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引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虽因编年的体例及记言记事的创作目的而未将人物作为叙事重心,但在其叙史的过程中也刻画出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位(能展开叙事的大概有三十位)。 《列女传》则在《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例基础上首开以女性为中心的叙史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又因《列女传》带有明显的女教色彩,加上后世统治阶级的推崇,使其成为了一部规范女性价值观念的女教读物。 《列女传》中涉及一百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有二十多位与《左传》重合,相较之下可发现两书中的同一人物有着不同形象。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穆姜加以探讨,对比《左传》和《列女传》中的穆姜形象,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女性观念。 一、《左传》中的穆姜形象 春秋时的女性(诸侯、贵族女性)命名方式为名或字或号加上自己的姓,名、字、号通常由母家国名、夫家国名、母家姓、母家氏、夫家氏、排行、夫谥、自谥八种材料组成。因此,穆姜中的「 ”姜”为母家的姓,《宣公元年》中的「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即可作为证明。由《襄公九年》中的「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可知,「 ”穆”为谥号。 根据董常保在《所载女性人物谥号考论》中所作考证,「 ”穆”在先秦谥号中是一种美谥,穆姜的一生亦符合「 ”中情见貌曰穆”。刘向在《列女传》中对穆姜谥号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将在下一节做讨论,本节先讲《左传》中的穆姜形象。 《左传》中关于穆姜的记载始于宣公元年终于襄公二十三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穆姜,可分为守礼的穆姜、僭礼的穆姜及反思的穆姜。 1. 守礼的穆姜 《成公九年》载:夏,季文子如宋致女,覆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讲的是季文子去到宋国慰问伯姬后回国复命,鲁成公设宴招待季文子。穆姜从房里出来,两次下拜感谢季文子辛勤奔波,夸季文子没有辜负宣公的期望,并称自己为未亡人。穆姜又赋了《绿衣》的最后一章,然后回房了。 《绿衣》的最后一章为「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穆姜赋此诗表达的是悼亡宣公之意,因为先前已提到「 ”不忘先君”及「 ”先君犹有望也”,此时悼亡宣公可谓合情合礼。此外,注意到穆姜称自己为「 ”未亡人”,这也体现了穆姜守礼的一面。春秋时寡妇再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称自己为「 ”未亡人”则表明自己要从一而终。 《诗经·绿衣》插图 《成公十一年》中所载之事亦能看出穆姜守礼的一面,其曰:声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讲的是声伯的母亲没有举行媒聘之礼就和叔肸同居,穆姜不把声伯之母看作是家族成员。 2. 僭礼的穆姜 《成公十六年》载:宣伯通于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晋难告,曰: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说的是穆姜和宣伯私通,穆姜为了帮助宣伯,逼迫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成公婉拒之后穆姜便威胁要废掉成公。 宣伯指的是叔孙侨如,乃是叔孙氏的家主。除叔孙氏之外,鲁国还有孟孙氏和季孙氏这两大家族,孟献子和季文子分别是家主。也就是说,穆姜为了让情人宣伯独霸鲁国,命令成公消灭宣伯的竞争对手,成公不听命穆姜便出言威胁成公。 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姜只是出言威胁成公,《左传》中并没有记载穆姜采取了什么实际行动。而贿赂晋国权要破坏晋国和鲁国关系完全是宣伯一人所行之事,与穆姜毫无关系。也就是说,穆姜私通宣伯并且两次威胁成公,这种行为虽不合礼,但事实上并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不过,穆姜做的另一件僭礼之事却造成了不良后果。《襄公二十三年》载: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之,故立之。臧贾、臧为出在铸。说的是穆姜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扶持姨子所生的臧纥作为臧氏后嗣,由此引发臧氏一族的动乱,臧贾、臧为出逃到了母舅铸国。 3. 反思的穆姜 叔孙侨如于成公十六年被放逐,逃到齐国后又勾搭上了声孟子,位于高氏、国氏两位上卿之间。穆姜却被幽禁在了东宫,直至死亡。 《襄公九年》记载了当初穆姜搬往东宫之事: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三。史曰:是谓《艮》之《随》三。《随》其出也。君必速也。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随卦 穆姜迁往东宫,史官为其占卜得到了一个吉卦。穆姜却认为拥有「 ”元亨利贞”四种德行的人得到《随》卦才意味着没有灾祸,但自己并无这四种德行:本来地位低下而又没有仁德,不能说是元;使国家不安定,不能说是亨;做了事情而害自身,不能说是利;丢弃寡妇的地位而修饰爱美,不能说是贞。