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三坊七巷里,有一条以官职来命名的巷子——郎官巷。

三坊七巷里,有一条以官职来命名的巷子——郎官巷。 郎官,这个官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不一定很明白,但换个名字,大家可能就有印象了,那就是「 ”行走”。 之所以叫「 ”郎官”或「 ”行走”,是因为在宫殿内,他们必须按照规定的廊道路线行进,这是他们工作活动和维护治安的区域,称谓从「 ”侍廊”演变到「 ”侍郎”,因此侍郎也称得上是郎官的一种。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郎官这个官职属郎中令,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统称为郎官。这个官职最早设置于秦朝,以「 ”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同时还要兼任帝王顾问。要负责的内容那么多,所以人员也就很多了,据说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五千人。 作为离帝王最近的一群人,通常担任郎官以后的仕途也比较顺畅,毕竟经常在皇帝面前晃,混个脸熟没问题。不过讲故事的话,这里必然有「 ”但是”,这个但是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东方朔。 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曾担任郎官,不过他老人家当年在皇帝面前出道得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皇帝始终把他当做「 ”俳优”,差不多就是谐星的意思,所以即便这个正史野史都记录颇多的东方先生有天大的抱负也都变成玩笑,也是有点悲伤就是了。不过他作为能以近侍身份与那个 ... 伐果决的汉武帝相伴多年,并且时常直言切谏,已经十分了不起。 不管怎么说,对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来说,当上了郎官,就是出人头地、荣耀乡里了,所以用这个官职来命名居住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坊七巷的这条巷子里,就出过好几个郎官,而且还数代相沿。但从这条巷子里走出的大人物也不见得就真稀罕「 ”郎官”这样的「 ”金饭碗”,比如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先生。 当年严复先生不走传统科举之路,转而进了福建船政学堂,早早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成为国内首批公派留学生。严复先生秉承"格物致知"、"师夷制夷"的经世哲学,以《天演论》等译著为薪矩,引取西方进化论的"天火",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而被尊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当年他居住的房屋如今也还在郎官巷内,而这条孕育近代强国思想的巷子,也曾彻夜亮起夜谈的灯火,缓步畅游间,仿佛也可以听闻那悠远的读书声。 6月在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有一天也会成为支撑这个国家的栋梁,不如实地走一遭,感受下不同时代的赋予我们的不同责任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福州印象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