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如何忘却了邵飘萍的“灰色行为”!

   132年前的今天,1886年10月11日,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

  邵飘萍生于1886年,浙江东阳人,原名振青。“飘萍”为其笔名,寓意“人生如断梗飘萍”,可谓是“诗谶”,他后来的结局便如此。1918年10月,已经名闻天下、令政客军阀闻之色变的邵飘萍辞掉了《申报》驻京师特派记者的职位,自办《京报》。——那时候办报手续简单,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开一个公号、经营一家自媒体。在此同时,他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蔡元培聘他为导师(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业界导师)。

  邵飘萍依托北大新闻研究会开办的新闻短训班,吸引了一批热血青年,润之先生即其中一位,并取得了结业证书,这可能是他在北大短暂务工、学习生涯中获得的唯一证书。后来润之公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大笔纵横、挥洒自如时,颇显露出其高超的传媒素养,这应该多多少少得益于邵公的教导。

  邵飘萍被张作霖下令 ... 害的罪名是“宣传赤化”,1949年以后,他被认定为“烈士”。在主流的历史叙述中,邵飘萍这位自诩“铁肩辣手”的名报人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不畏强权、捍卫言论权的代表人物。他许多辣文和轶事流传后世。

  1915年底袁项城称帝时,邵飘萍为《申报》《时报》写下了一系列辛辣的时评,著名的《预吊登极》轰动一时,文曰: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张作霖得势时,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邵飘萍撰写《张作霖自由行动》,专戳伤疤,指出“马贼”出身的老底:

  奉天督军张作霖,初以马贼身份投剑来归,遂升擢而为师长,更驱逐昔为奉天督军现为陆军总长之段芝贵(应是段督沈之时),取而代之。“张作霖”三个字乃渐成中外瞩目之一奇特名词。至于今所谓“大东三省主义”,所谓“奉天会议”,所谓“未来之副总统”,所谓“第二张勋”,时时见之于报纸,虽虚实参半,褒贬不同,委之马贼出身之张作霖亦足以自豪也矣。

  后来邵飘萍和李大钊先生同时被张作霖的爪牙抓捕并处以极刑,他当然被后世誉为为新闻事业献身的伟大报人。

  但在宏大的历史叙事时,往往隐藏着半明半暗、不被主流历史有意或无意遗忘的细节。邵飘萍在世和刚刚身故时,他的个人操守和专业伦理,其实是受到过广泛的质疑 。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邵飘萍也曾长期从事过“有偿新闻”,拿过政客、军阀的“封口费”,不无滥用言论权之嫌疑。

  此公生活奢靡,爱讲排场,且个人生活不检点,有妻有妾,却是八大胡同的常客。本来在奉军进北京前,自知深深地得罪张作霖的邵飘萍已经躲进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这在当时和香港的四季酒店差不多,军阀一般不敢进去抓人),因为接到 ... 得知家里妻子和姨太太打架,不假思索地答应回家处理家务事。熟料他 ... 早有人监听,奉军便衣闻讯立刻在路上拦截,将他逮捕,两天枪决。

  同为新闻界巨子的胡政之在《哀飘萍》里评论邵飘萍的一段话,可谓很精准:

  要其人行止不检,醉心虚荣,学养不纯,定识缺乏,以过人之聪明,居万恶之社会,操危险之职业,营逾分之生活,罹危致死,不外乎此。

  而他的冤家对头、被他搞过很多次的章士钊(对润之的恩惠比邵还要大)更是不客气地说:“(邵)颇以言扬抑人,而言皆有值,恩怨井井,铢两都称。”吾友谭伯牛撰文《邵飘萍因何而死》(收录于著作《盛世偏多文字狱》),对邵飘萍之死的前因后果做了翔实的考证,文中曰:

  什么叫“言皆有值”呢?用今天的话解释,就是做“有偿新闻”。然而,章士钊举证不够确切,未足定论。幸有一位与飘萍同时且同行的人——龚德柏,提供不少证词,似可合理说明飘萍收入与消费不符的真相。德柏(1891—1980),字次筠,湖南泸溪人。他创办《大同晚报》,曾任《申报》总编,因言贾祸,入狱数次,也是民国时代著名新闻人。他说:“新闻记者的秘密,只有新闻记者知道得极清楚”;以此,他斩截的判断,邵飘萍“是为金钱自由而死”。且看看他提供的证据。

  德柏总结了飘萍的“办报宗旨”,所谓“无钱不要,无人不敲”;其“作风”则是“先 ... ,得了钱后即百八十度转变,而大大恭维”。例如,1924年,中、苏进行复交谈判,其时,外交总长为顾维钧,负责谈判的是王正廷。王氏谈妥,并草签合约,向顾氏报告,孰料顾氏不同意(彼时他对苏联的看法与张作霖相似),打回重写,而又不下达更具操作性的指示,于是,谈判一度陷入僵局。飘萍乃撰文大 ... 顾维钧,哄动朝野。顾氏脸皮薄,当即赠金五千元,并承诺增加外交部对《京报》的津贴。第二天,飘萍再写一篇社论,则大捧顾维钧,痛 ... 王正廷。

  北洋 ... 外交部有一个科员夏某,其小妾和儿子通奸,儿子娶了媳妇后,这位父亲的小妾禁止儿子和其妻同宿,其妻回娘家向妈妈控告,其母大怒,赶到夏家撕打那位父亲的小妾。这本是别人的家丑,无关公共利益。可邵飘萍知道后,写了一篇文章的题目,送给夏先生——此乃有偿新闻通用的“引而不发”,夏害怕家丑被热炒,送了五百元给邵,邵就放过了夏。这种拿别人家丑敲诈确实太过分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邵飘萍

