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甲骨文轶事:来自3700年前的「 ”诅咒”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领其部族几十万人由黄河东岸迁居到太行脚下、洹水之滨。「 ”殷商”时代开启。 273年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 ”殷墟”。在古代典籍中「 ”殷墟”这两字时常出没,但它到底在哪里?王朝风韵隐埋,终成文化之谜。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9年秋,一位来自山东的古董商人匆匆地敲开了东城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一座深宅大院的大门。 此院的主人非比寻常,他是满清王朝的一位显贵,时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今日的教育 ... ,主持着当时的最高学府。他不仅位高权重,而且精通上古夏、商、周三代铜器铭文,他就是王懿荣。 王懿荣像 古董商人小心翼翼的打开褡裢,轻轻的将东西取出放在桌上。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旧骨头,王懿荣看罢有些失望。 商人不以为意,随手取出一片放在烛光下,又以放大镜置于其上。透过镜片,王懿荣在这看似不起眼的骨片之上,居然有影影绰绰的契刻的东西,形状奇怪,好似天书的奇异符号。这些符号疏密有致,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王懿荣越看越惊呀,完全被这些奇怪的图案吸引了,这些符号难道是一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古老文字? 甲骨文 当时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在青铜器上,这些文字存在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因为文字的载体是青铜器,所以后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意指流传于金属器物上的文字。 金文 金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在它出现以前,文字必然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化阶段。如今,这些骨片现身于世间,它们身上所刻画的会不会是早期原始的中国文字呢? 商人告诉王懿荣,这些奇怪的龟甲片出自药铺中,药铺正在把这些龟甲当作一味叫做「 ”龙骨”的药材出售。 于是1899年下半年,北京城的古玩界传出消息,国子监的王大人重金收购带字的龙骨,他开出每版「 ”价银二两”的天价。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懿荣就收购带字龙骨1500多片。 王懿荣翻开史料典籍,仔细对比观看「 ”龙骨”上的刻划。这些「 ”龙骨”上的文字与金文完全不一样:用笔纤细,多方折而少圆转。于是他将《尚书》中记载的「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与之联系起来,认为应该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这一结论,石破天惊,这将会直接将汉字历史上推到了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 正当王懿荣开始逐步解开甲骨上的秘密之际,中国发生了一场历史巨变。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他,城破,写下绝命词,服毒投井殉国,年五十五。 难道甲骨文不愿世人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王懿荣为官清廉,死后家境拮据,为了偿还债务,他的儿子王翰甫将这些有字甲骨全部出售。幸运的是,这些甲骨中的大多数转给了一位真正有志于甲骨文研究的学者。他就是王懿荣的好友刘鹗。 刘鹗像 刘鹗,就是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购买下这些甲骨,接过了研究甲骨的重任。此后,他又搜集了数千片甲骨。 1903年,刘鹗翻遍所藏5000多片甲骨,精选出1058片刻字较多的珍品,拓印成册。10月,饱蘸他心血的六卷本《铁云藏龟》终于印刷出版了。这是中国公开存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开甲骨文研究的先河。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家收藏变成了向民众公开的文物资料。 《铁云藏龟》 在《铁云藏龟》中,刘鹗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 ”殷人刀笔文字”的论断,为甲骨文正确划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然而,命运还是和他开了个大玩笑。此前,在1900年庚子国难中,为了赈济饥民,他曾向联军以低价购得太仓存粮,救济灾民,按说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不料,1908年,他却忽被以「 ”擅散太仓粟”等罪名流放新疆,住在一座寺庙的戏台底下,靠为人治病度日,于1909年8月凄凉去世。 从1900年发现甲骨文仅十年时间,研究甲骨的两位先趋相继惨遭噩运,离开人世,这里难道隐藏着一种诅咒和噩运? 刘鹗死后,他的儿女亲家罗振玉接起了甲骨文研究的大旗。 罗振玉像 罗振玉同样是一位大学者,他对敦煌莫高窟的石室文字、古代金石铭刻、汉晋简牍都有过深入研究。 罗振玉曾经协助刘鹗编撰《铁云藏龟》,虽然他也认定此为「 ”殷人刀笔文字”,但是这些甲骨到底来自于哪里?因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点,才能明白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一直以来,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市场,对甲骨的出土地点往往秘而不宣,所以无论是王懿荣还是刘鹗,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准确地点。 1908年,距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整整10年之后,罗振玉终于从一个古董商人的嘴巴里,掏出了甲骨的出土地: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上一个叫小屯的村落。 洹河边?《史记》所说的「 ”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 ”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经过研究,罗振玉很快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1911年,罗振玉派其弟罗振常等人动身前往安阳,寻找、搜购甲骨。此时,安阳,成为破解甲骨之迷最重要的一环。 安阳殷墟遗址 根据罗振玉的吩咐,其弟此行不仅弄清了甲骨出土地殷墟的准确位置,还在小屯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共收购甲骨1万件之多。 罗振玉一下子成为中国收藏甲骨最多的人。后来,罗振玉搜集甲骨数以万计,先后出版多种专著,当仁不让地成为甲骨学最早的权威。 然而,其渊博学识并没有帮助他与时俱进,满清国破后,他投身日本傀儡溥仪「 ”主政”的满洲国,担任曾任伪监察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于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可谓晚节不保,令人叹惋。 《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比罗振玉小11岁,两人关系密切,亦师亦友。在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上,王国维已经在试着以甲骨文为工具研究殷代的历史了。 王国维像 1917年,王国维发表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实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史记·殷本纪》所记的殷代世系。并根据甲骨文研究写出了《殷周制度论》,将甲骨文的研究推向当时的最高峰。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国维还是延续了甲骨文大师们难逃的悲惨命运,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难道甲骨文所夹带的 ... 伐之气还没有消散?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28年,就在王国维 ... 的第二年,刚刚成立的「 ”中央研究院”开始对殷墟实行科学发掘。在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中,最大的收获,当属1936年发现的甲骨窖穴了。 甲骨文呈现给我们的商代,有着司母戊大方鼎的华贵气韵,有着妇好墓出土文物的精美大气,更有着早期青铜时代的自然与神秘。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这些美丽的诗句,提醒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不要忘记我们的先祖曾经创造的辉煌。

