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教我们修正念(2)

佛陀教我们修正念(2)三、 正念在修道次第中编辑者:在原始圣典中,佛陀针对不同根机的修行者开示了不同特色的修道次第,其中特别适合正念修行的道次第在下面这两篇经文中有简明的教授:“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如是,于此无明有食而具无明。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护诸根;若具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增支部》A.10.61~6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五盖习?答曰:三恶行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曰:不护诸根为习。不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护诸根习?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习。不正念、不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念、不正智习?答曰:不正思惟为习。不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思惟习?答曰:不信为习。不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信习?答曰:闻恶法为习。闻恶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恶法习?答曰:亲近恶知识为习。亲近恶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恶知识习?答曰:恶人为习。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明、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明、解脱习?答曰:七觉支为习。七觉支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七觉支习?答曰:四念处为习。四念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四念处习?答曰:三妙行为习。三妙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妙行习?答曰:护诸根为习。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亲近善知识为习。亲近善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善知识习?答曰:善人为习。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中阿含第五一本际经)选编者:适合正念修行的道次第可简化成: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具信→如理作意→正念正知→护诸根→三妙行→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四、 具足什么条件可以开始修行四念处选编者:在下面所选的一些经文中,佛陀对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开始修行四念处有明确的指导。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教授?云何为其说法?」佛告阿难:「此诸年少比丘当以四念处教令修习。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智正念,寂定于心,……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学地者,未得进上,志求安隐涅盘时,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于法远离。若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正知善解脱,当于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乃至于法得远离。」(杂六三五(六二一))世尊曰:“诸比丘!诸新参比丘,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诸比丘!汝等应劝导使修习四念处而住。以何为四耶?[当说:]‘友等!汝等于身观身而住,为如实知身,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观受而住,为如实知受,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心观心而住,为如实知心,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法观法而住,为如实知法,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诸比丘!诸有学比丘,尚未获得心,以志求无上安稳而住者,于身观身而住,为偏知于身,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欢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为偏知于法,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诸比丘!诸漏尽之阿罗汉比丘,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重担而获得己利,尽有结之正知解脱者,尚且于身观身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而离身之系。于受观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以离法之系。诸比丘!诸新参比丘之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亦宜劝导使修习此四念处而住。”(相应部经典五 念处相应[四]萨罗)“比丘!然则,汝应清净于善法之初。以何为善法之初耶?比丘!汝于此处,当断身恶行,修习身善行;语……断意恶行、修习意善行。比丘!汝断身恶行,修习身善行,……语……断意恶行、修习意善行者,比丘!则汝依于戒、立于戒,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比丘!汝于此处,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比丘!汝依于戒、立于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比丘!夜来昼去,于汝当期善法之增长,不期损灭。”(相应部经典五念处相应[四七]恶行)“比丘!然则,汝应清净于善法之初。以何为善法之初耶?比丘!汝于此处,当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具足行所行,见于微少之罪,住于怖畏,受学处而学。比丘!汝当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具足行所行,见于微少之罪,怖畏而住,受学处而学,比丘!汝则依戒、立戒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比丘!于此,汝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 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比丘!汝依戒、立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比丘!夜来昼去,于汝当期善法之增长,不期于损灭。”[四六]波罗提木叉“比丘!然则汝于善法之初应当清净,何为善法之初耶?戒之悉皆清净,与见之正直。比丘!汝若于戒悉皆清净且得见正直者,比丘!汝则依戒立戒,三重修习四念处。汝则可期与日夜俱善法之增长,[不期]损灭。”(相应部经典五念处相应[三]比丘)尔时,世尊告欝低迦:「汝当先净其初业,然后修习梵行。」欝低迦白佛:「我今云何净其初业,修习梵行?」佛告欝低迦:「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杂六三八(六二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知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令不断、不缺、不择、不离、不戒取,善究竟、善持,智者所叹、所不憎恶。何故如来、应、等正觉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不断、不缺……乃至智者所叹、所不憎恶?」尊者阿难语优陀夷:「为修四念处故。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杂 ... 二(六二八))未完待续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教我们修正念(2)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你真的会休息吗?请区分身体疲劳和脑疲劳,3招学会高效休息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你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对待疲劳和休息,很多人都存在常见的思维误区,认为休息就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如果疲劳是因为大脑引起的,那么通过放松身体的方式,并不能消除疲劳。《高效休息法》这本书里提到,大脑疲劳和身体疲劳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身体再怎么休息,大脑疲劳还是会在不知不觉间不断积累,而大脑疲劳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累积后,会导致人在各方面变现变差,严重时会造成某些心理疾病。

