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本文6500余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2~15分钟)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 ”西夏”。李元昊遣使臣出使宋朝,希望宋朝承认大夏国的合法地位。宋仁宗赵祯收到元昊的表章后,召集群臣讨论,多数人主张向元昊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下诏削去之前册封给元昊的所有官职,还采取经济制裁,停止和西夏的一切经贸往来,并在边境关卡上张榜悬赏捉拿元昊,元昊被激怒了,就决定向宋朝开战。 西夏和宋朝以国土、国力相比,一个是猫,一个是老虎。理论上,猫是干不过老虎的,但因宋朝多年未整顿武备,以至于「 ”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虽然驻守西北的宋军有三四十万,但这些军队却分散在24个州的几百个堡垒里,而且各州兵马都由朝廷统一指挥,彼此之间不能灵活配合。而西夏的骑兵却是统一指挥,机动灵活,元昊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基本摸清了宋西北边防的情况。 西夏将士 战争的结局就是: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这三大战役中失利,西北精锐悉数被歼灭。宋军无力再战,朝廷遂用范仲淹的守策,不复出兵。特降赦文招纳元昊,强调「 ”自古以来论边事者,莫不以和戎为利,征戎为害”。从这开始,宋朝对西夏的政策以议和为主。 宋夏正闹的不可开交,北边的契丹(辽国)却趁机向宋朝敲竹杠来了。《宋史》本传说:「 ”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称之,遣使求关南地。”契丹在这个敏感时刻向宋朝索要关南之地,让宋朝认定契丹与西夏相互勾结。在契丹索要关南十县以前,就已经有宋人认为西夏和契丹密谋勾结、联合犯宋。 一,以夷制夷策略,正式萌芽 宝元二年(1039年),北宋名臣富弼就猜测;「 ”西北相结,乱华为虞。顷者元昊契丹为亲,私自相通,共谋寇难。” 防守西陲的将官刘平也认为如果西夏「 ”约契丹为表里,则西北之患,未可测矣。” 到了庆历元年(1041年)冬季,知并州杨偕指出「 ”今契丹又与西贼共谋,待冰合来攻河东。”西夏与契丹合谋,待黄河冰封后一定会来进犯河东,朝廷应早做准备。 宋廷内部一直有人认为西夏会与契丹勾结,西夏 ... 上进攻宋朝,契丹在北边佯动牵制宋朝兵力,宋朝又怎能抵御得了西夏的进攻呢?为了避免契丹与西夏结盟联合攻宋,此时宋廷内部就有人主张采用「 ”以夷制夷”或「 ”以夷攻夷”的策略,来对付西夏。 最早主张通过「 ”向契丹增加岁币,以获得契丹支持来打败西夏”的人,是知延州范雍。他在康定元年(1040年)奏请朝廷遣使出使契丹,目的是获得契丹 ... 上的支援。如果契丹能助宋朝攻取夏、银、绥、宥数州,即每岁更增赐契丹十万。就算契丹不与宋朝结盟,也可使其不与西夏结盟,这对宋朝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六月,宋廷遣使连络契丹,通知将用兵西北。此外,还有人主张联合回纥、吐蕃,实行「 ”以夷狄攻夷狄”之术。但上述所有策略都只处于探讨中,还未被当作国策。 一年后,张方平又提出联合契丹以制西夏的主张,他在「 ”平戎十策”中,建议再次遣使与契丹交涉,以达到「 ”以夷制夷”的目的,防止契丹与西夏在对宋政策方面采取一致的步骤。