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比丘证四果

老比丘证四果「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如果我们想要证得须陀洹果,必须将三界中的见惑断除。」「这真是不容易的事啊!那三果斯陀含又是如何呢?」「斯陀含又名一往来,也就是说在天上、人间一往一来,才能证得阿罗汉。」「据说若证得阿罗汉,可以旷劫寿命……。」和煦的阳光穿过树荫,徐徐地洒在大殿外的广场。清晨的出坡作务结束后,年少比丘们正兴致勃勃地互相讲说种种关于四种果位的殊胜。这番讨论,恰巧被经过的老比丘给听见了。「四果是什么啊?听起来很不错的。」老比丘听到年少比丘们的对话,觉得很新鲜,但随即又想:「唉!为什么我等到这么老朽了才来亲近佛法呢?经典看不懂, ... 也使不上力,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能知道佛法的道理,更别提是得什么果了。未来的时日也所剩无几…唉!」老比丘以钦羡的眼光看着年轻比丘们,不自主的在心中喟叹着。「…我曾经在佛经中读到,证得四果阿罗汉时会说四句话。」「对对对,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时,老比丘再也忍不住了,吃力地迈着步伐,走到年少比丘们的身边,对他们说:「我听见你们在讨论四种果位,听了觉得非常殊胜,我也想得到这四种果,你们可以给我吗?」正在热烈讨论的比丘们,听了老比丘所提出的特别请求都楞了一下,马上停止了讨论,詑异地看着眼前这位老比丘。「……欸,他居然以为我们可以给他四果呢!」「可见他连四果是什么都不清楚,那里有这么随便说给就给的。」「……既然他都提出请求了,我们来跟他开个小玩笑……。」年少比丘们听了这般奇怪的请求,觉得很新鲜,决定跟这位老比丘开开玩笑。于是,为首的少年比丘说:「我们可以给你四果,但是你必须先以种种上妙饮食供养我们,我们才可以将这殊胜的四果给你。」老比丘听了欢喜异常,不到半天光景,就将自己珍贵的衣裳拿去换钱,摆设各种佳肴来斋供年少比丘。等到比丘们用完种种美味珍馐后,老比丘请求:「我已经至诚供养你们上妙饮食了,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让我得到四果呢?」「没问题,但因为这不是件普通的事,所以我们得先讨论一下要用什么 ... 。」为首的比丘一本正经地回答。于是,年轻比丘们开始计议。「……你们确定要这么作吗?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万一传出去……」「开个玩笑,无伤大雅嘛!」就这样,少年比丘讨论完以后,就开始了他们「传授四果」的仪式──他们让老比丘坐在屋内的一个角落,告诉他:「请您将眼睛闭上,摄心专注,现在我们就要给您初果了。」老比丘不疑有他,正身端坐,想到自己这一生的修行,不久就能成就,实在是很欢喜。于是集中心念,等待神圣的一刻。「让我来好了。」少年比丘中有一人拿起一个球,对着老比丘的头──,咻───砰!球不偏不倚地正中老比丘的脑门。「哇!好准啊!」众比丘摀着嘴,强憋住笑,对着老比丘喊:「这是须陀洹果,你得到了吗?」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老比丘因为信心坚定、摄心专注,真的证到了初果。「再来一球!再来一球!」有比丘已经忍不住了,对旁边的人说:「真是笑死我了,他还真的信以为真哪!」「咳!咳!」为了怕露出破绽,为首的比丘清清喉咙,示意其他人安静,接着告诉老比丘:「现在你虽然已经得初果了,但是还有七生七死,惑业尚未完全断除,现在你再挪个位子,我们要给你更殊胜的斯陀含果。」老比丘因为真的获得了初果,信心更加坚固,立刻挪动身子,到另一个角落 ... 等待。「这是二果!」另一个比丘掂了掂球,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咚!」又一球落在老比丘的头上。「哈哈哈,你还真是快狠准啊!」比丘们看着这位得「二果」的老比丘居然仍是一脸虔诚的模样,再也憋不住而哄堂大笑起来。他们笑着对他说:「老比丘啊!您有没有体会到一种殊胜的感觉呢?这就是二果,但是二果还不够圆满,仍然有往来生死的苦,所以我们现在要给你三果。」同样地,老比丘也真的证到了二果,于是不等比丘们交代,迅速换了另一个位子。「欸!这次换我,这次换我啦!」年少比丘们的兴致愈发高昂,争相执行这个神圣的任务。「小心,三果来啰──」「砰!」老比丘又挨了一球。但是,因为他已得了二果,信心倍增,真的又得到了三果的果位,而这些比丘们仍然不知道,他们已经笑到揉着肚子了呢!「你已经得到了不还的果位,但在 ... 、无 ... 当中,这个有漏的色身,仍会遭到无常坏灭,念念均是苦。为了能使你彻底的出离三界,现在就要给你最高的阿罗汉果。」年少比丘们笑完之后,又再次对着老比丘开示一番。于是,老比丘再换位子,一心专注,没有丝毫的杂念──「咚!」皮球从老比丘的身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弹了几下便停住了。「哇哈哈!成阿罗汉啦!」众比丘们戏笑着。但在他们乐不可支的时候,老比丘却已圆满了小乘行者的最高果位。「恭喜老比丘您今天得到了四果!但是,您可别到处声张自己证了四果,真正的圣人是不会说自己是圣者的。」年少比丘怕他将这个「证四果」的「过程」说出去,连忙吩咐着。老比丘在证到四果之后,具足神通、智慧,知道这原是一场玩笑,但他还是很感恩这些年少比丘让自己能够得到果位,于是再一次摆上种种上妙肴膳、香花来报答诸比丘们的恩德。「这还真是不错呢!」年少比丘们用完斋食后,互相分享着心得。「对啊!对啊!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想要证五十二位阶?我们绝对可以再助他一臂之力。」「你别闹了!……」在他们兴高采烈的时候,老比丘走了过来,和他们谈论着种种微妙的义理,只听见老比丘沈稳的嗓音不绝于耳:「……四谛是指苦、集、灭、道,『谛』,即是真理,所以四谛也就是四种真实不虚的义理,对于这四种真理能够了达,便能从烦恼当中解脱……」年少比丘们听了,个个瞠目结舌。「咦?他怎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都是你们啦,我就一直觉得这样不太好,这下可好了……。」看着老比丘仍然滔滔不绝地阐述精辟的妙义,从四谛谈到种种道品,乃至无漏功德,众比丘们开始担心起来。这时,老比丘突然止住了他的阐述,慈祥地对少年比丘们说:「诸位比丘啊!莫要惊怖,在你们的帮助之下,我因为摄念专注,信心坚定,真正地断尽了三界见思惑,证到了四果。」年少比丘们听到老比丘的这些话,非常讶异!他们的散心戏弄,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眼前站着真实的阿罗汉,再想到先前的戏论,想到因果,简直不知所措……。「尊敬的圣者啊!请原谅我们先前对您的戏弄,请接受我们至心的忏悔……。」为首的少年比丘惶恐的带着大众向老比丘不断忏悔、顶礼。少年比丘们在顶礼忏悔的当下,也体悟到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眼前这位长者从平凡而入圣位,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省思久远以前,一次无心的戏弄,成就了一场千古佳话的圣事。而今,我们掩卷莞薾之时,是否能玩味出「老比丘得四果缘」的义理?这个公案所要启发众生的,就是要深信人人本具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要善用这念心。流转生死的是这念心,昏昧迷乱也是这念心,清楚明白也是这念心,转凡成圣还是这念心。善用这念心──最后终必成佛!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老比丘证四果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男孩年幼无知毁谤庶母 堕地狱千年受烧煮惨烈果报

