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子昂这里先是点明礼和法的不同功用:礼是用来使人进步的,法是用来搞好国政的。那么,拿盾牌当枕头时刻准备着为父报仇这是做儿子的大义所在,没错;而诛杀罪犯也是 *** 的一项基本功能。如果礼义有缺,就没法教育百姓;如果国法不彰,就没法治理国家。所以说,礼和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徐元庆的做法慷慨激烈,即便是古代的烈士也不过如此了。《礼记》教导我们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话可不是含糊其词,咱们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徐元庆理所当然应该无罪释放。但这么一来,从法律上又说不过去,难道治国只要有礼治就够了,而可以不要刑罚吗?——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依法把徐元庆杀了,从法律上倒说得过去了,可怎么跟人民群众解释呢?大家一看,孝子复仇却落了这么个悲惨结局,荣辱观还不就错位了吗?所以我陈子昂觉得,放也不对,杀也不对。

那该怎么做呢?道理是这样的:徐元庆如今之所以能够以孝义感动天下,都是因为他为了孝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如果咱们饶他不死,他也就不成其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了,咱们这等于是在玷污人家的节操啊!所以我陈子昂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依法判他死刑,然后再依礼给他在家乡和墓地搞搞活动什么的,好好表彰一下。

——按《新唐书》的版本,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而我上文引的是《全唐文》的版本,文字有些出入,关键在于,行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一句“请把我的这篇文章附在相关法律条文的后边,永远作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义何在,容后再表。

现在请大家想想:陈子昂的这番说辞究竟在不在理?

可能有人会问了:“刚才不是说《新唐书》把徐元庆列在了《孝友传》里么,又说《新唐书》站在儒家立场上褒贬善恶,那应该会表彰徐元庆才对啊,应该为徐元庆翻案才对啊,怎么却引了陈子昂这么一大段文章,还是说徐元庆该杀啊?”

——别急,《新唐书》这里引述陈子昂的《复仇议》其实是立了个靶子,马上就该炮轰它了。我方才不是问过,《复仇议》这个标题是不是有人觉得眼熟么,因为《古文观止》里收录了柳宗元的一篇名文,题目叫做《驳〈复仇议〉》,就是专门反驳陈子昂的这篇《复仇议》的。

大家先想想,如果是你,要反驳陈子昂会怎么下手?

陈子昂的《复仇议》抓没抓住问题的重点?有什么毛病没有?看似文采飞扬、逻辑缜密,其实藏没藏着什么致命的纰漏呢?

的确有纰漏,而且,还真就被柳宗元给抓住了。

先交代两句背景:陈子昂在提交《复仇议》的时候,做的官是左拾遗,这是个谏官,这就意味着,他虽然是在讨论礼和法的问题,可按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既不是法律口儿的,也不是礼仪口儿的,而柳宗元写《驳〈复仇议〉》的时候,做的官是礼部员外郎,恰恰就是礼仪口儿的。

另外,虽然同属唐朝高人,可陈子昂到底只是个诗人、才子,柳宗元却还是政治家和思想家,柳前辈的犀利我们已经在《周易江湖》里见识过了,他和韩愈、刘禹锡关于“天”的一系列讨论早已成为唐代思想史上璀璨的一页。

柳宗元和陈子昂虽然同处唐朝,却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陈子昂死后七十多年柳宗元才刚出生,所以,柳宗元是在翻阅历史卷宗的时候看到了徐元庆谋杀案的相关文件,对当时的判决大为不满,于是就针对着陈子昂的《复仇议》写了一篇批驳之论。

有人可能会不理解:“一件陈年旧案子,当事人都死了多少年了,还翻个什么案,难道大家不应该团结起来向前看么!翻历史旧账有意义么!”

——还真是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一点后面就会看到,咱们先看看柳宗元的这篇《驳〈复仇议〉》吧: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柳宗元说:我从文献上看到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发生过一起徐元庆谋杀案,当时的谏官陈子昂提议判处徐元庆死刑,然后再在徐的家乡给他搞什么表彰活动,陈子昂还建议把这个判例载入律令,永远成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柳宗元该展开议论了,他和陈子昂一样,也是先从礼和法的不同功用来入手的。

柳宗元说:礼的意义在于防乱,禁止杀害无辜的人——看,柳宗元把问题的重点放在“无辜”与否之上——所以,如果父亲有罪该杀,那么儿子就不应该为父报仇;儿子如果杀了人、报了仇,也应该被判处死刑。法的意义也在于防乱,也禁止杀害无辜的人,所以,如果官员滥杀无辜,就应该被判处死刑决不宽恕。这样看来,礼和法虽然具体运用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般无二的,可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对同一件事情既依礼表彰又依法处罚呢?这么一来,大家还不都给搞糊涂了,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啊?

