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骘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  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

盘根错节成语故事_成语“盘根错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盘根错节成语故事_成语“盘根错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盘:盘旋。错:交错。  这则成语的本意是指树木的根干枝节盘曲交错。  【用法】  用来比喻事情纷繁复杂,不好处理,还可以比喻某种势力根深蒂固,极难消除。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虞诩传...

二十五岁就临朝听政的美女皇太后

  少子刘隆此时才生下一百天,还在宫外寄养,当下抱入宫里立为天子,是为殇帝。邓绥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当时她年仅二十五岁。  邓绥是东汉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前太傅高密侯邓禹的孙女,她的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侄女。邓绥五岁时已知书达礼。年迈的祖母对邓绥很是钟爱,一次...

汉安帝刘祜简介

东汉第六位皇帝:东汉孝安皇帝刘祜,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人物简介汉安帝即位后,仍由邓太后执政。延光四年,汉安帝在南巡的途中死于南阳,享年32岁,葬于恭陵。朝臣见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于是密集一批对此同样不满的官僚士大夫,准备发动政变,要杀死邓骘及郑众、蔡伦,废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刘胜为帝。只是安帝并不觉悟,竟废黜了刘保,另封他为济阴王。

邓骘的妻子儿女 如何评价邓骘

邓骘邓骘是邓太后邓绥的兄长、东汉名将邓禹的孙子,是东汉时期著名将领、外戚。公元121年,邓骘被宦官诬陷,悲愤的绝食自尽。邓骘的妻子儿女>妻子寇氏,寇恂的孙女。>如何评价邓骘>范晔《后汉书》:“骘、悝兄弟,委远时柄,忠劳王室,而终莫之免,斯乐生所以泣而辞燕也!”“②试观邓骘兄弟,守祖宗遗训,尚知敛抑,而卒为妇寺所诬,横罹大狱,七人毙命,全族遭殃。”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

>也正是她,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大环境下,“兴灭国,继绝世”,使东汉转危为安,同时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的黄金时代。邓绥虽数次为阴皇后求情,却没有成功。面对唾手可得的后位,邓绥却几次谦让,最后推辞不过,封为皇后。不仅如此,邓绥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比起在政治上的所为,邓绥给后人留下的,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财富。其牵连之人,无一幸免。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

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汉和帝生前没有立皇太子,也许他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因此朝廷也从来没有为此商量过。仍尊邓绥为皇太后。为了避免外戚专权,邓太后做了抑制外戚势力发展的举措,包括使用一些非邓家人。>邓太后经常告诫邓家人,要“夹着尾巴做人”。邓太后大怒,命人将杜根...害。>邓太后临朝时,鉴于当时学校荒废,指示邓家创办了第一所宫廷学校,主要是整理经传,教授宫人。

虞诩是谁?多智名将虞诩有哪些突出的事迹?

>虞诩的分析缜密,同时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不仅善于提出问题,而且还能给出解决办法,这是虞诩的厉害之处。虞诩正是通过这些巧妙的办法,逐步平定了叛乱。其次,虞诩展现了超常的智谋,因此方才转危为安。虞诩到达郡府后,兵员不足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围攻数十日。虞诩依法追究,但奏章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张防后被流放边疆,虞诩因言词慷慨,升任尚书仆射。

太后苦苦教导亲族,却没有避免他们的悲惨命运

因为邓太后也没有生子,汉和帝养在民间的刘隆仓促继位。因此,邓太后与自己哥哥商量,迎立了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即汉安帝。国家太大,太后一人无法治理,她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亲族们,给他们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帮助皇族。此事败露后,邓骘深感辜负了太后,和妻子一起剃光头发请罪。邓太后去世后,曾经受到惩罚的官员,立即诬陷邓骘。汉安帝立即将邓骘降为罗侯,遣送回封地。邓太后一直不肯将权力给他,这也让他心怀怨恨。

马融

马融,,中国东汉经学家。马融年轻时曾向当时学者挚恂学习儒家经典,并娶其女为妻。马融献上歌功颂德的《东巡颂》,讨得安帝欢心,被提拔为郎中。马融趋附梁冀,为之代草诬陷李固的奏疏。马融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对古文经学的倡导和研究。另外,马融还有不少著述,包括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等各种文体,共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