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兰台说史•喜马拉雅小国不丹为何唯印度命是从?

从六月至今,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边防军已在洞朗地区对峙了一个多月,双方时而筑起人墙怒目对视,时而互相喊话推搡,似乎随时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中印之间虽然有漫长的未定边境线,但洞朗地区所在的锡金段边界恰好是唯一的一段已定边界:早在1890年,这段边界已由《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正式划定,中印两国 ... 均承认条约的有效性。印军悍然越过边界阻拦中方筑路,在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不丹的地理位置 印度越界的借口也振振有词:中印边界虽已划定,但中不(不丹)边界尚有争议,印度军队是替小弟不丹出头。不久,不丹驻新德里大使纳姆加尔(VetsopNamgyel)果然发表声明称,中国的修路行为“违背了两国之间的协议”。印度越界阻拦中方修路的真实动机虽路人皆知,不丹这个小弟却也着实听话。 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争议为何轮到印度来出头?不丹又为何对印度言听计从?故事要从不丹王国第一任国王乌金旺秋说起。 佛法不抵枪炮金钱 不丹国的早期历史已不可考,但是不丹主体民族“菩提亚人”的族源却是明确的:公元9世纪来自喜马拉雅山北部吐蕃征服者的后代。时至今日,不丹官方语言宗喀语仍是藏语的一种方言,书面文字则更几乎与藏文如出一辙。 “不丹”这个国名也印证了此种联系。“不丹”来源于梵语Bho?a-anta一词,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 ... 地区的最南端,直接道出了不丹与 ... 在文化、种族以及地理上的紧密联系。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统一的吐蕃王朝逐渐分裂崩溃,不丹此后得以脱离核心藏区的直接管辖。尽管如此,历朝历代,核心藏区与不丹之间的政治、宗教、军事联系始终不曾中断;直到元代对 ... 地区建立起有效行政管理体制,让这个藏区边缘的小政权和中原王朝之间产生了间接的联系。 至18世纪30年代,清朝驻藏大臣联合 ... 地方 ... 派兵南下平息不丹内乱,不丹从此纳质受封,成为 ... 的藩属,清朝藩属的藩属。 1885年,不丹内乱再起,驻藏大臣和 ... 地方再次派人前往调停,调停之余还规定:如果遇到英国等外部势力的侵略,与 ... 同文同种的不丹应该协同救助,互为战友。可惜的是,此种苦口婆心很快沦为了耳旁风。在1903年-1904年英国侵略 ... 的战争中,不丹以调停为借口,充当了英军的帮凶。当时掌控不丹实际政局的是通萨本洛(相当于中、西不丹 ... )乌金旺秋,又译做乌颜·旺楚克,此人最终凭籍着挟洋自重,当上了不丹首任世俗国王。 不丹首位“龙王”乌金旺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欧洲各大帝国瓜分世界如火如荼之时,英、俄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所谓的“大争夺”。在这场争夺中, ... 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是故双方都积极向 ... 渗透。1901年,当听说 ... “特使”两度出现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后,英帝国大为惊恐,连忙决定派探险家荣赫鹏武装入侵 ... 以抢占先机,并美其名曰“赴藏英国代表团”。 翻越喜马拉雅山长途远征是极为艰巨的任务,维持稳定的后勤补给尤其困难,因而选择有利的进军路线就成了军事行动胜利的保证。荣赫鹏多方查访,得知最为便捷的道路为穿越不丹西部沿阿姆曲河进军的路线。但作为与 ... 有着紧密联系的藩属,不丹可能不但不会允许英军通过,还会从侧翼对英军展开攻击,即使不能正面击败英军,破坏后勤补给造成的影响也将是致命性的。 英军果然得到了不丹与 ... 联络,以协调联合进攻入侵者的消息,于是对不丹展开了积极的威逼利诱。具体包括两大措施:一是提高付给不丹的年度津贴,二是割让一部分印度土地给不丹,其中尤以第一项为重。这个所谓的“年度津贴”,是指1864年-1865年第二次英不战争中,英国占领了不丹经济命脉的南部山口地带,作为对不丹的安抚而补偿的一项钱款,是不丹财政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直是英帝控制不丹政局的利器。这笔钱的拨付甚至在1949年被印度所继承。 不丹的三爪白龙旗的设计风格明显多少参考了清代五爪青龙黄旗 然而不丹不愧是佛陀的信徒,对钱这种身外之物有着超常的免疫力。面对英印当局的糖衣炮弹,不丹统治者仍然犹豫不决,直到枪炮教会了他们重新做人。1903年12月,配备马克沁重机枪的英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 ... 门户亚东和帕里,武力之盛,给仍在观望中的不丹以强烈 ... ,乌金旺秋坐不住了,他逐渐意识到,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不可能战胜英国,如果不丹支援 ... ,将来不丹必为英国所征服,此时如何站队对不丹最有利,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佛陀面前的兄弟情谊,毕竟抵不上实实在在的生死存亡。 从此,不丹老老实实跟定了新主子,对此英军统帅荣赫鹏极为得意,他认为左有尼泊尔助力,右有不丹人输诚,异日进取 ... 不是梦。不丹倒向英军的好处也立竿见影,利用与 ... 在宗教和文化上的特殊联系,不丹逐渐摸清了藏军战备和战斗力方方面面的详细情报,这些情报都被交给了英军。 “藏奸”成为“儿国王” 在英军继续进军 ... 的过程中,乌金旺秋提出,他既是英国人的朋友,也是西 ... 的朋友,因此很愿意为双方调停。在荣赫鹏看来,不丹人参与调停至少可资利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可以给 ... 官员和民众以震慑,增加侵略军的威望。 英军随后在江孜城堡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了藏军主力,乌金旺秋一路跟随英军观战,并对英军胜利表示了祝贺。进军 ... 后,乌金旺秋又与尼泊尔驻藏代表一起,利用特殊身份获取有关西 ... 众情绪、藏军调动、上层人士思想状况等情报,每日汇报给荣赫鹏,对英藏合约的最后签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易守难攻的江孜宗堡,被英军三日攻克 此外,乌金旺秋的不丹卫士军纪败坏,远较英印军队为甚,随英军进藏的《泰晤士报》记者兰登写道:“他的卫兵在浪卡孜地区的抢劫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广泛的苦难。我们总是在居民家里留下足够他们过冬的粮食,并且对所有我们拿去的东西付费;但是随后而来的不丹人,抢掠已经潦倒的农民的一切粮食和钱物”,这位记者对乌金旺秋到底是调停者还是英军奸细,也有着自己准确的认识,他接着写道:“理论上,他(乌金旺秋)来是为了调停我们和 ... (之间的冲突),但是,他的厚颜 ... 和公开地偏向英国,使我们也觉得并不完全舒服。” ... 战役中乌金旺秋与荣赫鹏远征队的合作,取得了英帝国的信任,英国 ... 自然也希望这样可靠听话的人能够更高升一步。1904年,英印当局封他为印度帝国骑士团骑士,并在随后的1907年,成为不丹有史以来第一任世袭竺加布(意为“龙王”),不丹从此成为王国。 1910年,不丹与英印当局签订了新条约,将每年提供给不丹的津贴从五万卢比提高到十万卢比,这几乎是不丹中央 ... 收入的唯一来源。不丹付出的代价是“对外关系上接受英国 ... 的指导”,不丹由此投入了大英帝国的怀抱,成为了事实上的保护国,之前与 ... 地方的宗藩关系从此彻底割断。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与不丹继续维持了当年英印当局与不丹的这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为了消除不丹的顾虑,防止其心有异志,还把付给不丹中央 ... 的津贴提高到了50万卢比;当然,不丹在外交上也必须老实接受印度的“指导”。在其后的岁月中,印度还为不丹修筑了大量基础设施,并训练了一支正规军。 当然,老实当个“儿国王”也不总是那么舒服,1975年,锡金被印度吞并,王室卫队遭到解散,国王流亡海外。突如其来的邻国变故给了不丹以极大惊恐,使其终于意识到了外交的重要性,随后先后与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算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或许是由于印度掣肘的缘故,至今尚未与中国建交,这是中国周边邻国中的孤例。 不过,不丹也应该明白,想要在印度面前以平等的姿态挺起腰杆,它或许应该早日把目光投向北方。 如今的不丹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藏语习惯译作晋美·格萨尔·南杰·旺秋)是乌金旺秋的重孙。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兰台说史•喜马拉雅小国不丹为何唯印度命是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不丹最伟大的国王,主动把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还废除了农奴制