因此,穆姜断言自己将被永远幽禁,最终死于东宫。 此时的穆姜已经开始反思己过,根据《左传》中的记载亦可知晓穆姜此后没有再生是非。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位聪慧而博学的穆姜,她不仅通晓《诗经》,并且还如此熟悉《周易》,可谓是《左传》中的一位奇女子。 二、穆姜在《列女传》中被列为孽嬖,刘向为何要改写穆姜形象?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其通过对先秦经典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再次塑造及对人物进行的褒贬,形成了完整而理论化的女教系统。《列女传》分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前六传是对女性的赞扬歌颂,而最后一传则是对有祸乱行为的女性的批判。穆姜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与末喜、妲己、褒姒、宣姜、文姜、哀姜、骊姬和夏姬等人一同被列在《孽嬖传》中。 列女传图 1. 《列女传》中的穆姜 在《列女传》中,刘向将穆姜称为「 ”缪姜”,因为其「 ”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有注者认为「 ”穆”同「 ”谬”,「 ”穆”即是说穆姜一生多有谬误。但事实上,「 ”穆”在先秦是一种美谥,「 ”中情见貌”才能称之为「 ”穆”。那么刘向为何非要将之称为缪姜呢?因为刘向想要突出穆姜过错的一面。 《孽嬖传·鲁宣缪姜》云:缪姜通于叔孙宣伯,名乔如。乔如与缪姜谋去季孟而擅鲁国。晋楚战于鄢陵,公出佐晋。将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辞以晋难,请反听命。又货晋大夫,使执季孙行父而止之,许 ... 仲孙蔑,以鲁士晋为内臣。所叙述的事情和《左传·成公十六年》基本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左传》为记言记事的编年史书,《列女传》为个人纪传史书,《列女传》将宣伯个人所行之事写入其中,难免有故意混淆之嫌。 而对于穆姜迁往东宫之时所作的反思,《列女传》中持的亦是否定态度,认为穆姜「 ”虽有聪慧之智,终不得掩其 ... 之罪”。刘向还引用诗《诗经》中的「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以此解释穆姜陷于祸乱不可脱身的行为。而事实上,穆姜在宣伯被逐出鲁国之后就已开始反思己过,此后亦没有再生是非,如何能说「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所以其实并非穆姜不能脱身,而是刘向不愿意放过穆姜。 不难看出,《列女传》中的穆姜突出的是有「 ” ... 之罪”的穆姜,虽有提及穆姜的反思行为,但不过是借此说明「 ”终不得掩其罪”。而对于守礼的穆姜,具有诗才的穆姜,刘向选择了忽略,根本没有提及。 2. 穆姜形象变化的成因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左传》中的穆姜经历了守礼、僭礼及反思三个过程,而《列女传》中的穆姜仅剩下祸乱一个特征。也就是说,《左传》中的穆姜是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列女传》中的穆姜是一个被重塑的类型人物。透过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左丘明与刘向不同的创作观及女性观,还可看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 左丘明画像 春秋之时礼崩乐坏,而儒家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建立,当时存在「 ”蒸”、「 ”报”等破坏贞洁观念的婚姻习俗,而妇女与人私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穆姜作为一个寡妇与宣伯私通,如果没有酿成重大不良后果,这种行为本身是不会遭至多少批判的。穆姜在反思自己不贞时有提到「 ”弃位而姣”,这其实是一种较高的要求。 同时还需注意,《左传》注重的是记事记言,为的是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历史。而《列女传》则是一部明显具有说教性质的女教读本,它的目的并不是再现历史真实,而是想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解释创作一个规范的理论体系。 在《汉书·楚元王传》中,班固记载了刘向创作《列女传》的动机: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由此可见,刘向作《列女传》的目的之一是劝诫汉成帝不要嬖幸女宠。但此时还存在一个问题,穆姜虽有「 ”乱”的行为,但事实上却没有招致「 ”祸”,为何要将她列为孽嬖呢? 刘向画像 对此笔者可以做两点解释:其一为刘向将宣伯所行祸乱之事的原因部分归结到了穆姜身上,这或许是「 ”女祸史观”使然,就是坏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坏的女人;其二是因为刘向是一位出于经学义理的儒家文人,他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儒家的礼教体系,穆姜既有僭礼的行为,那么她就是不可饶恕的,因此才称「 ”后虽善言,终不能补”。 参考文献: 刘向 《列女传》 班固 《汉书》 左丘明 《左传》 董常保 《所载女性人物谥号考论》 田恒金 《从看先秦时期女性的名字及其文化内涵》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章—三思而后行决不是瞻前顾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2. 关于「 ”张姓”起源的最荒唐说法:两千多年前,华北有一个巨人族