他认为契丹「 ”外虽我睦,阴为戎(西夏)助。”契丹明面上与宋朝通好,暗地里却也与西夏眉来眼去,我大宋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这次出使契丹修书一封,向契丹说明元昊是一个背信弃义、嚣张跋扈之人。知道你契丹与西夏是姻亲,我宋朝攻打西夏,担心会损害与你契丹的友好关系。所以,之前也请你契丹约束一下西夏,但是西夏毫无悔过之意,完全不把我们两国放在眼里之云云。以下为其书原文部分: 「 ”其书曰:夏州自德明(元昊之父)以来,受恩于国。至于元昊,抚绥弥隆。今忽恣睢,亏废贡职。藩臣阻命,法当致讨。如闻元昊连彼婚姻,遽兴问罪之师,实损与国之好。彼诚矜其狂易,遣喻此情。若元昊悔过改图,效诚 ... ,则我为之宽宥,待之如初。诚元昊不禀训辞,居然愎扈,违我二国之命,自恃独夫之强,则当明下诏书,削其爵命。如此则我于契丹以元昊之故,益示敦睦之道;契丹于我,虽元昊之姻,莫兴间嫌之说。虽未能破彼之交,而我之亲邻伐叛,两有辞矣。” 很显然,这封修书即使达不到「 ”以夷制夷”的目的,也可离间契丹与西夏的关系,对加强宋朝与契丹的邦交有促进作用。 宋、辽、西夏三足鼎立 二,成熟期 当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向宋朝索要关南之地时,宋廷「 ”以夷制夷”的计划也已经成熟,而且为宋廷所采用。 当然,也有反对这一计划的,如余靖认为「 ”而乃屈中国之威,假契丹之援。借人之势,权在他人。此谋始之失也。”借契丹之力,主动权就掌握在契丹人手中了。 此计不足之处:一,有损我大宋的威严;二,主动权在他人之手,不能保证计划成功。 其实,这种有损威严的观点,早已站不住脚,从《澶渊之盟》签订的那一刻起,宋朝已经不再奢求威严了,变得更加「 ”务实”了。 其实,宋朝「 ”以夷制夷”的策略能否成功,关键还得看契丹对宋朝和西夏的政策。当契丹向宋索要关南之地,明显趁火打劫,志在取得实际利益,实在没有替宋朝去约束西夏的可能。辽圣宗时代,契丹与宋朝的外交关系还算非常亲密,约为兄弟之邦。可自从辽兴宗即位后,看到西夏与宋朝连年作战,觉得有可乘之机,就有一统天下之意思。 《辽史》记载:「 ”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关南)。” 于是,契丹在与宋朝交界之地大搞阅兵,声称要到幽州狩猎,目的就是试探一下宋朝的反应。宋朝见契丹屯兵边境,担心他们乘虚而入。有人建议调兵加强戒备,时任宰相张知白看出契丹人的用意,认为宋与契丹订立过盟约,两国互不开兵。契丹人的这次行动,可能是试探行为。如果宋朝向边境增兵,难免落人口实,这样契丹就有借口出兵了。 张知白建议朝廷以疏通边境河道为名,征调民工到边境去,当然,这些征调的民工其实都是士兵。朝廷接受了张知白的建议,那些脱掉戎装的士兵,纷纷装扮成民工上了前线。 契丹人似乎闻出了什么味道,大张旗鼓搞了一次阅兵之后,就草草收场了。这也让宋朝看出契丹并不真想动武的意图,也为后来「 ”以夷制夷”的计划顺利执行创造了客观条件。 辽兴宗图谋关南三州十县,之所以不想采取武力,是因为听从了张俭的建议:派遣使者去宋朝索要关南之地,何必劳师动众呢。 「 ”上将亲征,幸俭(张俭)第。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辽兴宗派遣南院宣慰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要求宋朝归还关南土地,并质问宋为何兴兵伐西夏以及以疏通河道为名,向边境派遣大批民工装扮的士兵。 