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冷兵器对抗中,选择什么样的兵器可以提高胜率?

编者按: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冷兵器对抗训练与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可冷兵器对抗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有趣,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运动。因此门槛相对较高,一般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影视剧等媒体中的打斗情节去了解冷兵器对抗。因此,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兵器最厉害?具体说,就是如果是冷兵器进行对抗,可以随意选择任意近战武器,那么怎样选择武器可以获得最大的获胜概率? >在武侠小说中,剑无疑是出场最多的武器,剑客的身份天然比刀客要高不止一等的感觉,在武侠小说中要是拿个别的什么武器出去,似乎都不好意思跟武林同道自称大侠。但是实际的冷兵器对抗中,剑并不是胜率最高的武器,甚至于大概连前三都排不进去。我国传统武谚是这么说的,“:剑为百兵之君,刀为百兵之胆,棍为百兵之祖,枪为百兵之王”。这几句的意思就是,剑是兵器中的君子,古代把剑比喻为君子,剑的文化地位很高,甚至很多朝代佩剑也是分等级的,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款式的剑都是有规矩的,但是剑的实用价值远不及文化意义。 >刀是所有兵器里最勇猛绝伦、一往无前的,刀法更注重的就是胆气,如果畏手畏脚那就发挥不出刀法的精髓。而棍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兵器了,早在原始人时期就是用棍棒作为武器了,棍类是最早的兵器技法。但是长枪才是兵器中的王者,长枪既然被称为百兵之王,这也并不是现代人的以讹传讹。早在明代的著名武学著作《手臂录》就有这样的记载:“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电影《危城》剧照  >那么为什么说长枪是百兵之王,别的兵器碰到长枪就会失败呢?这是因为在同长度的武器里,长枪的重量是最轻的。在古典演义小说中,古代猛将们动辄几十上百斤的武器,仿佛战斗就是一场举重比赛,谁拿的动更重的武器谁就胜利。但实际上,除了在对抗重甲敌人时才会上重武器,其余时候用重武器是毫无必要,也是非常不便的。武器越重挥的越慢,给对方更多可以应对的时间,只有身穿重甲行动不灵活的重装战士才躲不开,只能硬吃攻击。 ▲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而过重的重量导致攻击溢出,无论是十斤还是一百斤的武器,真抡圆了砸过去,惯性势能决定了谁也挡不住。都一样是打中就被砸死,那么多余的重量完全是毫无必要,除了拖慢攻击速度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所以实战武器其实很少有超过十斤的存在。这个可以参见冷兵器研究所的《古代武将真拿举着几十斤武器打一天?从出土文物揭秘古代实战兵器重量》一文。 >而长枪在同长度武器中最轻,就代表着出手速度最快。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长枪一点都不轻。但实际上,除去及其个别的,诸如铁枪王彦章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个例外,从常例来说传统长枪是很轻的。除了特殊的木料以外,一般的木料可以说是武器里面最轻的材料了。而除了枪杆外,枪头其实也很轻,这一点明代程冲斗的《长枪法选》有记载:“铁枪头惟用点子样为最,又名柳叶枪,必要小钉钉入竿内。古云‘枪头不过两’。” ▲电影《危城》剧照  >而“枪头不过两”这个说法,在我国很多的古籍中都有提及。比如清代包世臣的所著的《齐民四术》 :“凡枪刃宜利,有脊阔径寸而上下 ... 之,长不过二寸,重不过一两。”实际上,枪头不过两的记载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古籍都有提到,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至少可以确定,这是流传很久也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了。所以长枪并不重,正相反,长枪是很轻的。 >在所有的近战冷兵器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寸长一寸强,因为武器更长就意味着更早攻击到对方,在你能攻击到对方的距离上,对方攻击不到你。很多没有真实对抗过的人都会跑来说,长枪只要近身就发挥不出来了。但实际上,更长的武器只要运用得当,对方很难近身,想近身的难度实在非常大。 >短兵器和长兵器的容错率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以一寸长一寸强的后半句就叫一寸短一寸险。在武器长度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只有冒险去近身去搏那一线生机。俗话说砍伤捅死,刺击在战场上一向都是比劈砍更为致命的,所以从近战冷兵器的角度来说,长枪就是百兵之王。 >在实际的对抗中,因为冷兵器对抗运动才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规则,所以各种武器都有人在使用和练习,而不同种兵器的对抗才是最频繁的。这种情况下,在实际对抗中,长枪一直被戏称为没朋友的武器,因为使用长枪来对抗的人,根本没人愿意用其他武器来跟他对抗,太吃亏了,长枪只能用长枪来对抗。这个在明末清初的那位能打又能写的、写《手臂录》的吴殳就有过吐槽:“每见单刀高手,平日侈言破枪,及至赴敌,莫不惊枪而往,则其实用可知矣!” ▲《绣春刀》剧照  >但是再厉害的兵器也要看是谁用,一说枪为百兵之王,不少键盘兵器研究者都喜欢拿倭寇的例子试图证明长刀比长枪更厉害,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确实有这方面的记载:“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如冷兵器研究所多次科普过的,这个日本刀其实长卷、大太刀一类的双手长刀,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打刀) ▲《荡寇风云》剧照  >但这种战例实际上是由于训练程度差距过大造成的,在明代实行的是军户制,而军户的地位低下,明中后期武备废弛,军户们一年也难以训练几次,硬被拉去作战,上战场看到对手立刻转身就跑已经是军户们的惯例了。而如果看到对手不敢出手,那么别说拿长枪了,就是拿火枪也没什么用。网上流传狼筅才是克敌日本长刀的武器,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的记载很明确: ▲戚继光的鸳鸯阵  >“以牌盾蔽其前,以长鎗夹其左右,举动疾齐,必须钗、钯、大力接冀。然筅御而不能 ... ,非有诸色利器相资,鲜克有济。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张皇失措,忘其故态,惟筅则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馀,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若精兵风雨之势,则此器为重赘之物矣。” >之所以使用狼筅只是因为新兵看到敌人冲上来就会害怕,所以拿个狼筅来遮蔽自己的视线,看不到对手就不会吓到转身就跑而已。而真正的精兵,狼筅不过是累赘之物罢了。接敌时盾牌和长枪才是真正的主战武器。所以在戚继光抛弃军户重新招新兵训练,抗倭战争中的战绩基本都是不但以少胜多,而且击溃倭寇数千,斩首数百,但己方死伤只有个位数。 不过所有兵器都有自身局限,长枪并不适合转身举枪都不便的狭窄地形、室内地形,正因如此才有其他兵器的发挥场合。但是在绝大多数环境下,训练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长枪无论是单挑还是集群作战,别的单一兵器根本无法与长枪对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 ... 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冷兵器对抗中,选择什么样的兵器可以提高胜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2.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3. 最无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岛之战中的SBD「 ”无畏”俯冲轰炸机