——柳宗元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礼和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核心价值观都是一样的,决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套系统,像你陈子昂这么一搞,等于把礼和法对立起来了,搞出两套核心价值观了,大家伙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柳宗元上边是从法理原则上抓住了要害,紧接着又从徐元庆这个个案当中抓住了要害。——柳宗元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徐元庆的父亲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被赵师韫杀的?

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下边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难题,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礼和法的冲突,可陈子昂那帮人怎么就都没想到呢?

柳宗元说:如果徐元庆的父亲当真犯了法,论罪当死,赵师韫杀他只不过是执行国法,那么杀他的就并不是赵师韫本人,而是国家大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分明是仇恨国法,这性质可就变了,可就不是为父报仇了,而是犯上作乱了。那么,判处徐元庆的死刑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又凭什么还表彰他呢?

这话可谓再一次抓住了要害。《韩非子.外储说下》有句名言,说:“以罪受诛,人不怨上”,(注释6) 就是说一个人因为犯了罪而受诛杀,这个人是不会埋怨法官的。

柳宗元接着说:可是,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犯法,赵师韫杀他只是出于个人恩怨,只是为了逞逞官威,这就是赵师韫的不对了,滥杀无辜嘛!徐元庆想为父亲鸣冤,可是官场一片漆黑,官官相护,可怜徐元庆一介草民,上告无路, *** 无门,这时候,他还能怎么办呢?

大家注意,柳宗元这里提出的观点非常犀利,别以为儒家都是教人做老好人的,不一定的哦!柳宗元这时候坚决地站在弱势的徐元庆的一方,话里的意思分明透着是:别说什么不能以暴易暴,别说什么要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别说什么要相信上级 *** 能把问题妥善解决,如果这些路全被堵死了,你让一介草民还能怎么办?

怎么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所有正常途径全被堵死了,草民只有一条贱命,那就以命搏命好了!

——柳宗元够狠吧?他接着说: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是合乎礼、合乎义的,执政者们向徐元庆道歉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判他死罪呢?

看,这也是儒家的“礼”,是有血性的、有情怀的“礼”。

郑庄公的四个儿子 来818几个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2. 他是武后的宠臣,却惨遭毒死!没成魏征第二,只因改不掉这种性格

    文丨柳汀雪一、营销鬼才陈子昂公元684年,长安。寒凉的秋风激起一地落叶,滚到一双黑色云头靴下。大凡货物,各自有价。而他陈子昂,自诩才华横溢,在这偌大的长安却无人问津,白白蹉跎年华。店主拿着一把从西域进来的胡琴,得意洋洋地介绍着,出价百万钱,拒不还价。店铺周围聚集了一圈的人,却没人买。要买这把胡琴,朝廷一品大员28.5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就是京城里权贵云集,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

  3. 王叔文与「 ”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原创|知甬「”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改革运动,历时半年左右即告失败。作为革新运动主要领导者,王叔文生前被皇帝誉为「”伟人也”,但改革失败后被政敌抹黑,遭赐死在任上。他的追随者大文豪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20余年,结局令人唏嘘。一、势如累卵的执政皇权经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唐德宗李适在位27年间,藩镇割据形势严峻,地方政权日益藐视皇权,造反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泾原兵奉前

  4. 将军的夏天和文官的夏天,不一样

    唐朝最血腥的将军却写出最温馨的诗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夏日炎炎,其热难当,在酷暑下受折磨的人,首先想到的是纳凉,琢磨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去,去哪里乘凉?高山深谷,水边树下,这都是相对凉快的地方,凉快,主要靠自然环境的改观。文字也能让人生凉。

  5.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属于正常操作:《资治通鉴》 笔下的唐朝改革家王叔文也加上诸多恶名

    导读:王叔文是顺宗朝与宦官势力作斗争的正直朝臣,他领导进行了一场改革。

  6. 唐诗闲读:「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今天接着读杜牧的诗。

  7. [专家点评] 近现代来楚生 行草书柳宗元《江雪》

    [专家点评]近现代来楚生行草书柳宗元《江雪》这件行草书柳宗元“江雪”立轴,为海上名家来楚生所书,来楚生善篆隶,尤擅行草,取法二王及黄道周等,用功很勤、临书众多,是一位有功力有才情的艺术家。第二行“翁”字用笔大胆放纵,点画形态变化很大,在通篇中很抢眼,这正是一幅作品不俗的所在。来楚生浙江萧山人。名稷勋,字楚生。号然犀、负翁等,晚易字初生、初升。供职于上海国画院。除书法外,来楚生并精绘画、篆刻。

  8. 柳宗元

    安史之乱时曾徙家吴地,柳宗元可能生于吴地,但成长于长安。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等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宦官、藩镇及守旧派朝臣的联合反对。柳宗元在此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王叔文提拔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改革的中坚人物。在柳州生活了四年,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

  9. 刘禹锡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风格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10. 古人喜欢在露天喝酒