其实,在契丹使臣到来之前,早在庆历元年(1041年),宋廷就开始接到「 ”契丹将谋入寇”的边报,而且情报工作也做的非常好,契丹刚把向宋朝索取关南之地的书信写好,宋朝就已经第一时间知道了书信的内容。既然宋朝提前知道了契丹的意图,自然也早已做好了万全之策,外交谈判中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只等着契丹使臣的到来。 「 ”二年二月,契丹聚兵幽、蓟,遣使致书,索取关南地。知保州衣库使王果先购得其书稿,献朝廷,且言:「 ”契丹潜与昊贼相结,将必渝盟。请自广信军以西,缘山口,贼马出入之路,预为操守。”” 当这次契丹使臣萧特末、刘六符等人到达汴京后,宋仁宗命富弼为接待使。萧特末推说身体抱恙,不肯下车行拜见之礼。富弼见契丹使臣这么傲慢,非常愤怒,就说自己也曾出使北方,当时也是卧病车中,听到契丹国主的命令,立即抱病下车行拜见之礼。想不到契丹使臣竟然如此狂妄,我朝天子派中使迎接,竟然托病不见,到底是没见过世面,才作出有辱君命的事情。萧特末听了后,感觉很羞愧,赶紧出来行拜见之礼。 契丹使臣们之所以敢这么傲慢,无非就是觉得宋朝正与西夏开战,必定会看契丹的脸色行事。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宋朝早已经知道契丹的真实意图,在外交方面,自然不会一味的忍让。对于契丹索要关南之地,宋廷也态度很明确:坚决不割地,可考虑联姻或增加岁币。而且富弼既反对割地,又反对联姻,只考虑增岁币。 「 ”朝廷议所预与,不许割地,而许以信安僖简王允宁女,与其子梁王洪基结昏,或增岁赂。独(富)弼以结昏为不可。” 三,宋、辽外交上的较量 宋廷虽然态度坚决,但也认识到西夏战祸未平,想让契丹改变主意恐怕还得反复较量一番。于是,宋仁宗命富弼出使契丹,商谈解决契丹人提出的要求。文武百官都为富弼担忧,富弼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向宋仁宗辞行说:「 ”自古以来,主忧臣辱,此次出使契丹,并没有打算活着回来,此去谈判,除增加钱帛外,绝不答应契丹人的其他要求。” 就在富弼出使契丹的途中,辽兴宗就导演了一场好戏:在两国边境的幽州、蓟州屯兵数十万,声称要举兵南下。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打,而是虚张声势,增加谈判的筹码。 宋廷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改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为北京,命令边境部队日夜操练,还大张旗鼓地举行阅兵仪式。 雁门关 辽兴宗得知宋军在北京操练兵马,以为宋仁宗有御驾亲征之意,慌忙派人去打探。探子回报说:宋军兵强马壮,军姿威武。辽兴宗感到很不安,看来宋朝没有被自己放出去的风声给吓住。恰在这时候,出使南朝(宋)的使臣回来了,并带来了南朝使臣富弼。 富弼抵达契丹,立即拜见辽兴宗,毫不客气地说:「 ”宋、辽两国自结盟以来,父子继好,已有四十余载,怎么突然要求南朝割地呢?” 辽兴宗说南朝关闭雁门关,增塘水,修城墙,招募民兵,是违约行为。他也不想出兵,就派使臣前往南朝询问原因,并索关南故地,如果索地不成,就考虑出兵了。 富弼解释说关闭雁门关是防备西夏;增塘水,南北同好以前就开始了,现在不过是继续以往工作;城墙破败了,修修补补很正常啊;招募民兵,是因为老兵退伍回家了。这些都算不上违约啊。 但是,辽兴宗还是坚持索要关南故地,否则就发兵南下。 富弼立即说契丹主忘恩负义,当年澶渊一役,南朝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跟你们北朝(辽)签订盟约,否则,你们北朝的士兵没几个能活着回去。