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念佛往生人,预报佛之来迎

预报佛之来迎下面请看第三个问答。问:念佛人临终见佛来迎,是报佛或化佛?答:法然上人《东大寺十问答》云:念佛往生人,预报佛之来迎;杂行人之往生,必化佛之来迎;念佛而或杂余行、或杂疑心者,见化佛之来迎,而隐报佛也。这个问答只有三行而已,非常的短,却是很多净业行者所不知道的道理,因为《法然上人全集》对教界念佛人而言,涉猎阅读的人还不多见。法然上人的净土思想,完全继承善导大师。善导大师虽是中国净宗的祖师,唐朝初年时代的人,可是念佛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不少的人连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还不曾读过,不要说其它的四部五卷,《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观念法门》。如果连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都不曾读过,连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都不曾读过,怎么会知道阿弥陀佛,在念佛人行者有报身佛的迎接、也有化身佛的迎接?更不可能会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有二土,报土与化土。详细看唐朝时代的各宗祖师大德,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分类,你就会猛然发现一件事实:不只是善导大师、怀感大师、道绰禅师、窥基大师、道宣律师,还有不少的祖师大德,将西方极乐世界分类为二土,就是报土与化土。一般人念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读到的祖论,最普遍的,除了《印光大师文钞》以外,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将西方分为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但是,这四土的分类法,非是净土宗祖师的分类 ... ,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分类的。我们念佛的行者,对西方净土的分判,当然是根据净土宗祖师的分类法。善导大师、法然上人,乃至昙鸾大师、道绰禅师,这些了不起的古德,将西方分为报土与化土。报土的环境,就是没有莲品高低之差,不在莲苞之内;化土就是所谓的九品往生,也就是胎宫疑城。从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九品之中,唯独上品上生的行者,不在莲苞里面,其余的八品,上品中生一直到下品下生,在莲苞里面的时日不同,这样的差别而已。所以,我们一心念佛,修学十八愿的行者,临终以凡夫肉眼见到阿弥陀佛来迎接,是他受用报身佛,刚才向诸位报告过了。那么虽然修学十八愿,但是没有专修,是杂余行的修持,或者是没有做到明信佛智,虽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还停留在疑惑佛智,也就是法然上人所说的“或杂疑心”,那么这二种都会在临终,见阿弥陀佛的化身佛现前迎接。临终者在临终,见到报佛来迎接,当然会往生报土,见到化佛来迎接,当然会往生化土。同样是一生的念佛修行,信心的念佛和疑心的念佛,临终的法缘不同,往生的果土亦不同,明信佛智的念佛人往生报土,疑惑佛智的念佛人往生化土。诸位菩萨!若是你,你要往生报土还是要往生化土?当然往生报土。同样一辈子的念佛,往生报土不在莲品之中,没有品位高低之差,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华开见佛,马上进入七宝讲堂,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证悟无生法忍,也就是阿鞞跋致。这样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同样一辈子念佛,但是因为没有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疑惑佛智的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许在莲苞里面十二大劫,或者六大劫,或者一大劫,五百年就好;在报土的人,早就能够每天化身千百亿,到他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早就可以化身回来人间,护佑子子孙孙,个个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在莲华苞里面的行者,还无法到七宝讲堂见佛闻法,还无法到他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也无法回来人间护佑子子孙孙。诸位!同样是一辈子的念佛,什么人愿意要疑惑佛智?但是太多人就不懂得要平生好好闻法,将自己的疑惑打破,将内心的 ... 消弭。为什么?不闻法。没有闻其名号的造作,怎样得到信心欢喜的果报,对不对?春天没有播种,怎能秋天有收获?没有喝白开水的因,怎么可能有解渴的果?没有吃饭的因,怎么可能有肚子饱的果?你要将疑惑打破,没有好好的听经闻法,对阿弥陀佛没有相当的了解,你的疑心怎能打破?就是如此。“念佛往生人”,就是指第十八愿的行者,信心念佛的行者。“预报佛之来迎”,预是预先。既然说预先,那表示第十八愿的明信佛智、信心念佛人,往生是在临终决定还是平生决定?平生。法然上人用字用得很妙——“预”,预先。预先就是还不到临终,在平时。“报佛之来迎”,也就是平生就知道自己的临终,是阿弥陀佛报身佛身来迎接。“杂行人之往生”,就是第十九愿、第二十愿的行者,或者是自力念佛、疑惑佛智的行者。“必化佛之来迎”,一定是化佛来迎接。而且法然上人没有用预先这个“预”字,是用“必”,一定也是会往生,是化土的往生。“念佛而或杂余行,或者是念佛而杂疑心”,这二种念佛人,临终见化佛来迎接。“隐报佛”就是报佛隐去,阿弥陀佛的他受用报身佛没有来迎接。道理现在你明白了,请问诸位菩萨:你希望你将来临终,亲眼目睹所见的阿弥陀佛,是报佛还是化佛?报佛,那你的修因一定要明信佛智、信心念佛,就能感召阿弥陀佛,在你临终现报佛来迎接。因缘果报,就是如此。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念佛往生人,预报佛之来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有多远躲多远:最不可交的五位梁山好汉,就是现实存在的这五种人

