联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七言行楷联清赵之谦七言行楷联(细部)这幅对联是赵之谦集南朝梁《瘗鹤铭》字。《瘗鹤铭》是著名的古代石刻,因原文就山崖书刻,字大小不整齐,参差错落而有奇趣。它的书法由中宫向外作辐射状,宋黄庭坚似受其影响,并有“大字无过《瘗鹤铭》”的赞语。赵之谦这件作品以圆笔为多,少了他以往写魏碑方折笔为多的习惯,笔法多变,不使雷同,如上联“江”、“流”的三点水变化。

能影响齐白石的书画风格的赵之谦在艺术方面都有哪些成就?

赵之谦,浙江绍兴人,作为晚清史上在艺术方面不可小觑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为书、画、篆刻三个方面。这点和赵之谦或许和赵之谦个人经历有关。>赵之谦绘画作品>最后,在篆刻方面,赵之谦也是成就斐然。据传,赵之谦一生所篆刻的印大概有四百多个,这个数量在清代可以算得上是产量级别的高手了。再加上赵之谦一生仕途不顺,所以艺术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释放心中的情绪,纯粹是一种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