  邵飘萍把张作霖得罪透了,让张 ... 心顿起的导火索是他深度卷入了高层政治斗争,他和《京报》支持冯玉祥,贬损张作霖,并参与策反奉系大将郭松龄。当冯玉祥与倒戈的郭松龄宣布联合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登出张作霖和郭松龄的照片,郭的照片下署文“东三省救主郭松龄”,张的照片下则署文“马贼头目张作霖”。

  当时北洋 ... 各部和地方有实力的军阀,定期给报社一笔津贴,其实就是“公关费”,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因为影响大得钱最多。邵氏既拿张作霖的钱,又拿冯玉祥的钱,还帮着冯玉祥 ... 张作霖。张曾托人质问过邵飘萍:“我们常帮你的忙,何以这样不客气?”而邵飘萍的回答是,“你们帮的是我邵飘萍个人。而写批评你们的报道是《京报》同仁”。——这就近乎耍无赖了, ... 人如麻的张作霖一旦率大军进京,掌握了 ... ,邵飘萍必死无疑。

  尽管邵飘萍私德有亏,职业伦理有瑕,然从历史的评价而言,是功大于过,瑕不掩瑜。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从不缺席,如段祺瑞执 ... 制造的“三一八惨案”,敢于发声;为彰显民权不惧怕批评政客和军阀,客观上拓宽了言论场的边界,使有权者产生忌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后世撰写新闻史的人,注重的当然是邵飘萍和他的《京报》对言论权的维护,对民权的捍卫,对公权力的监督与批评。这是合乎历史潮流的行为。至于他利用舆论监督权为自己谋利的“灰色行为”,在大的历史进程中也就无足轻重了。


 世间最好的爱情,就是我叫杨绛,你叫钱钟书

 民国的教育为何能够人才辈出

 蒋介石日记中的胡适:害民族文化之蟊贼,卑劣之政客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历史如何忘却了邵飘萍的“灰色行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陈新甲为什么会被 ... ?崇祯为面子,错过最后机会

    而金国方面,皇太极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也有计划出兵...,解除后顾之忧。因此袁崇焕的使团在金国受到了热烈的接待,大约一个多月后,皇太极派方吉纳、温塔石等带有皇太极致袁崇焕的答书,偕同明方使臣抵达宁远。皇太极在回信中,除表示对吊丧及祝贺即位的谢意外,正式表白双方议和的意向,希望议和早日进行。在是非面前,大国小国是平等的。但已得土地、人民“悉已奠定安集”,不能归还。

  2. 晋朝高富帅死于粉丝目光?

     晋朝高富帅死于粉丝目光?  文/刘黎平  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中国花样美男忽然密集而频繁地出现,以至于美男的代言人——潘安,也选择在那个时代诞生,这当中有什么奥秘?  我想,应该是美在觉醒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觉醒,而魏晋南北朝...

  3. 龙九子

    1)重读音龙王的九个儿子的名字:赑屃(音bìxì)鸱吻(音chīwěn)饕餮(音tāotiè)睚眦(音yázì)狴犴(音bìàn)狻猊(音suānní)趴蝮(音bàxià)椒图(音jiāotú)蒲牢(音púláo)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误认为貔貅也是龙九子之一,其实不然。...

  4. 洪武祖制:不准宦官干政,严禁“内外交结”。违者,斩!

    洪武元年,他下令“不许寺人干预朝政”。洪武五年,定宦官禁令:“有心怀恶逆,出不道之言者,凌迟处死;有知情而蔽之者同罪,知其事而不首者斩!”洪武十年朱皇帝再次下令立法:“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与政事!”>>应该说洪武帝对宦官的制抑已经是相当严厉的了,且还很有远见。更有远见的是,他在洪武十七年还“敕内官毋预外事,凡诸司毋与内官监文移往来”。从此以后大明的宦官势力扩张日甚一日,内外交结也就见怪不怪了。

  5. 伍子胥之死的背后,是君臣战略目标的背道而驰

    引子公元前484年仲夏,桃李既谢,梅雨纷飞。一行人来势汹汹地闯入伍子胥府邸,家宰阻拦不住,任由他们直奔大厅。伍子胥见来者是吴王的侍卫,便示意府中护卫退下。

  6. 地狱摇铃念佛(图文)

    傍晚,丈夫回家,她对丈夫说:「听说最近小偷很多,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危险,必须把门关紧。我想买个铜铃挂在门上,你回家的时候摇它几声,每摇一次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作为暗号,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这样我才能安心在厨房干活儿。」丈夫点头道:「好!亏你想得出这个办法。」从此以后,丈夫回家时必定摇铃念佛,不知不觉养成了念佛的习惯。

  7. 梦见婴儿吃奶

    周公解梦梦见婴儿吃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婴儿吃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论粉彩的填色工艺

    论粉彩的填色工艺粉彩是从五彩(古彩)的基础上吸收了珐琅工艺和中国工笔重彩技法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粉彩瓷的生产,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在粉彩的填色中,打玻白是一项重要技法,它直接影响到彩绘画面的质量与效果。

  9.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造句_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wénwǔzhīdào,yīzhāngyīch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意思和解释: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造句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分阶段抓重点本是治国常理。

  10. 梦见别人摘梨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摘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摘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