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隋唐交接班:隋朝末年的动乱,使国家经济建设和人口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全国人口只有180万户,照比隋炀帝大业五年的890.7546万户,消失了700多万户,锐减将近80%。可惜,当时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隋朝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和实施挖运河、修驰道等浩大工程,导致民力疲惫。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人口密集区域遭遇水灾,大水淹没四十余郡,天灾加上隋炀帝的人祸,使得当地百姓生计困难。至此,原来听命于隋炀帝的百姓开始起来反抗,由于隋炀帝不懂得爱惜民力,不能有针对性的改变国家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只一味出兵镇压,结果造反的人越镇压越多,一些有野心的官宦子弟也加入其中,最后连隋炀帝最信任的宇文化及,以及他的姨表弟李渊等也起兵反对他,曾经辉煌的隋朝似乎一下子就倒下了。其实,从公元611年爆发起义到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炀帝被 ... ,上天给了隋炀帝七年时间,让他调整政策,改变策略,可惜,他并未认识到当时国家的问题所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隋唐交接班: 隋朝末年的动乱,使国家经济建设和人口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全国人口只有180万户,照比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的890.7546万户(人口约4601.9956万人),消失了700多万户,锐减将近80%。可见,这短短的十年间,战争和灾祸以及各种劳役使百姓遭受的损失是多么巨大!李唐王朝在这样的背景下,接盘国家,确实不容易,唐朝建国之初仍然面临着地方割据势力和边疆游牧民族的压力,直至公元623年,唐朝才算基本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国家算是再次进入安定时期。可惜,当时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大唐内部问题: 大唐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内部的权力矛盾却进一步凸现出来:一方面李渊早在建国之初,为鼓励儿子同心协力开创大唐基业和分享大唐建国的果实,李渊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 ... 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另一方面 ... 在平定各割据势力过程中,影响力越来越大,身边聚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已经具备了与太子较量的实力。这样,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 ... 之间,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的暗战便越来越激烈。公元618年到公元623年是暗斗,公元623年到公元626年逐渐发展到明争。 唐朝艰难恢复: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 通过玄武门之变 ... 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久后,李渊也知趣地将皇位禅让给 ... , ... 继位,正式接手大唐。 ... 与他手下强大的人才班子,从历史中寻找改变大唐积贫积弱局面的办法,他们特别吸取了隋炀帝治国的教训,实行以民为本的政策,通过唐太宗君臣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的户数已经恢复到304万户,人口约达1235万,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达到360万户。贞观时期,唐朝的国家经济基本恢复了,唐朝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唐太宗更是被尊为「 ”天可汗”,唐朝 ... 实力和外交影响达到了强盛。 百年复兴史: 贞观之治后,唐朝历经高宗、武周时期,国家政局虽有动荡,但民间生产力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仍处于向前发展的态势,为后面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据《旧唐书·本纪第八》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记载,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全国户数达到786.1236万户,人口约4543.1265万人,至此才基本追上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的水平,但时间已经过去了100余年,可见当时人口恢复是多么不容易。据《通典·食货七》记载,唐朝人口极盛时期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前后,户数达到891.4081万户,人口约5290.9390万人,超过隋朝高峰时期近700万人口。 大唐印记: 人口数据的变化,虽不能代表全部,但却能反应国家的实力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唐代是中国史上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政治体制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先进,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与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有来往。正因如此,唐朝以后的中国人才被世界公认为唐人,从而衍生出「 ”大唐街”「 ”唐人街”「 ”唐人城”等历史印记。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通典》《册府元龟》
本文标签:唐朝隋朝隋朝历史历史李渊大唐万户玄武门之变辛亥革命突厥中国历史历史书籍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