    这篇因果业债,普为天下后母以及无量无边有情现身说法。妄语毁谤或假见证的人,应该多加注意,以此为戒。毁谤...或者搬弄是非、批评人家,就会亏欠人家业债,均有“种一得万”苦报。

  2. 善见比丘求雨

    从前,宾国有一位名叫善见的比丘。全国百姓向善见求援,希望他大显神通向天求雨。善见大显神通,踪身跳上天空,飞往摩偷罗国,果然很快大雨倾盆。此时,善见祈求的雨,仅限於须弥山以南的阎浮提地区。

  3. 孺子不可教

    有一次,释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必须待师尊就寝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过久,所以,当佛说完一段後,就显得不耐烦了,甚至表现沮丧。当时,王舍城有一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会习惯恐吓孩子说∶「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佛既然预言自己会肚子痛,那就乾脆绝食,不吃就不会肚子痛吗?接著又对佛心存不轨,最後下地狱受苦了。

  4. 无诤三昧

    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一些比丘听了这语,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经过正念和禅观之后,他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自在.疾病也豁然痊愈了。

  5. 空生第一须菩提_十大弟子

    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须菩提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佛的弟子。解空第一佛在祇园精舍准备说金刚般若时,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问佛:善男子和善女人发菩提心,应如安住?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无诤三昧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一些比丘听了这语,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

  6. 五根為善聚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丘們:「我現在為大眾解說何謂善聚,您們要善加思惟之。」諸比丘們回答:「如是,世尊!」從佛受教。進一步當知勤修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達到根深柢固,由五根產生出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和慧力,斷除煩惱,破惑證真。

