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色

唐三彩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冥器和俑。

金代陶瓷简议

金代陶瓷简议金代是女真族于中古时期,在我国北方继辽而起建立的又一个王朝,雄据祖国半壁河山,和南宋对峙长达—百多年。因此,可以说金代的陶瓷,实际上是包括了中国北部的所有窑场。今天我们对“金三彩”的提出,在驰名的唐三彩、辽三彩、宋三彩的辉煌的窑业中,又多出一个时代的产品而并称于世,深感这是金代陶瓷研究中的巨大收获。

谈谈郎窑红

谈谈郎窑红郎窑红,即郎窑烧制的铜红釉瓷器。清代康熙郎窑红油槌瓶和绿郎窑胆瓶,非常难得同时一见。往下釉色不断加深垂流至足,这正是郎窑红的"垂釉"现象。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清康熙郎窑红瓶脱口特写。郎窑红器底足内部一定是有釉的。

紫定不紫-酱釉定器鉴定

紫定不紫-酱釉定器鉴定宋代邵伯温所著的《见闻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北宋定窑红釉大碗瓷片定窑曾为官窑,给皇家烧制御用瓷器,这在众多的文献内已有记载并成定论。由此看来,紫定不紫,但从相沿成俗的角度出发,本人却同意不妨仍称其为“紫”定,以便交流。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之习,古已有之。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的变化,茶具的形制亦不断有所改变。本书收录的中国历代茶具,基本可以贯穿于中国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盏托又称茶船、茶拓子,为承托茶盏,以防烫指之用具。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钧瓷,举世闻名。现参照本人搜集到的宋元钧瓷片试析均窑宋、金、元时的演变与鉴别。(如图)金均釉碗底足细部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1、胎色。北宋官均红斑必须指出的是,要学会把上述局部特征综合成整体面貌来认识,才能更准确地区分宋钧与元钧的不同。,眼前出现宋钧的俊秀、典雅、飘逸、元钧古朴、雄浑、豪放……。

异彩流光乌泥建-浅谈宋代建阳窑黑釉瓷

异彩流光乌泥建-浅谈宋代建阳窑黑釉瓷建阳窑又称建窑,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办窑场,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该窑制品的胎釉化学成份和所用原料基本相同,仅于釉中铁及微量氧化物含量配方不同。因斑点在黑色釉面呈现酷似鹧鸪胸前的羽毛斑纹,故古文献称之为“鹧鸪斑”。

通过瓷片看唐代长沙窑

通过瓷片看唐代长沙窑2000年三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广州文明路和文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建筑工地上,觅得五块古陶瓷残片,为唐代长沙窑产品。通过对上述五块瓷片共有特征的观察分析可知,鉴别唐代长沙窑至少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1、胎土烧成后多呈青灰或灰黄色,较粗疏,均施有白色化妆土。唐长沙窑绿彩碗残瓷片底足总之,唐代长沙窑制瓷技艺,折射着大唐朝的灿烂与辉煌,对后世制瓷技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六、美如彩霞钧窑瓷钧窑出自河南省禹县神垕镇,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他认为钧窑兴起于宋,那时宋代北方瓷器有四个主要体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

浅议宣州窑

浅议宣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不少古瓷窑址留下了诸多疑团。古宣州窑亦为其一。因此,探究宣州窑的历史之谜。几年来有的同志对于宣州窑曾多次著文阐述,但他们毕竟是针对某一特定窑口而言,研究中的片面和局限性在所难免。考古资料表明以州命名的窑场可在其州治境内任何一地。宣州窑既是州级窑场,按命名法则推论,显然其不会晚于宋。2、琴溪窑是宣州窑由官窑过渡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