现在北朝毁约,想是北朝的臣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管主子的祸福了。 辽兴宗就问北朝的臣子怎么就不管主子的祸福了。 富弼解释说,当年北朝(辽)进攻中原,灭了后晋,所得到的金币尽归臣下私有,而国家耗费了无数的粮饷兵械,弄得国库亏空。并说现在南朝上下一心,精兵百万,北朝出兵也未必有必胜之把握。 此时,辽兴宗态度已有所缓和,但还是不甘心,说关南之地为契丹故土,南朝应该归还。 富弼趁机说,后晋把燕云十六州送与契丹,周世宗夺取关南土地,都是前朝往事。如果都要求归还故土,那么燕云十六州实际上也是南朝前代的故土,是不是也要归还给南朝呢? 辽兴宗被问得哑口无言,但也没有放弃要求。第二天,辽兴宗邀请富弼一起打猎,委婉地说:「 ”南朝如果将关南之地割让给我朝,我朝定会与你们世代相好。” 富弼答复说:「 ”北朝以得地为荣,南朝以失地为辱。既然是兄弟,怎么能让兄弟受辱呢?” 辽兴宗事后说,听了富弼的荣辱论,很有感悟。不再要求割地,乃退而求联姻,金帛就不打算要了。 「 ”然金帛必不欲取,惟结昏可议尔。” 但富弼却说,南朝嫁公主,嫁妆最多也就给十万,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如果增加岁币,北朝可享受无穷的利益。 不过,这次没有谈拢,富弼中途回了一次国,也顺便改变了一下谈判策略,一次性带来了三封盟书供契丹选择。 第一封盟书:联姻,不增任何岁币; 第二封盟书:不联姻,增加十万岁币; 第三封盟书:在第二封盟书的基础上,如果契丹能约束好西夏,岁币将再增加十万,增至二十万。 「 ”议昏则无金帛。若契丹能令夏国复纳款,则岁增金帛二十万,否则十万。” 很显然,宋朝终于把「 ”以夷制夷”的底牌亮出来了,为了让契丹放弃联姻,还不惜增加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如果契丹答应约束西夏,每年还将再额外获得十万感谢费。 四,契丹(辽)上钩 不出所料,辽兴宗选择了增岁币二十万的盟书。并派遣使臣以契丹誓书至宋廷,不过要求将「 ”赔”修改为「 ”纳”字。宋朝同意了,于是,两国再签订了一份新合约:宋每年向契丹增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并在誓书上载明:「 ”别约金币之仪,用代赋税之物。”增币的名义是代替关南十县的赋税。 条约中虽然没有写明辽廷将下诏约束西夏,但是另外在国书中专门指出了这一点: 「 ”故富弼等行,具令咨述。及得答书,词欲告论元昊,俾之归款。”《宋大诏令集》 在这次交涉中,辽兴宗并没有决心侵略宋朝。他主要目的就是乘人之危,从中获利。一看取不了关南之地,就想要两国建立实际的亲戚关系。但对于宋朝而言,联姻就是「 ”和亲”,其屈辱程度超过增岁币,所以最后宁愿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 ”和亲辱国,而尺地亦不可许” 增币虽然让宋朝蒙受了损失,但是岁币中的十万金帛是契丹答应约束西夏的代价,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收获。为了让「 ”以夷制夷”的政策实现,对契丹增加岁币,宁愿用「 ”纳”字。这在外交上等于是在名分上尊重契丹、自我矮化的一种表现。而对于西夏,宋朝在名分上是决不让步的,必须用岁赐,目的就是让西夏称臣。 契丹士兵 庆历二年十月,宋朝派遣使臣梁适出使契丹,敦促辽兴宗履行对西夏施压的诺言,正式揭开了北宋「 ”以夷制夷”的外交序幕。 而契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下诏要求西夏与宋和好,并向宋称臣。