  8. 每天10分钟的正念练习,可以让您的大脑增加45分钟的额外睡眠时间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项有趣的研究表明,像冥想这样的10分钟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充电。每个练习者的正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传统的冥想或道教的打坐。这种做法等同于使你的睡眠时间额外的增加45分钟。研究人员指出,睡眠充足或精神健康的参与者往往会降低疲劳程度。正念不能完全取代优质睡眠,而身体需要保持整体身心健康。打坐在很早的佛道教中就开始被运用,目的保持清净、脱俗。

  9.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10.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随机推荐

  1. 机变如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biànrúshén【解释】机变:机智、权变。机智权变,神奇莫测。【出处】宋·陆游《南唐书·宋齐丘传论》:“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例子】【相关】百度“机变如神”

  2. 【律贯】的意思是什么?【律贯】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贯」在《汉语大词典》第4360页第3卷954律贯lǜguàn指法律系统。《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杨倞注:「律贯,法之为条贯也。」律贯的拼音lǜguàn律贯是什么意思★「律贯」在《汉语大词典》第4360页第3卷954律贯lǜguàn指法律系统。

  3. 老婆祝福语

    老婆祝福语1、想你的样貌,爱你的心跳,沿途有你陪伴,风景如此美妙,阳光在你脸上撒娇,月色在你眉上微笑,星辰闪动着我们心语星愿的美好。只想告诉你,老婆,我是你今生永远的依傍!无论咫尺天涯,让祝福溢满!情人节里,让我把这份爱汇成涓涓的祝福,真诚的祝福你幸福、快乐永远!

  4. 史上最可怕的极地探险:道格拉斯·马森的南极之旅

    即使在今天,有了先进的食物、收音机和绝缘的衣服,徒步穿越南极洲也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最严酷的考验之一。一百年前,情况更糟。然后,羊毛衣服吸收了雪和湿气。高能量食物是由一种叫做pemmican的令人讨厌的脂肪混合而成的。最糟糕的是,极端的寒冷弥漫在一切之中;艾普斯利·切里·加勒德,曾随斯科特船长1910-1913年注定要去南极探险,他回忆说他的牙齿,“神经已经被...死了,“分裂成碎片”并成为气温骤降至

  5. 梦见文王解梦记_周公解梦梦到文王解梦记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文王解梦记好不好

    周文王,字静恩,号白云居士,年少时乃凡夫俗子,白发少年;初出易人,偶尔迷茫,常以墨情?

  6. qq空间伤心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十六、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不要轻易让喜欢你的人哭泣伤心,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美好的回忆应该留给快乐和欢笑。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7. 梦见山上桃花盛开

    周公解梦梦见山上桃花盛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山上桃花盛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失恋后伤感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六、有时候无法保留的,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新闺蜜时代》九、如果暗恋者是哑的,那么,被爱的那个人,便是盲的。笛音清灵,和著牧女的歌声直冲云霄。孟九眉眼间的痛楚仍在,面上却是带着一个浅浅的笑。纵是情深,奈何缘浅,但不悔相思。

  9. 世界十大邪物?十大招邪之物

    在世界上,其实很多种东西也是让我们能够发觉得到中空之物,就是一些空的棺材或者是骨灰罐,都是需要注意点,因为这些都是很容易招邪,而且对于一些,对此世界十大邪物你知道是什么吗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世界十大邪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世界十大邪物:十大招邪之物1、中空之物,如骨灰罐,空棺等。2、未经开光的神像或佛像,以及铜偶、木偶像。3、尸体或病重体虚的人。4、病人或死人穿过的衣服。5、长期放在阴暗处的镜子

  10. 僧人因贪心死后堕鬼道 一部《法华经》将其救助

    有一回,他来到瓦观寺挂单,在寺中礼拜《法华经》,同时也在那儿研究法华的道理。法师就用那三千钱为他写了一部《法华经》,剩下的钱全部拿去救济贫困。宋初游京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果即告众掘取,果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