  7. 佛陀故事会:慈力国王 自己的鲜血满夜叉愿 得阿罗汉果位

    世尊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仍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之名和种姓,语气态度仍失恭敬。此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欲界、...的人和天人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转四谛...后皆随喜赞叹。

  8. 佛陀故事会:阿难与迦叶——佛临入灭 授记未来

    迦叶阿难尔时,阿难出家学八万四千法门竟。如此授记毕,二尊者在人天中受到极大恭敬。佛陀复告众比丘:“在我涅槃后,迦叶乃我教法传人,阿难乃多闻第一。”佛陀嘱咐迦叶、阿难两位尊者后,两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顶礼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复告迦叶尊者:“你把未入圣位的凡夫僧众带到外面出游,以免我趣入涅槃时出现僧众不合。”

  9. 佛陀故事会: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

    :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隆重举行:何建明:评价道场不能看是否合理收取门票: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因障佛行菩萨道:明奘法师讲金刚经第二讲:图解胜乐金刚:活佛的目光:梦游青海系列之二:火风镜头下的藏地“觉悟者”:相逢是前世修来的缘不要计较太多:北极熊的命运由科学采取行动还是政治来决定?

  10. 佛陀故事会:最尊贵的不是血统 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最尊贵的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经行中,佛陀回过头来,关怀地问婆悉咤道:“婆悉咤!你俩真是难得啊,虽然出生婆罗门家族,却甘愿放弃那优渥的居家环境,来过无家的比丘生活,你们有没有受到族人的责难呢?”婆悉咤回答佛陀说,他们确实遭到族人严厉无情的责...。接着,佛陀就为婆悉咤述说了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四姓分立的过程。

随机推荐

  1. 梦见洗手洗脸

    周公解梦梦见洗手洗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洗手洗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语故事_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为:做。炊:烧火做饭。原指巧媳妇没有米做不出饭来。比喻缺少必要条件,事情就做不成。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晏景初是宋朝的一位尚书,有一次外出晚归,无奈前去一寺庙投宿。 这座寺庙很是破旧,里面依稀闪烁著几点烛光。晏景初举手叩响庙门,不久一个...

  3. 此人当年多次背叛刘邦和项羽,最后却得以善终!

    刘邦从沛县起兵,可以说沛县是他的大本营。第一次的背叛总是最难忘的,因此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他点名批评。刘邦率军打下第一座城池丰邑后,便将此当成根据地,并让雍齿留守。雍齿的这一举动,给刘邦终生留下难以消弭的伤害,以至对汉初的政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后来天下征伐不断,刘邦、项羽互相攻伐。但刘邦再没给他背叛的机会,每次出征,雍齿仅是副将。

  4. 梦见软弱无力代表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软弱无力是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倒是一个女学生给校党委写了一封信,批评了我们思想战线上软弱无能的现象。”梦中觉得自己手脚虚弱,做任何事情均力不从心,表示你的职业不顺心以及心理上的愁闷。做这个梦之后,应寻求如何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梦见X光照片、伦琴放射线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

  5. 也说汝窑

    也说汝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河南汝州而得名。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终于在与临汝县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为宫廷烧造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官窑之谜。宝丰县宋时也属汝州,从历史地理沿革来看,也是符合叫汝窑的。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汝窑或汝官窑,而后者称为临汝窑。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

  6. 梦见自己头发被剃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头发被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头发被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养肾没那么复杂,简单3个 ... 帮你调理肾虚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之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冬季养生,首当养肾。

  8. 梦见别人穿婚纱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穿婚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穿婚纱好不好

    做梦梦见别人穿婚纱好不好?梦见朋友穿婚纱,会有不幸的消息。梦见别人穿婚纱,能体现自己的一种心情,在梦中你要注意别人穿着婚纱的情绪,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梦见穿婚纱,预示梦者大喜将至,很快就会有一些好消息传来。男人梦见穿婚纱,这是婚姻不顺利的预兆,可能结婚的对象并不是自己所爱之人,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承诺而结婚。

  9. 清朝知县可以直接提拔为知府吗?

    如果升任地方官,也有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府同知、直隶州知州、知州、盐运司运副、外省通判、知府。对于知县而言,能够直接提拔为知府,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知府是朝廷中层官员,位居四品,将来升迁后,可以得到更多磨砺的机会。清朝行政区又是省府州县为级别划分,知县跟知府,本就属于上下级关系。虽然全国知县以相同标准考核,可知县辖区不同,对考核结果和仕途升迁,有较大影响。

  10. 人生感悟的经典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六、最爱你的人,往往离开的时候最决绝。因为心里住了一个不可能的人,身边坐着一群不合适的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