    另外,多吉国王废除了奴役不丹人数百年的农奴制,解放了所有不丹人。多吉国王的决定,标志着多吉国王主动放弃了专制权力,实现了还政于民,不丹从封建化迈向了现代化,从农奴制迈向了民主制。多吉国王、格桑王后、王子公主们除了把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多吉国王的政绩还有很多。不丹旺楚克王朝第三代国王多吉国王

  2. 曾是我国一块领土,如今却翻脸老死不相来往,国王最喜欢吃饺子

    我国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叱吒风云的大国,尤其是在繁盛时期,被周边小国争相拜访,特别是在西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大唐朝就更加不用多言。一直到清朝前期,我国被奉为天朝上国,而其它国家被称为蛮夷之邦。因此当时臣服于我的国家数不胜数,自秦汉以后,我国就有很多个藩国,比如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日本、越南、...等国。汉武帝剧照随着我国现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即使以前由于...战争等一系列

  3. 不丹公主揭秘幸福秘诀:将佛教融入生活

    AshiKesangChodenT.Wangchuk说:“制造唐卡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代表所有佛教徒的忠诚信仰。制造和观赏唐卡是自我完善的一趟旅程,当你明白当中的含义,就明白佛教的教义,将佛教理念融于生活当中。”AshiKesangChodenT.Wangchuk是不丹国王四世的侄女,现任国王的堂妹。不丹公主AshiKesangChodenT.Wangchuk和LopenPemGyeltshen,在香港还畅谈了不丹人的传统宗教和生活快乐秘籍。AshiKesangChodenT.Wangchuk说:“这与大

  4. 兰台说史•喜马拉雅小国不丹为何唯印度命是从?