    深度摘要:本年度最佳战争片《决战中途岛》正在火热上映,片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冒着日军战舰密集防空炮火进程俯冲轰炸的场面令人震撼。

  4.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5. 炸弹也能打水漂?炸毁了德国水坝,死了1000多个苏联人

    1943年5月16日夜里,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和一个预备编队,以莫恩水坝和埃德尔水坝为主要目标,其余三个小水坝为次要目标。随后5架中的两架成功的将水漂炸弹投放并在水坝预定位置爆炸,成功将莫恩水坝炸出了一个大缺口。但航空队也付出了8架飞机的代价,死亡3名机组人员,其余53名迫降或者跳伞后沦为德军俘虏。而德国人方面直接损失两台主要水坝,电力中断。

  6. 评书中这种兵器看上去不起眼,无形剑斗七侠时凭它可敌宝刀宝剑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个人能耐再大也需要有配套的装备才能得以全部发挥,吕布手中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这让他纵横疆场无敌手。在江湖绿林中也是如此,无论是行走江湖的游侠,还是武林中的剑客,一件称手的兵刃都傍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短打书中侠客爷们经常用的兵器是宝刀宝剑,而一些外五行的兵刃也不少见,比如日月五行轮、子午鸡爪鸳鸯钺、三尖匕首钺、子午盘龙梢等。可有一种不常见的兵器却给三鱼留下了深刻的印

  7. 汉朝的5种武器中,其中一种利用的最多,打败匈奴功不可没

    列举五种汉朝时期的武器,各有各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汉朝里的大黄弩需要十石弩才能发射,汉朝一石约30公斤,也就是说需要大约300公斤才能发射,可见这是多人操作的武器。

  8. 为啥冷兵器和热兵器都叫「 ”枪”?为何不继续用「 ”铳”称呼火器?