    虽然四大名著的榜单随着不同的时代一直都有所变化,但是《水浒传》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却始终无法撼动。在梁山上,就有最不可交的五位梁山好汉,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他们这样的人,那最好有多远躲多远,因为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五种人。说到108位梁山好汉,起码有一多半都是名不副实,首当其从的就是李逵。在梁山上,宋江有两个小弟,除了头号小弟李逵之外,另一个铁杆小弟就是吴用。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兄弟本是同林鸟,利益当前各算计:揭开梁山兄弟义气的真面目

    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个个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杨雄和石秀投奔梁山,希望梁山发兵攻打祝家庄,以解救时迁。晁盖见又有两位好汉上山入伙,本来很高兴,但

  9.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10.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随机推荐

  1. [专家点评] 明 白釉贴花带盖瓶

    [专家点评]明白釉贴花带盖瓶明成化白釉贴花带盖瓶(另面)明成化白釉贴花带盖瓶(底款)广东东莞博物馆2003年2月26日在该市寮步镇上屯村响堂岭一座家族墓地中出土“大明年造”款“白釉贴花带盖瓶”一对。结构合理,比例恰当,造型沉稳,典雅端庄;胎体匀薄,足根及盖沿露胎处可见胎骨白净细密。白釉瓶并没有沿用当时盛行的青花钴料作为着色剂来绘纹饰,而是用贴、堆、塑花之技法来表现。

  2. 左思简介 西晋惠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生平

    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有《左太冲集》。

  3. 与12星座的相处之道金牛座

    由于金牛座本身是非常害怕麻烦的一族,他们喜欢舒服的生活,不喜欢在人际相处中存在太多压力,这方面向来不是他们思考的重点,倘若你是一个时常招惹麻烦的朋友,久而久之牛牛会自然将你屏蔽在朋友圈之外。

  4. 爱情让青春蒙上了一层灰暗,原本清澈的眼眸隐藏着忧伤-感人的情话

    等待虽难,但后悔更甚。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命运不靠等待,而凭争取。

  5. 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驾崩

    在294年前的今天,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康熙皇帝,中国清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眹临御多年,每以...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前代治河之书,无不翻阅,泛论虽易,实行则难——康熙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

  6. 鸡栖凤巢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qīfèngcháo【解释】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例子】无【相关】百度“鸡栖凤巢”

  7. 六字大明咒之善妙成就例证

    六字大明咒之善妙成就例证以下这三则公案乃观世音大士化身大法王所述。如果具强烈信心、无丝毫怀疑、精进念诵此六字大明咒必定会获得共不共之成就,从古至今修行此法者,验相不胜枚举,为令闻法者生起信心与欢喜心,今从印、藏、汉史实中略取几则公案以宣说此六字大明咒之善妙成就证相。第二年,从小水牛的心间生出一小肉块,内有一玻璃童子,手持黄金杖,杖上有珍珠组成的六字大明咒。

  8. 原子彈拯救了日本?爲何說若沒有原子彈轟炸大和民族將萬劫不復?

    我們說歷史不能假設,但很多歷史事件充滿着偶然性。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爲例,如果不是美國在1945年7月成功研製原子彈,並在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進行核轟炸,日本的抵抗意志不會如此快速地瓦解,日本的所謂一億玉碎計劃必然會得以實施,二戰也不會在1945年9月最終結束。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對日本投降原因進行過詳細分析,雖然有“共工”,“蔣幹”,“蘇武”,“屈原”等一系列因素,但對頑固不化的日本

  9. 祖宗成法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ǔzōngchéngfǎ【解释】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出处】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例子】然则所谓守旧者,……死守几经劫余之祖宗成法,朝堂龌龊,乡里谩...,作蚊蚋之污渠一哄而已。《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相关】百度“祖宗成法”

  10. 莱昂内尔·巴里摩尔简介

    全名:莱昂内尔·赫伯特·布莱思职业:演员国籍:美国人为什么出名:一个自由的灵魂,年轻的基尔达尔博士和它的美好生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