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子道德经导读:养身

  【经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甲本: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 □ 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 □ □ □ □ □ □ □ □ □ 也。为而弗□ □ □ 功而弗居也,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乙本:天下皆知美为美,亚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 □ □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是以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

  【翻译】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但美的分别一出就有了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但善的分别一出就有了不善。所以有和无彼此相生,困难和容易相互成就,长与短彼此互相形容,高与下相互依靠,音与声彼此相应和,前与后彼此相互跟随。

  【释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但美也因分别而产生了恶。

  斯:分别也,通析,分析的析,劈开,一劈为二的意思。《说文》:「斯,析也,从斤其声。《诗》曰:斧以斯之。」以美为美,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但美一出,一定是一分为二,同时产生了恶,美与恶是一体两面,彼此相生。有美即有恶,有恶即有美。混成之大道则无美恶、无善恶。

  大道乃先天地而生之存有,无美丑善恶之别,美恶与善恶为后天地而生者。反者道之动,万物之生皆相反相成,美之生即有反对之恶相应而生。

  四十章:「反者道之动。」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庄子‧天地篇》谆芒论德人:「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庄子‧山木篇》: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王弼:「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

  河上公注:◎自扬己美,使显彰也。◎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但善也产生了不善。

  不善即恶,恶与美善相对者。善恶也是一种相对的存在,我之所善,彼之所不善。

  河上公注:◎有功名也。◎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以有和无彼此相生,困难和容易相互成就,长与短彼此互相形容,高与下相互依靠,音与声彼此相应和,前与后彼此相互跟随。

  此承上「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进一步申论世间万物都是正反相对待,相反而相成,始卒若环。

  长短相形:王弼作「长短相较」,诸本皆作「长短相形」,应作「形」。形者似也,相似、相像。

  音声相和:声是无心之音,音是有心之声,声与音本是相呼应的。一般声与音都是并言的,但两者有所区别。「声」为广泛意义之下的声音,任何的声音都可谓之「声」;「音」则是专指由人心造为出来的声音,例如「音乐」就是典型的「音」。《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前后相随:《庄子‧寓言》:「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开始与结束有如一个环形,无起点亦无终点,起点与终点是人所自订者,每一个点都可以是起点与终点。前后亦如环,在环形上,前面也是后面,后面也是前面。地球是圆的,当你在别人前面一公尺的时候,也是在别人后面四万多公里。

  河上公注:◎见有而为无也。◎见难而为易也。◎见短而为长也。◎见高而为下也。◎上唱下必和也。◎上行下必随也。

  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因此圣人以无为在处事,以「不言」来教导百姓,让万物自然运作没有纷争。

  行不言之教:以「不言」来教导百姓。《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上者以自身的行为做为模范典型让在下者所仿效。不言,即无为,不以言说、言语来教导百姓。就是不说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欣欣向荣而没有纷争。《说文》:「作,起也。」「辞,讼也。」辞为争理,竞讼、辩解的意思,引伸为纷争。

  河上公注:◎以道治也。◎以身师导之也。◎各自动也。◎不辞谢而逆止。

  王弼注: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道生成万物而不拥有,圣人造为而不自负,功成而不居位。因为不居位,所以没有去留可言。

  河上公注:◎元气生万物而不有。◎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惟功成不居其位。◎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即上六句,有高下长短,若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王弼注: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老子道德经导读:养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抗战时少林武僧对皮定均想动武 却被皮几句话说服

    皮定均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历史客栈,中将去少林谈判少林武僧想动武被一句话吓退皮定均,虽然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做起思想工作来,也丝毫不比政委差。皮定均带队奇袭60里,抄了反动会道门的老窝,抓了一批活的,经过皮定均感化,他们都表示愿意投降。少林寺的知客和尚素典,虽然上茶款待皮定均,但谈吐语气上明显有戒备。皮定均则向和尚们解释八路军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和尚们这才放了心。