    说到「”枪”字,现在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想到现代最普遍的轻武器,什么...,...,机枪…同时,也有一些人会想到古代一种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于戳刺。那这就有些意思了,汉字那么多,为啥一个「”枪”字同时会用来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兵器呢?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咱们先说说两种枪是谁更早出现吧,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现啊,其实对于这种戳刺类的兵器中国古代有很多称呼,比如「”矛”、

  9. 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以史明理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强盛的西班牙帝国领地横跨欧、亚、非、美、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正是这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随着本土工商业的凋亡,债务滚雪球般增长,以及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越陷越深,这一切都在渐

  10. 二战前期同盟国联军实力更强,为什么在法国战役中反被德军碾压?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二战中著名的「”法国战役”拉开序幕。此战德国共动用了132个师(包括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其中93个师分成三个集团军参与前线进攻,39个师作为后备力量被部署于西线。在武器装备方面,德国共部署了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作战飞机。作为当时德国的对手,法国与英国、比利时、荷兰组成了同盟国联军,共出动了134个师(包括6个装甲师

随机推荐

  1.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

    1885年7月23日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尤利西斯·格兰特[Grant,UlyssesSimpson,1822.4.27—1885.7.23]>>格兰特,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美国内战后期联邦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陆军上将。同年4月在复洛会战中重创南军。1864年3月任联邦军总司令,领陆军中将衔。1865年4月2日率部攻占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迫使南军于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1869—1877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政绩平平。著有《U.S.格兰特的个人回忆录》。

  2. 刘伯温在明建立中功劳不大 晚年曾屡遭挫折

    但事实上,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基,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象征性的“诚意伯”。刘基晚年屡遭挫折,郁郁而终,但还算是全身而退。

  3. 林则徐临摹欧体《皇甫诞碑》,比欧阳询更加浩然大气

    写过欧体的人都知道,欧阳询的字方圆兼济,以方为主,结构精绝,笔画工整,一手《九成宫》冠绝一时,成为临摹最多的碑贴。而他的《皇甫诞碑》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比其余碑更为险劲。

  4. 妲己发明一样东西,流传了3千多年,家家户户都在用

    说到历史遗留下的民间智慧精粹,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四大发明”。实际上,不只是四大发明,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古代先辈发明的物品,如伞、锯齿、碗……,传统智慧的传承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如若将历史上素有妖名之称的妲己和发明者这一身份联系起来,你是否会感到不可置信?而据传著名的妖妃妲己娘娘发明出了一件,流传至今且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东西。妲己是冀州侯之女,自小貌美,颇得家中宠爱,幼时妲己就有钻研精神

  5. 梦见女人被迫结婚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被迫结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被迫结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古代太监竟然这样服侍后宫娘娘,成后宫潜规则

    古代皇帝侍寝,就是俗话所说的皇宫中嫔妃们侍候帝王睡觉。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辩,以为唐儿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缠倦之后,便使唐儿怀孕了。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性和宫嫔制度的非人道性。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的太监就可以对这些女性下手,当然处女除外。如此一来,太监自然会乐此不疲,那么他们就会娶妻法定了。

  7. 商人与明星

    一商人爱上了一位女明星,但是他又不太十分清楚女友的背景。他不希望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途,于是,雇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她的底细。但是他并未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透露给这名私家侦探。>>不久,私家侦探给他发来调查结果:“该女士洁身自爱,身世清白,以往结交者皆良善之人,且无不良嗜好。唯一遗憾,就是近日不知何故,竟与一个声誉不佳的商界人士某某来往甚密。”高尚的人拥有崇高的思想,卑鄙者的灵魂也是丑陋的。

  8. 带有蚍字的成语

    包含有“蚍”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蚍蜉戴盆——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撼树蚍蜉——撼:摇动。

  9. 本是乱党反贼,却在中国国难之际毅然站出来,守护中国七省直到死

    后来云南爆发沙定洲之乱,大西将军们认为这是一个借黔国公之名占领云南的好时机,于是决定出兵。李定国东出湖南。不过就算李定国再有打仗的本事,也架不住内部的混乱,孙可望嫉妒李定国的军功还曾要加害李定国,造成大西内讧,清朝有了可乘之机。不过缅甸早就想好要交出永历了,李定国因此悍然进攻缅甸,缅甸虽然打不过李定国,但是拖一拖还是可以的。其气度壮烈,让蔡锷都为之感慨。

  10. 观察文史侃|古代小吏的大能耐

    因为包拯是清官,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在他眼皮子底下干活,没几个敢放肆的。有一回,一个平民犯了法,按律应该处以杖刑,这个平民想要少受点罪,就让家人四处活动,但不敢去求包拯,因为包拯是出了名的黑脸判官,这家人便转弯抹角地找到了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这个小吏恰好是在朝堂上负责行刑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