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的明朝猜想:海禁与怀柔 15世纪的明朝猜想:海禁与怀柔 朱棣和朱元璋秉承同样理想的两代皇帝,他们开创了极端被动的拒外守边和浪漫的开疆远航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空间,在短短的50年之中形成的巨大反差留下的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明成祖的理想 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赶走建文帝的...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其实郑和已经找到他了 建文帝朱炆文下落成谜,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信服的说法,有的说朱棣率大军进城的时候,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在皇宫放火自焚,从此销声匿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了,朱棣首先对外宣称建文帝已经死于那场大火,还假惺惺的哭诉一番,给建文帝立了一个衣冠冢。当时汇集的专家组得出了一致结论,认为这就是建文帝的墓。
郑和下东洋:为解决倭寇之祸郑和督师10万出使日本 永乐二年,即1404年,郑和督师10万出使日本。而郑和下东洋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郑和出使东洋,通过与日本国王磋商,使其本国主动出师剿捕倭寇,并绳之以法,日本国王接受了郑和的建议,接受了明朝“日本帝国”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遣使致谢,与永乐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
明朝为什么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终止海外航行? 明朝在当时是拥有世界最强大舰队的帝国,曾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海洋,但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被叫停了,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哥伦布之后有无数的哥伦布出现,郑和之后却再无郑和,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如此成功的举措为什么却在明朝宣德年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被叫停呢?
郑和带回神秘物种,朱棣当成麒麟供养,原来竟是一只寻常动物 不过在500多年前的,却误以为见到了一头麒麟,显得非常兴奋,因为麒麟于古代而言,是一种祥瑞,只有天子圣明,才会天降祥瑞,但朱棣却因此闹了个笑话。朱棣继位后,曾先后七次派下西洋,下西洋的真正原因已经无法得知,但郑和代表去周游列国,至少也获得不少好处。首先是让周边小国臣服,同时也显示出大明朝的强大,引来许多小国纷纷朝贡,有一次郑和从海外带回一神秘动物,中土人都不认识,但看起来非常像麒麟。
葛剑雄:郑和七下西洋,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寻找的下落,实际是毫无根据的。那么郑和究竟为什么下西洋呢?尽管朱棣顺利夺取政权,但如何取得合法性成了最大的难题。接着朱棣宣布革除建文年号,称洪武三十五年,取消了建文帝的合法性。永乐九年下诏重修《太祖实录》,据吴晗考证,这次和以后的重修,目的都是为了篡改有关史料,证明太祖皇帝生前早已属意于这位四皇子,因而取代建文帝完全合法。
明惠帝出走为僧的故事 齐泰认为诸王之中,燕王兵力最强,野心又大,应该首先削除燕王的权力。接着,又查出三个藩王有不法行为,把他们一个个削去王位。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这就是野史中关于建文帝逃走的传说。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
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 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最近有学生询问:“郑和称‘三宝太监’,是不是跟他小名三保有关系?” 郑和本姓马,名和。1371年,他出生在云南昆州宝山乡知代村的一个世代信奉 *** 教的家庭里。马和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