  2. 《 ... 》或许揭开了数十年来最大的环境谜团

    凯蒂·默斯曼/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认为,它找到了最近记忆中最奇怪的科学人物之一的罪魁祸首:大气中非法的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的重现。《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环境监管机构正在打击该地区的氟氯化碳生产,其中一个案例是,在《泰晤士报》完成采访几分钟后进入一家工厂。在这里阅读了《...》关于兴福氟氯化碳生产的完整报道。

  3. 历史上的今天:十二月一日

    历史上的这一天:1955年12月1日,历史上的这一天,1955年,罗莎·帕克斯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拒绝给一位白人让座的简单行为,引发了蒙哥马利巴士...运动,从而...了民权运动。这也使马丁·路德·金成为民权运动领袖,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一法案几乎没有发生。帕克斯第一次坐下时,她实际上是在公共汽车的“黑色”部分。然而,由于公共汽车已经客满,司机把标志从一段开始到另一段结束的地方移了回去,让白人

  4. 此人确实称得上旷世勇士,虽史上留名,却至今还为人不齿

    在历史上,刺客们...好人、...坏人,几乎是好坏不分,...红了眼。在刺客中,刺秦王的荆轲名气之大,举世皆知。但是,也有一个刺客,为世人熟知。他就是要离。要离堪称旷世勇士,史上留名,却为人不齿。这是为什么呢?春秋战国时,有个吴王,叫阖闾。他虽是君王,却十分害怕先王之子庆忌。因为,这个庆忌有勇力大,又招纳了一班子侠客,准备回国夺位。怎么办?...了他!为此,相国伍子胥向他推荐了一个叫做要离的人,去

  5.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前佛陀在说法的时候,附近的池塘里,有一只蛤,非常欢喜的跳出了池子,在池塘旁边一心的谛听佛在说法。偶然之间,这只蛤就被来听佛法的人的拐杖刺死了;因为一心听佛法的缘故,功德很大,所以这只蛤死了以后,就升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的天王。并且从忉利天又来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聆听佛陀演说佛法的微妙义理;因此而开悟,证得了须陀洹果,也就是声闻初果。从这个案例看来,纵然是微细的昆虫,也是不能够伤害的啊!

  6. 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已经掌握了大权,为何仅四个月后就被逮捕处决

    然而仅仅四个月之后,苏联当局就宣布了逮捕贝利亚的消息,不仅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甚至还直接开除了他的党籍。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提出疑问了,贝利亚不是已经掌握了苏联的大权吗?实际上,他的危机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早在斯大林执政后期的时候,贝利亚的危机就已经初现端倪。正是由于这些镇压活动,使得贝利亚得到了斯大林极大的肯定。

  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给美国带来哪些好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给美国带来哪些好处  文/陶卫安  “二战”后初期,在西欧各国经济普遍衰落的形势下,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它迫切要求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制度,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1944年7月,美国邀...

  8. 梅利埃格和阿塔兰特

    在富庶的卡吕冬有个富有的国王俄纽斯,他的妻子阿尔泰亚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梅利埃格。梅利埃格长得英俊可爱,夫妻两个非常高兴。当梅利埃格生出后的第七天,命运三女神出现了。其中一个指着梅利埃格对夫妻二人说“你们的儿子将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第二个指着炉子里正在燃烧的木炭说:“你们的儿子……”最后一个接着说:“他的生命将与这块燃着的木炭一起结束。”

  9.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 为什么会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归,是他听说清军向北京城打来后,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心急火燎赶回来勤王的。袁崇焕急急忙忙进京,本来是为了救急,但是,这实际上也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疑心。>总之,如果袁崇焕不带兵回去救援北京,他就不会有这些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知道,皇太极的打击力是非常强劲的。

  10. 1949年的收复香港计划始末

    香港回归众所周知在1997年,其实在1949年的时候,就曾有收复香港的计划,可惜最后没能实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直到上世纪80年代,马世诚才从他的上级张实杰那里了解到那次行军被意外叫停的真实原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