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唐人对道路建设很重视,普遍实行了道路绿化。“沙道”也是沙堤,用沙子铺的道路。平安无事时,则在每天初夜时分放烟一炬,称“平安火”。不仅快捷方便,人身和财产安全也有保障。水路交通运载成本较低,可弥补陆地交通的不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从杜甫的《忆昔二首》中,我们感受的仍旧是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随时出远门,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正是大唐人之幸。

唐朝的道路名称繁多,有阡陌、途、大路、小路、栈道、山路、便道、古道、驰道、鸟道等称谓;水路有河道、江路、运道、津途、水径等称谓。从考古学者对长安和洛阳等地的发掘可知,长安朱雀大街可达到150~155米宽,是最宽的道路。 唐人对道路建设很重视,普遍实行了道路绿化。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出嫁薛绍,送亲的队伍燎炬烈焰,把道路旁的许多槐树都熏死了。公元880年的春天,因为遭遇大风冰雹,把长安洛阳两地街边的树都给毁坏了:“大风拔两京街树十二三,东都长夏门内古槐十拔七八”。可见街边多种植槐树。渭南县尉张造曾称:“恭惟此树,其来久远。东西列植,南北成行”。可知槐树沿着路东西种植,而南北有很多树排成行,规模还是相当不错的。 >唐高宗 >唐代道路多为土路,一遇大风便尘土飞扬,遇到雨季更加泥泞难行,出行十分不便。唐中宗景龙年间,洛阳连下了一百多天的雨,朝廷官员都闭门在家祈求晴天。在长安,也因此而取消过百官朝参。后来,唐德宗就下诏书,今后遇“雨雪泥潦”,可“量放朝参”。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公元744年,京兆尹萧炅上奏请求“于要道筑甬道,载沙实之,至于朝堂”。后来沙路也成为一种特殊的礼遇了。“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沙堤是很软润的。杜甫有诗云:“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沙道”也是沙堤,用沙子铺的道路。 >道路上还设置里程标志,用小土堆做“堠”来标志里程数。韩愈的《路旁堠》诗云:“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正是这一堆堆的堠“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啊!罗隐作《堠子》一诗写出了“堠”的用途和形状:“终日路岐旁,里程亦可量。未能惭面黑,只是恨斗方。” >韩愈 >日本僧人圆仁游历唐朝,在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记行》中对堠子有更详尽地描述:“唐国行五里立一堠子,行十里立二堠子,筑土堆,四角,上狭下阔,高四尺或五尺、六尺不定”。 >唐朝 ... 在一些军事道路上,还设置了“烽燧系统”。一般每隔三十里,设置一座烽燧,如敌人来侵犯,则燃烧烟火,通风报信,也可根据烟火的多少来报告敌人的数量。平安无事时,则在每天初夜时分放烟一炬,称“平安火”。 >为方便人们的旅途, ... 会在道路上广泛设置馆驿,人们根据唐朝馆驿的数量推算出,唐朝道路干线长度不少于五万里,“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不仅快捷方便,人身和财产安全也有保障。 >每隔三十里设置一馆驿。馆驿不仅提供食宿,还提供出行工具,此外还有邮亭、传舍等。根据道路交通流量的大小,馆驿也分为不同的等级。馆驿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提供出行工具,每个馆驿配备七十五匹驿马,有时超过百匹,其他又按照等级配备不同数量的马匹。在一些山势险要的山路上,还会配备善于爬山的蜀马。对于各级官员提供的马匹数量也有规定:“凡给马者,一品八匹,二品六匹”等依照官品等级递减;“给乘传者,一品十马,二品九马,三品八马”等依照官品等级递减。 >出行官员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有一条,出行官员的家属不享受官员的待遇,如带有家属,家属应该和普通百姓一样,自行找馆驿附近的旅店居住。 >馆驿的服务对象是出行官员,而旅店则是为所有行旅人服务,旅店又叫客舍、馆舍、旅馆、村店等。旅店提供饮食住宿,饮食也可在外食用。有些还会养马、驴,用于出售或出租。旅店主要设置在大小城镇和道路两侧的地方。有些旅店和官办的馆驿设置在一处,专门接待出行官员的家属。旅店的生意非常火爆,每隔二三十里就有一所旅店。 >唐玄宗明文规定九品以下官员禁止从事商业活动。窦公却从事旅店生意,他在长安东市看中一块低洼的空地,用低价买来,填平后修建旅店,专门租给商胡,自己从中获利,竟然成为巨富。 >唐玄宗 >有些人烟稀少的地方,还设置义井和义堂,免费给行人提供饮水和休息。义井和义堂是由人们作善举而捐钱建造。 >馆驿不止是陆地上有,水路上也有,称为“水驿”。盛唐时期,陆驿有1 297所,水驿有260所,水陆相兼的有86所。水路交通运载成本较低,可弥补陆地交通的不足。水路交通是非常繁荣的,为保持交通顺畅, ... 也在水路上设置水驿。水驿的设置,也根据人流量的多少来定,人流大的水驿设置四条船,人流少的设置三只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名水夫。 这些水夫们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以及像他们一样工作在陆地上的道路劳动者,为唐代的水陆交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大唐的水陆交通如此繁荣昌盛,而这一时期行旅交通方面的许多成就,至今仍影响着我们。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从杜甫的《忆昔二首》中,我们感受的仍旧是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随时出远门,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正是大唐人之幸。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唐朝大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