《辽史》记载中印证了这一点,这说明梁适达成了请契丹令西夏息兵的任务。 「 ”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丞旨王惟吉谕夏国与宋和。”《辽史》 元昊接到契丹的诏书以后,立即派使臣与宋议和,但元昊在书信中只称呼大宋皇帝为「 ”父”,而未称臣。西夏没有向宋朝称臣的诚意,宋朝上下就议论纷纷,就不赞成西夏的求和请求。 元昊一看求和被拒绝,就在庆历三年七月,要求与契丹联合一起侵略宋朝,但宋、辽已签订了新的合约,契丹自然就拒绝了元昊这一要求。 元昊气不过,就开始侵扰契丹边境,还招诱对方境内的党项人背叛契丹。辽兴宗认为西夏不但不遵照契丹的要求与宋和好,还敢挑衅大契丹。于是,准备要出兵讨伐西夏。西夏为避免两面受敌,当即向宋朝表示愿意称臣,元昊愿意自废皇帝封号,称夏国主。 不过,这时候,契丹也派遣使臣到了宋朝,告知即将伐夏,以「 ”元昊负中国,当诛”为借口。并且希望在辽夏交战时,如果元昊请求向宋称臣,请宋廷予以拒绝。兴宗的国书原文,有两段是这样写的: 「 ”蠢尔元昊。早负贵朝。叠遣林牙。赍诏问罪。尚不悛心。近诱过边民二三百户。今议定秋末亲领师徒。直临贼境。 又云。恐因北军深入。却附贵朝。或再乞称臣。或依常作贡。缅惟英晤。勿赐允从。”《宋大诏令集》 宋朝陷入两难的境地了,如果答应了元昊的求和,未免有负于契丹。这时,礼部郎中吴育向朝廷出了个建议:一方面,派遣使臣告诉西夏要和契丹一如既往的好;另一方面,派遣使臣余靖告诉契丹,说我宋朝已经要求西夏向你们道歉了。其实这都是废话,西夏与契丹两国的战争,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岂是宋朝这只言片语可以化解的了?但宋并不是真想化解干戈,只是做个姿态而已。达到目的就可以,西夏和契丹都对宋朝这一表态表示了认可,但战争还是得继续打。 余靖完成了任务回国后,立即主张朝廷从速册封元昊,使元昊得以专力与契丹交战。宋朝随即向元昊进行了册封,这也促成了西夏对抗契丹的决心。 五,辽、夏两败俱伤 1044年十月,辽兴宗亲自统领十万骑兵伐西夏,战争的结果是西夏击败契丹十万大军,契丹无力再与西夏战,只得与西夏讲和,并派人送还先前扣押的夏国使者。辽、夏冲突,暂告结束。 辽夏两国之所以能打起来,宋人田况认为原因是:元昊不满契丹下诏命其与宋议和,而辽兴宗则以不能约束西夏为耻。 富弼则认为契丹与夏人发生冲突,是元昊不满契丹「 ”背约与中国和好。元昊怒契丹坐受中国所益之币,因此有隙。屡出怨辞。契丹恐其侵轶,于是压元昊境”。 其实,之前辽兴宗与元昊两人之间因兴平公主之死,已经有了嫌隙。同时,兴宗又对宋朝做出了约束西夏的承诺,最终促成了辽兴宗伐西夏的事实。这里面有宋朝「 ”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成功运用,最终陷契丹于困境。 从此,契丹把云州(今山西大同)升级为西京,成为五京之一,在与西夏的边境,不断「 ”添置营寨,招集军马。兵甲粮食积聚不少。但以西讨为名,其意殊不可测。” 后来,契丹乘西夏主元昊去世,果然再度征讨西夏,结果再次遭到大败。两次战争的失败,极大地消耗了契丹的国力,契丹从此衰弱。而宋朝在此后,反而开疆拓土,宋神宗时期还收复了河湟地区。 参考资料: 《辽史》 《宋大诏令集》 《宋会要辑稿》 《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梦见失业者画油画_周公解梦梦到失业者画油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失业者画油画好不好