甲骨文轶事:来自3700年前的「 ”诅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梦见小三哭闹

    周公解梦梦见小三哭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三哭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旧床

    周公解梦梦见旧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旧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新疆「 ”吐鲁番市”概述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西汉时期,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

  4. 阿耳戈船英雄在楞诺斯岛的故事

    顺利航行了不长一段时间,阿耳戈船英雄来到鲜花盛开的楞诺斯岛。阿耳戈船英雄在楞诺斯岛靠了岸,派出一名使者进城联络,这时候岛上的人都集中在市内广场上商议对策。年轻的许普西皮勒提议不放阿耳戈船英雄进城,她担心阿耳戈船英雄们知道她们所犯的暴行。但是年老的波鲁克索提出异议,她坚持认为应放阿耳戈船英雄进城。她们恳求英雄们不要抛弃她们,恳求英雄们留在楞诺斯岛上。

  5. 《往生论注》讲记五

    讲记五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当然欲界贪染最重的是异性,这是一大根本,所贪的也是这五样欲尘。“兴大悲”就是油然生起誓欲把无量众生救出三界的大悲心。《辨法法性论》:“涅盘法由法性安立”也是说它。序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

  6. 梦见男生

    周公解梦梦见男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男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通文调武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ōngwéndiàowǔ【解释】指卖弄文才和武艺。【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例子】无【相关】百度“通文调武”

  8. 摧坚陷阵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uījiānxiànzhèn【解释】摧:击溃;坚: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出处】《南史·桓康传》:“摧坚陷阵,膂力过人。”【例子】【近义词】摧锋陷阵【相关】百度“摧坚陷阵”

  9. 梦里寻己千百度 -周公解梦

    梦里的她,有种求助无门的凄惶。这样的梦,一再重复上演,即使醒过来后,她仍为梦中当时的惶恐,充满深深的无力感。然而,每一次相同的梦境里,她依然是那个心焦的女孩,在自她建筑的愁城中暗自担忧。她想,梦中的情境无疑地反射出她的内在性格,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故做坚强的人。梦里的她,遍寻不著自己的座位,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不确定感。

  10. 马使爷与五营将帅

    马使爷与五营将帅  五营将帅为:  中营李元帅统帅,其色黄,统帅三千军马及三万兵员,号称三秦军;  东营张公圣者都督,其色绿,统九千军马及九万兵员,号称九夷军;  南营萧公圣者都率,其色红,统八千军马及八万兵员,号称八蛮军;  西营刘公圣者统领,其色白,统六千军马及六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