    印军悍然越过边界阻拦中方筑路,在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争议为何轮到印度来出头?不丹又为何对印度言听计从?时至今日,不丹官方语言宗喀语仍是藏语的一种方言,书面文字则更几乎与藏文如出一辙。“不丹”这个国名也印证了此种联系。突如其来的邻国变故给了不丹以极大惊恐,使其终于意识到了外交的重要性,随后先后与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算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或许

随机推荐

  1.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参考作文一:冬日里的一缕阳光_800字当凌晨的光破开无尽的黑暗撒在第一片摇曳著的树叶上时,寒风早已狂卷,带走等候已久的温暖。假如“明天”还有“明天”,我愿将自身化作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他人,而不仅仅仅是被温暖。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正如那一次承载,带给我温暖,带给我期望。

  2. 刽子手杨森为什么要 ... 害他的侄女?真相是什么

    而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杨森,为了表功,亲自下令...害他的侄女杨汉秀。伯父杨淑泽,字子惠,别名杨森,是四川五大军阀之一。他提出抽调一批四川籍干部回川工作,得到...中央批准,杨汉秀就是其中的一员。>故事已经讲到这里了,那么杨森后来为什么要下毒手,要...害自己的亲侄女呢?九月十七日,杨森派人秘密逮捕自己的亲侄女杨汉秀,并囚禁在石灰市。又根据特务的口供,确认牺牲的烈士就是杨汉秀。

  3. 欲做天帝之最佳解决方案

    欲做天帝之最佳解决方案想做天帝,是每个人朝思暮想的事。佛有一段精彩的开示,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好难实施吧?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位天帝就是这样修行才当上天帝的。昔者帝释为人之时,发初履行,孝顺父母;恭敬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好施无悭;恒修实语,终不欺诳;不起嗔恚。设生嫌恨,寻思灭之。

  4. 愚笨的槃特比丘

    第二天,槃特罗汉来到比丘尼们的精舍,众比丘尼忍住笑,请槃特罗汉开讲经文。槃特罗汉认认真真的讲解,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尼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槃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你不是槃特老比丘吗?停下!’侍卫们早已听说过他的愚蠢了。

  5. 生活正能量说说: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感人的情话

    有时候,过不去的不是一个坎,而是心中的执迷。离开一种生活,比进入一种生活更难。但真正缺少的,是离开的力量。生活生活,放生了自己,才能活。低入尘埃的爱情,其实是一种心痛。

  6. 带有友字的成语

    包含有“友”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诸亲好友——总称所有亲友。至亲好友——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沾亲带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对他人兄弟的美称。淫朋密友——亲近密切的朋友。诗朋酒友——作诗饮酒的朋友。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狂朋恠友——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7. 带有辈的成语

    包含有“辈”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人才辈出——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英雄辈出——英雄层出不穷。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鼠雀之辈——蔑视他人之词。无名小辈——对平凡人物的蔑称。论资排辈——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根据资历深浅、辈份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当今无辈——目前没人能比得上。超群越辈——超越众人和同辈。

  8. 梦见走在公路上_周公解梦梦到走在公路上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走在公路上好不好

    梦见走在公路上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关于"走在公路上"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走在公路上是什么意思梦见走在公路上的吉凶:一时盛运,而可成功发展之吉兆,但因根基薄弱,孤军奋斗,缺乏耐久力以致好景不长,故若轻浮疏忽便招致失败,戒之,但须知火多成灾之理,尤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事,但若人格与地格皆属数者,他格有凶数则:贪淫好欲而无节制。

  9. 揭秘:开国上将吕正操的传奇一生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1925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成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与爱将。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吕正操带着一个团两个营的兵力,在梅花镇消灭了近800个日本鬼子,他们自己伤亡20几个。张闾蘅再次来京,带来了张学良赠吕正操的一首五言绝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10. [专家点评] 西周晚期 多友鼎

    [专家点评]西周晚期多友鼎多友鼎(附图)西周晚期,多友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下泉村出土,立耳,半球形腹,蹄形足素面无纹,口下饰弦纹两道。这种造形的鼎在西周晚期甚为流行。有铭文275字,记载了多友抵御猃狁立功受赏之事,有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