    我们知道,张姓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2018年的统计中,张姓以9540万人口位居全国第三。这个问题与张姓的起源和开枝散叶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不过,最近一些历史文章却写到一段很荒谬的春秋历史,这段内容与张姓起源直接相关。春秋时期,华北地区存在一个巨人族?这个荒诞故事就是——《春秋时期华北有一个巨人族——长狄》,也有的文章写作《长狄:先秦时期的巨人国》、《身高巨大的游牧民族——长狄》等等诸如此类。

  3. 贤于百里奚,孔子推崇备至,秦穆公最信任的人才公孙枝

    公孙枝之贤于百里奚,孔子推崇备至与他同时期的孔子,说他只是吟诵了一首诗,就让郑国避免了一场战祸,赞赏之意可谓溢于言表。秦穆公对公孙枝的信任我们从《左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秦穆公是非常信任公孙枝的。再者,此事件的起因,并非是穆公君臣有意设计的,主动的一方是晋国君臣,秦穆公的决定,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他所认为最有利于己的方式而已。但对秦来说,公孙枝、百里奚皆为贤臣,穆公用之,终成霸业。

  4. 战国秦汉流传的春秋管仲故事,至少存在这四种不可信的记载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涉及到齐桓公与管仲一对君臣。如果说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那么管仲就是春秋第一相。可见,管仲确实是春秋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正因如此,管仲成了一个胡适所谓的「”箭垛式人物”。战国秦汉学者抒发政治主张时,往往将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传说,套在知名历史人物身上。结果就是这些历史人物像箭垛一样,被附会的事迹越来越多。这样的历史人物

  5. 制造管子:战国秦汉管仲故事之四大不可信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说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那么管仲就是春秋第一相。可见,管仲确实是春秋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正因如此,管仲成了一个胡适所谓的「”箭垛式人物”。战国秦汉学者抒发政治主张时,往往将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传说,套在知名历史人物身上。结果就是这些历史人物像箭垛一样,被附会的事迹越来越多。管仲这样的历史人物很多,比如上古帝王有伏羲

  6. 「 ”在晋董狐笔”新解:我们一直小看了古人对职责和规矩的执着

    引言:「”赵盾弑君”事件是春秋时期的一桩著名公案,史官董狐凭借秉笔直书而成为了千古良史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定性「”弑君者”赵盾这一延续两千多年的争议。笔者则认为,纠结无对错无异于郑人争年,不如换个角度来一窥古人的精神世界。借用《春秋》和《左传》的记载,我们先捋一捋弑君事件的人物和经过。脸谱化的古人:「”纯臣”赵盾和昏君晋灵公赵盾是晋国上卿赵衰的儿子,他历襄、灵、成三朝达二十余年,政绩卓

  7. 赵氏孤儿新解:兄弟阋墙、侄夺叔业为背景的君臣互殴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语杂剧《赵氏孤儿》是一个以《史记.赵世家》为蓝本的悲剧故事,也是一个完美的复仇故事:仅存的血脉、残暴的对手、慷慨就义的家臣、曲折的经过、得以昭雪的冤情和母子团聚、君臣一家的结局,既匹配了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又契合了儒家君君臣臣的「”纲”。然而,历史上真的会有这样的完美剧情吗?若把赵氏孤儿的传说当历史来读,它充满了虚构;但若把它完全当做

  8. 汉元帝果断不出其父汉宣帝所料,软弱无能,刚一登基接位就感无力

    汉宣帝刘病已驾崩后,汉朝的命运全系在汉元帝刘奭身上。但是,史高的学识及政治能量,的确值得商榷。辅政三人,按原则,就是有事好商量。然而,史高不是霍光,俩人简直差了上百个档次。刘向,原名叫刘更生,他是在汉元帝死后,才改名为刘向。所以,为了称呼方便,我还是将刘更生提前唤为刘向了。萧望身上有两宗毛病,一宗是忌妒,一宗是骄傲。所以,他对张敞只能是不管不问。

