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唐人在谈到李白时,都喜欢说李白是「”谪仙人”。李白作诗,想象力汪洋恣肆,其为人,也是豪放不羁,确实带着天上的仙气儿。时光辗转已过千年,如今看来,最能称得上「”谪仙人”名号的,非宋徽宗赵佶莫属了。千年巨匠,一代昏君。赵佶本是个养尊处优、富贵闲情的王爷,在现代找个对比,那就是喜欢各种文艺作品的超级富二代。宋哲宗死后,由于无子,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下,赵佶被推上皇帝位。这位清闲富贵的王爷,在接到登基诏令

唐人在谈到李白时,都喜欢说李白是「 ”谪仙人”。 李白作诗,想象力汪洋恣肆,其为人,也是豪放不羁,确实带着天上的仙气儿。 时光辗转已过千年,如今看来,最能称得上「 ”谪仙人”名号的,非宋徽宗赵佶莫属了。 千年巨匠,一代昏君。 赵佶本是个养尊处优、富贵闲情的王爷,在现代找个对比,那就是喜欢各种文艺作品的超级富二代。 宋哲宗死后,由于无子,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下,赵佶被推上皇帝位。 这位清闲富贵的王爷,在接到登基诏令时,还在跟他那一帮「 ”好兄弟”们踢足球呢(蹴鞠)。 我们来看看宋徽宗的画像,一张是穿正式衣服的画像,一张是穿常服的画像。 宋徽宗画像(正式服) 宋徽宗画像(常服) 可以看到,徽宗眉清目秀、面色清润,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且气质儒雅,君子如玉的代表,妥妥的一枚帅哥。 赵佶生长于和平年代,檀渊之盟后,北宋承平日久。东京的官眷们,每日喝茶赏花、骑马出游,好一派生活乐无边的情景。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为什么要搞出一堆劳什子出来呢?好好享受生活不好吗? 宋徽宗 | 听琴图 怀抱着对无限美好生活向往的赵佶,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当时朝廷上流行的派别之争,把司马光、苏轼那些在变法中受迫害的人员全部 ... 并重新起用。 这些上任后的新政,令北宋朝廷耳目一新,后世史学家也对这个阶段的治理赞赏有加:「 ”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 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盘旋之后,两只仙鹤竟落在宣德门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并作歇息姿态。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于是便有了千古名画——《瑞鹤图》。 宋徽宗 | 瑞鹤图 瑞鹤图中,宣德门云起漂浮,诸鹤盘旋,形成了一个圆环,每一只鹤,其姿态都不一样。 而瑞鹤图整幅画表现出来的意象,则轻盈高雅,似是从天上人间来。 为何会觉得宋徽宗是谪仙人?原因就在于此。 酷爱画画的宋徽宗,开专门开辟了宋朝书画院,这个书画院可以说是官方设立的最高艺术学府。 在宋徽宗的指导和帮助下,年仅十七岁的王希孟画出了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当然,北宋书画院还出了一个特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他的代表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历来书画不分家,出了画作,宋徽宗酷爱的当然还有书法。 徽宗最开始,是临摹唐代诸位书法家,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瘦金体。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作品 瘦金体书法,其字笔力犀利,锋芒毕露,与我国书画界一直以来的朴素审美观大不一样。 瘦金体书法可以说相当张扬,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我自在我的张扬氛围。 喜欢写字的徽宗,也喜欢赠字,当朝大部分官员,都被徽宗赠字,有的老臣受赠的字画太多,甚至要专门建一个阁楼来保存。 活了80多岁的老臣蔡京,也能写一手好字。一来二去深受赵佶的赏识。 蔡京投其所好,经常教育徽宗,你都是皇帝了,更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一国之君那些条条框框艰苦朴素像个什么样子? 如此一来,赵佶更加放飞自我了。 除了《瑞鹤图》,赵佶的花鸟画也画得非常好,其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所画之花、鸟,无不形神足全。 宋徽宗 | 五彩鹦鹉图 爱画鸟,当然,赵佶更爱鸟了,可以说是一枚不折不扣的「 ”鸟粉”。 汴梁的宫中,渐渐的,被赵佶养了很多珍禽异鸟,后来不够装了还专门另修宫殿。 皇帝养得开心,可诸位大臣不干了,一国之君整天养鸟算怎么回事儿? 陛下,切莫玩物丧志啊! 老臣们的谏折,堆满了案牍。可是这个时候的宋徽宗已经嗨起来了,什么朝政,什么国事,什么玩物丧志,统统先放一边,朕的心情最重要。 汴梁地处华北平原,一望无际都是膏腴之地。 天地山水,一直都是古代文人的心头所好,赵佶当然也不外如是。 可是汴梁没有山啊! 那怎么办呢?造一座山出来。 宋徽宗山水画代表作《雪江归棹图》 于是大名鼎鼎的皇家园林「 ”艮岳”开始建造了,艮岳的设计定位,就是一座山水园林。 山怎么造?用石头,石头哪里来?当然是瘦陋皱透的太湖石。 运送太湖石的过程,只能用「 ”劳民伤财”四个字来形容。 一块大的太湖石,高达三四丈,重达四五吨,在那个光靠人力的时代,将石头运上船,就已经够困难了。 可这,仅仅才是一个开始。 路上行船的纤夫,需要上千人,途中遇到桥梁、闸门的,一律都只能拆除,以供运送石头的船只通过。老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太湖的石头不够了。 于是一些馋臣,就搞出了「 ”强征花石纲”这样的政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官员疯狂搜刮,《水浒传》开篇所讲的,便是「 ”花石纲”的事情。 宋代花石纲遗物:上海豫园玉玲珑 这样的行为,前后持续了近20年,后面闹出了宋江起义、方腊起义,严重消耗了大宋的元气,还伤了民心。 靖康元年,金兵犯边,汴梁告急,赵佶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次年,金人攻破汴梁城,赵佶和赵桓均被掳走,赵佶的后宫妻子儿女们,也均遭金兵残忍虐待,死的死,散的散,不可谓不悲惨。 宋徽宗被掳后,和他乖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人最终赶到了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父子俩惶惶如丧家之犬,漂泊万里,至此终于落定下来。 在北方苦寒之地待了十几年的宋徽宗,晚年诗词,不可谓不悲叹。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寒冷的西风彻夜吹着破门,萧条的屋子里面,只有黄豆粒大小的一盏孤灯。回首望家的方向,已经隔了好几千里了,一直看向天的南边直到看不见了,都还没有北飞的大雁。 公元1135年4月,经受了九年囚禁生涯的宋徽宗,客死于五国城,据说他死在冰冷的炕上,尸体被人发现时,已经僵硬。 在前面的大半生,他养尊处优,痴心文艺。在后面的小半生,他遭人掳掠,妻离子散,年老凄凉。 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后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千年巨匠,一代昏君!
本文标签:宋徽宗宋朝书法瑞鹤图太湖石瘦金体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