    中国人喝了几千年的酒了。那会儿人们喝酒喜欢在露天,不在露天,也只是在四合皆空的亭子里,或在河边的船上。你看白居易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偶逢友人,停下船来也是在船上喝酒。今天,你可能在月台生,在登机处喝酒吗?那次李白到人家喝酒,照今天的逻辑,应客随主便才是。官职相当于如今市长的欧阳修要喝酒,也是到山间的亭中。

随机推荐

  1. 吸烟的人要多喝牛奶降低损害

    这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可以保护气管壁,使之减少发炎的机会。与之相应的是医师们的奉劝,粉尘作业者多喝点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A、C对呼吸道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且牛奶能解毒滑肠,降低某些因素对胃肠的损害。

  2. 梦见发抖颤抖 梦见发抖颤抖什么意思

    梦见发抖颤抖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发抖颤抖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冻得发抖,矛盾来自外面,强迫自己屈服,这就意味着遭受损失。梦见妻子发抖,家庭中会遇到矛盾,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原版历史新知不寒而栗,好消息。《历史新知》他人发抖,主有吉。《历史新知》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里的颤抖暗示著对冲突的恐惧或无动于衷。

  3. 梦见卖酒 梦见卖酒什么意思

    梦见卖酒是什么意思?梦见卖酒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卖酒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卖酒,会与熟人发生矛盾。梦见渴酒,预示会有值得庆贺的好事到来,学习成绩提高,工作顺利。梦见酒窖或者很多瓶装酒,暗示生活富裕幸福。病人梦见自己喝酒,预示病情会加重。梦见自己遇到酒泉,则表示生活幸福,事业顺利,一切如意。妻子梦见给丈夫倒酒,暗示要怀孕生孩子。

  4. 哪位君王颁发的免死令最不靠谱?

    免死令是一位君王对臣下最大的褒奖与允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晚年,动辄屠戮开国功臣,收到过免死铁券的人,十有八九被朱元璋处死,免死铁券形同废纸一张。可惜当时大唐已走到暮年,钱家并没能享受到几年特权,不久以后乱世模式开启,钱家后人抱着这块免死金牌隐居山林。到了明代,朱元璋建国后大量颁发免死铁券,其“形如瓦面,刻诰文,皆镌免罪、减死、俸禄之数”。说来说去,免死金牌这些玩意,纯粹是哄人开心不靠谱。

  5. 曹操为什么会赐死曹植的妻子崔氏?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要赐死曹植的元配妻子?>曹植曾是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儿子,并有意立为世子。>即使是在曹操生前,这位作父亲的对曾经钟爱的儿子曹植也少有温情,甚至还冷酷地将曹植的元配妻子崔氏赐死。>>曹植的元配妻子崔氏是清河东武城人,属清河崔氏,是出身高贵的名门之女。曹植的元配妻子崔氏就是崔琰的亲侄女。曹操认为,自己的儿媳妇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崔氏回家后就被他下令赐死了。

  6. 梦见桥:顺利过桥,获得成功

    假如一个人梦见自己由桥上通过的话,多预示做梦者的努力很快就有回报,成功就在眼前。要是恋爱中人梦见桥的话,多表示双方的感情很牢固,并且近期可能会结婚。当梦见跟别人一起过桥时,多说明做梦者的人际关系非常不错。当老人梦见桥时,多警示做梦者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有可能不久于人世。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从今天开始,你就不要再过朱雀桥了。只要你能做到,就可以大富大贵。”

  7. 经典唯美爱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拉布吕耶尔四、我期望的爱情,是让一个人的世界变大,而不是让两个人的世界变小。假如一切能从头开始,那么我将会在呀呀学语的婴儿就结婚,而不会把时间荒废在磨牙和打碎瓶瓶罐罐上。如果两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不做,静静相对都会感觉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人坐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十六、对你的爱,包裹在寰宇。

  8. 心如水

    智者说:“不错。汹涌澎湃的大海正好似人的心,而那翻滚不息的波涛就是人的思绪。可是,心本如水,水亦似心,无波无浪,平息如镜。波涛起于海上,是因为有风,心中杂念丛生则是由于欲望和恐惧。”

  9. 德音莫违是什么意思?

    【拼音】déyīnmòwéi【解释】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出处】《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例子】【相关】百度“德音莫违”

  10. 我那慷慨无私、从不欺贫爱富的父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慷慨无私,从不欺贫爱富。而当家的母亲就很不开心了,我们不当家,哪里知道当家人的难处呢。我和妹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也喜欢乐于助人,因此人缘都还不错。这样,父亲保住了小妹,母亲也免了一次堕胎的罪业。看着小妹一天天长大,生的越来越漂亮了,如今,小妹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主管,假期经常带着父亲母亲到处旅游。可以说,小妹就是一个来报恩的孩子,如果当年母亲堕胎了,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