  9. 王官之战:「 ”崤之战”后唯一由秦穆公亲自挂帅、并最终取胜的战争

    《左传》中有关秦晋「”王官之战”的记载如下:「”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在笔者看来,这一次秦国是铁了心要出兵攻击晋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战是由秦穆公亲自挂帅出征的。并且他们刚刚渡河,就焚舟宣誓,表明了此战不胜不归的坚决态度。也正因秦军的士气高昂,所以他们接连拿下了王官与郊地。面对秦国如此强烈的求生意志,晋国却选择暂时性地避其锋芒——他们并没有出兵

  10.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又因《列女传》带有明显的女教色彩,加上后世统治阶级的推崇,使其成为了一部规范女性价值观念的女教读物。《列女传》中涉及一百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有二十多位与《左传》重合,相较之下可发现两书中的同一人物有着不同形象。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穆姜加以探讨,对比《左传》和《列女传》中的穆姜形象,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女性观念。

随机推荐

  1. 孤掌难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ūzhǎngnánmíng【解释】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出处】《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例子】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史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报得他一个信。(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近义词】难鸣孤掌,孤家寡人,孤立无援【反义词】众志成城,众擎易举【相关】百度“孤掌难鸣”

  2. 小知识 结婚30年是什么婚?

    小知识结婚30年是什么婚?1年纸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毛婚、8年铜婚、9年陶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丝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磁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40年红宝石婚、45年青玉婚50年金婚、55年绿宝石婚、60年金钢鉆婚70年白金婚上文介绍的就是结婚30年是什么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3. 晚上回家吃什么?分享一道家常菜,快手简单易消化,肠胃舒适

    分享一道家常菜,快手简单易消化,肠胃舒适。说到这里肯定许多人要说土豆全是淀粉没有营养啦,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土豆不仅美味,还是个十分健康的蔬菜哦,有解毒消肿的功效!我打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知道多吃土豆对感冒患者有大大的好处!眼下天气炎热,多吃些土豆解毒消肿让自己舒舒服服过一夏吧!

  4. 图话70年:结婚证书折射时代变迁

    1926年的这张婚书内容虽然还是传统礼书,但婚姻凭证的实用功能大于传统讲究礼仪的功能。图片署名:ICphoto1935年到1949年间,上海地区最流行的《福禄鸳鸯》结婚证书,反映了中国人当时的主流审美观。图片署名:ICphoto1941年的结婚证书。当时,为了倡导「”简单、经济、庄重”,凡在上海市...大礼堂参加上海市第十四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的新人都可获由市...颁发的结婚证书。图片署名:ICp

  5. 梦见裸女 梦见裸女什么意思

    梦见裸女是什么意思?梦见裸女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裸女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是裸女:意味着事业会成功。梦到裸女,你会获得意外之财,要小心运用。

  6. 佛说:生活如椅子 供心灵坐坐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7. 四种梦境预示你将发横财! -周公解梦

    是什么意思,四种梦境预示你将发横财!究竟好不好呢,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解梦疑惑,非常运势网解梦频道专门精心整理了四种梦境预示你将发横财!相关的内容,为您免费解梦!人人都有一个发财梦,那么梦见什么是预示著自己能发一笔横财呢?

  8. 雍正被刺

    雍正是死于什么冤孽症候?其实,是雍正在半夜里丢了脑袋了。雍正前后三朝,光文字狱就发生过数十起。>雍正六年,湖南有个秀才名叫曾静。>雍正一面抚慰岳钟琪,夸奖他对朝廷的忠诚,一面将曾静等一千人悉数抓起。她偷偷打点了行装,不辞而别,单身上京城行刺雍正去了。这年已到了雍正十二年。

  9. 汉哀帝真的有“断袖之癖”吗?

    汉哀帝时,云阳人董贤是太子舍人。所以后人把嬖宠男色称作“断袖癖”。>>待董贤也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皇后的宫殿称“椒房”,董昭仪所居处特赐号“椒风”,表示与皇后名号相等。董贤妻子的父亲为将作大臣,董贤妻弟为执金吾。哀帝替董贤筑造华丽的屋宇,规模与皇宫相同。丞相王嘉因此事被哀帝嫌恶,不久借故处死。每次董贤家有婚姻等事,哀帝便命百官各备礼物前往祝贺。

  10. 梦见菜刀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梦见菜刀,吉兆,预示著会有好事发生。梦见买菜刀,意味着会有客人来访。梦见手拿菜刀,则为吉事到来之兆。梦见向他人借菜刀,有好音信。梦见给他人拿刀,则会招致意外损失。梦见直升机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