    做梦梦见失业者画油画好不好?在梦中,失业者画油画是一种励志心情的体现。失业者梦见油画,表示不久能端上铁饭碗,而且还能高升。未婚女子梦见画,表示会成为老姑娘,嫁不出去。梦见裸体画,表示精神稳定。梦见乌鸦画著圆圈飞翔,表示表示人际关系将不顺。工作人员梦见画,表示会擢升增薪。商人梦见画,表示会遭到损失。未婚男子梦见画,表示爱情会出现危机。

  2. 朱元璋对贪官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痛恨贪官的皇帝

    历史上最讨厌贪官的皇帝可以说是朱元璋了。其实我们从朱元璋身份背景就能知道他为什么对贪官这样容不下。这样的背景,让朱元璋对贪官是非常厌恶的。朱元璋在治理贪官这一方面是非常狠心的,不仅是不认识的官员会处理,就连自己的皇亲国戚也没有放过。当时有很多官员为驸马求情,但是朱元璋是一个对贪官毫不留情的人。但是朱元璋就是铁了心要惩治这样的人。就这样,朱元璋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把这个走私的小人剥皮了。

  3. 念诵大悲咒的感应—治愈身上异物

    正是这个时候我把许久未认真看过的大悲咒拿出来,看到网上有说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真的认真的按照仪规供一杯清水,一日念诵七边至二十一遍,开头几日没什麽反应,因为还是信心不够,仍旧在找偏方治疗。后来有一天洗澡的时候发觉那些异物已经消除了一大部分,小些的已经没有了。

  4.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 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后,蜀国阵营内更具能力和武功的战将,而且是北伐曹魏的坚定分子,在其生前受到刘备的提拔和诸葛亮的重用。

  5. 喝完的茶叶渣别倒,用处多多!除异味、治脚气、去污渍,样样在行

    喝完茶以后,茶叶渣大家都会怎么解决?但实际上,茶叶渣不能随随便便就倒掉,因为留着它可能有一定的用处。厕所、鞋柜等处有异味,放一个茶叶渣包,也能除臭、除潮。如果患有脚气,那么可以将茶叶渣煮成弄汁泡脚。但是,想要通过茶叶渣洗脚来治疗脚气,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 刘邦生母刘媪简介 刘媪得交龙而孕季

    刘媪是战国时期至秦代的人物,也是汉高祖刘邦的生母。刘邦生母刘媪简介>刘媪,相传本姓温,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梁人,是刘太公之妻,汉高祖刘邦的生母。>刘媪嫁与刘太公后,生下三子一女,约在刘邦起事前去世。>刘邦登基为帝,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刘媪得交龙而孕季>有关刘邦降生的故事,史书收录了两则传说。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前去寻找,见有蛟龙伏于刘媪身上,不久即有了身孕,生下汉高祖刘邦。

  7. 清朝最牛清官, ... 李鸿章侄子,羞辱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

    文/南书历史古时候,做官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功名利禄。然而,也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只想做个清官,踏踏实实为国家办事。比如这位清朝最牛的清官,...李鸿章侄子顶撞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他就是彭玉麟。

  8. 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佛陀就劝告他们:“正如你们没有亲眼看见他...生,他也看不见这些昆虫;再说,身为阿拉汉,他没有...生的念头,所以并没有犯戒。”佛陀就以下面的故事来说明业力的影响:迦丘帕喇的某一前世是医生,却故意使某个女人的眼睛瞎掉。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女人答应迦丘帕喇,如果能够彻底治好她的眼病,她和儿子愿意做他的仆人。由于这罪行,这医生在往后很多世都是瞎子。

  9. 吃素需要循序渐进

    吃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宗教的,食素的出发点是为了不吃肉,不吃肉的目的是为了不...生。现在人食素,大多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有为了减肥的,有为了延年的,清净悠远的理想少了,实用主义的目的多了,当然这无可厚非,常常就有人以身作证,证明食素的确对身体有好处。“穿要布,吃要素”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行为规范。如果你想尝试一下素食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又不想勉强自己,建议你循序渐进。

  10. 梦见“蝉、知了”是什么意思

    梦见蝉、知了到处乱飞,意味着事业成功。梦见捕捉蝉、知了,健康会每况愈下,病魔缠身。梦见打死了一只或几只蝉、知了,会与朋友发生争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