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

文坛佳话:张恨水与成舍我之间都发生过哪些趣事?

张恨水很享受这种朋友之间诗词唱和的快乐。据他回忆,在与郝耕仁一起出游时,“我两人彼唱此和,作了不少诗”。后来,他到北京,结识成舍我,也是一首《念奴娇》做了牵线的“红娘”。张伍讲过一个张恨水与成舍我赋诗联句的故事,亦是文坛一则佳话,他写道:>右一张伍>一次,父亲和成舍我先生到城南游艺园一游。(杨)>成舍我>野塘人静更清幽,(杨)一院虫声两岸秋。

张恨水是出于什么原因创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

或许由于张恨水在写作之余很喜欢画几笔,或许由于他对小弟弟的关爱和提携,或者也由于写作收入的增加,财政有了好转,民国二十年春,他拿出部分稿费,又筹集了一些资金,创办了“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简称“北华美专”。>陈半丁>在学校里,张恨水喜欢画几笔的嗜好得到了极大满足。民国二十六年,北平形势紧张,张恨水举家南迁,学校便被迫停办了。

家和万事兴:娶了周南之后,张恨水是如何化解家中已有的二位夫人的难题?

可是,他的家里毕竟还有两位夫人在,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个难题。张恨水娶周南,固然是以正式婚姻对待之,但社会舆论显然并不追究,其实是理解为纳妾的。此时,张恨水将全家从未英胡同三十号迁至西长安街大栅栏十二号,并另租铁门胡同,与周南建立了新家。此后,他更多的时间是与周南在一起,对胡秋霞,乃至徐文淑,只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一见钟情,非张恨水不嫁:周南是如何成为张恨水的第三个妻子的?

周南是张恨水的第三个妻子。周南是婚后张恨水为她改的名字,常使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周南”。张恨水与周南的结合,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周淑云因《啼笑因缘》而暗恋张恨水,非张恨水不嫁,其母无奈四处托人说媒,张恨水的妹妹张其范,恰在该校任教,其母便求她将女儿带去与张恨水相见,张恨水一见钟情,于是缔结连理。>张恨水>不过,张恨水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文人游戏:张恨水与朋友之间都有哪些趣事?

>至于为朋友作画,张恨水的兴致也很高。张万里说,不过是朋友合作纪念而已,画得好坏没有关系。于是,张恨水欣然命笔,画了一幅《江行图》,并题一绝:>郑逸梅>有生莫恨水东流,万里烽烟接素秋。>在诗中嵌入当事者的名字,也是文人的游戏方式之一种。看到自己和恨水的名字嵌入诗中,张万里自然心领神会,也很感念老朋友的善解人意。张恨水并不推辞,提笔画了一幅菊花墨稿,还特意写了“应笑鸿嘱为友鸾作”几个字。

当张恨水手头宽裕起来之后,他追求于怎样的生活?

定居北京之后,特别是在卖文卖得手头宽裕之后,他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了更多的向往。>张恨水>每次迁新居,他都张罗着在院子里开辟一个花圃,栽种诸如紫藤、丁香、山桃、石榴之类。>紫藤>在所有的花木中,张恨水最喜欢菊花。我虽未达这一境界,已相去不远,所以我在北平,也不难得些名种。屋外走廊下,那不用提,至少有两座菊花台。

哪些事情中淋漓尽致表现出了张恨水重情重义的文人本色?

由于张友鸾的豁达,此画才得以成为张恨水极少保存下来的画作之一。而张恨水所以能够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由于二者之间在人生态度上有某种共识。因此,他不仅不会生张恨水的气,而且还“为之泫然感激”呢。>张恨水>另有一事,也把张恨水重情重义的文人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张恨水的妻子周南与之有同好,因此二人相契最深。叶古红祖籍四川,喜欢与文人交往,常在家中与朋友欢聚,纵情诗酒,张慧剑称他为“诗医”。

娇细可爱,幽丽绝伦:世间花万种,张恨水最牵挂哪一种?

刚到重庆的时候,“花值贱而品繁,犹饶此趣。寓楼三间,有花瓶七八具,亦足婆娑其间,藉遣客愁”。>张恨水赏菊>但最让他牵挂的还是菊花。这种小花,“娇细可爱,一雨之后,花怒放,乱草丛中,花穿蓬蓬杂叶而出,带水珠以静植,幽丽绝伦。且花不分季候,非严冬不萎。‘鞠有黄华’之会,此花开尤盛,竹下溪边,得此花三五丛,辄多诗意”。>黄华同类哪寻常?

“白头偕老,终生不渝”:张恨水的什么爱好伴随了他一生?

张恨水爱书、淘书,目标也不尽是“小说史”的材料,就书而言,他也喜欢诗词古文。这个嗜好伴随他一生,可以说是白头偕老,终生不渝的。比如《花月痕》,他认为,魏子安诗词均好,小说却非其所长。然而,对他来说,写诗却是驱赶孤独和寂寞的一种手段。“把这种诗去学《花月痕》的作者魏子安,可说初生犊儿不怕虎。至于词,更是可笑。我除读过《白香词谱》而外,名人的词,没念过五十阕。这种讲声韵辞藻的东西,我怎么会弄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