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金陵为南京古称,自战国以来就相传此地有王气,从「”楚威王埋金”,到「”秦始皇断王气”等大量传说不一而足。然而这些总归野史传说,少有实据。直到东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从镇江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建业”。寓意:在这里开启帝王之业”。后来还在建业定都,彻底将「”金陵王气”之说坐实。而后面的东晋、宋齐梁陈也代代因循在此定都。这让「”金陵王气”之说,多了许多凭据。然而这些政权的短命,又使

金陵为南京古称,自战国以来就相传此地有王气,从「 ”楚威王埋金”,到「 ”秦始皇断王气”等大量传说不一而足。然而这些总归野史传说,少有实据。 直到东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从镇江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 ”建业”。寓意:在这里开启帝王之业”。后来还在建业定都,彻底将「 ”金陵王气”之说坐实。 而后面的东晋、宋齐梁陈也代代因循在此定都。这让「 ”金陵王气”之说,多了许多凭据。 然而这些政权的短命,又使得「 ”金陵王气”之说备受奚落。 「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在强大兵锋所指之下,啥王气啊,最后不还是「 ”一片降幡出石头”。 这王气,是不是显得过于脆弱和玄虚? 那些定都这里的政权,是不是中了忽悠? 图:金陵 考究起来,孙吴之后在这里定都的政权,如东晋和宋齐梁陈等,不过因循旧事而已。而作为开创者的孙权,对定都南京的考虑选择,则尤为关键。 那么为什么孙权定都这里呢?他定都南京,到底因不因为金陵王气呢? 这就不得不提建议孙权在这里定都的一个重要人物,张纮。 张纮-孙吴江东政权和金陵王气的总设计师 张纮,东汉广陵人。深明诸子,贯通五经。与张昭并称「 ”江东二张”,素有贤名。 他的文章,能让以伐曹檄文出名陈琳敬服为「 ”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还为此诞生了一个成语。 图:张纮 他身怀大志,因感到朝政昏聩,接连拒绝朝廷三公,如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的征辟。于乱世中,以一双冷眼静观时局,伺机而动。 张纮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三国人才璀璨的时代中,留下两束光芒。一个就是和隆中对齐名的「 ”江都对”;另则就是建议孙权迁都金陵。 开创江东孙吴政治蓝图的「 ”江都对” 「 ”江都对”是在孙策屡次来江都拜会,频频问计而最终感动的情况下,张纮才以该策建议孙策。 图:孙策影视剧形象 当时孙策的打算是找袁术收回父亲旧部,东据吴会。报父仇后,作为朝廷外藩以自保。而张纮则有更为宏大的建议。内容史载: 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张纮建议孙策不要只甘作外藩,旁观自保。要效仿齐桓、晋文壮举,兵屯吴会,占据荆州、扬州,进而依赖整个长江天险,坐断东南,出则灭掉大小诸侯。至于匡扶汉室有套话成分,而等到王霸诸侯时候,一切都将有所可能。 图:孙策面临形势 孙策听后,深为赞同,不仅将「 ”老母弱弟”托付张纮,而且后来的 ... 策略,也都是沿着「 ”江都对”的谋划而行。 「 ”江都对”,为后来的三分天下有其功,这也使得它完全可以媲美后来的「 ”隆中对”。而且比后者提出整整早了12年。张纮,功莫大焉。 以「 ”金陵王气”建议孙权定都金陵 张纮的另一大功绩,即建议孙权定都金陵。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对张纮本就分外敬重。另则因在哥哥孙策刚死之际,曹操想趁江东主少国疑之时,征伐孙权。这时,幸亏滞留在许昌的张纮向曹操建议: 「 ”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 曹操才打消了征伐打算,而孙权也有时间理清内部关系,做好政事的顺利交接。这让孙权自然对张纮更多敬重。 图:曹操影视形象 鉴于此情,张纮在建议孙权定都金陵时,才有接受的可能。否则定都大事,不是随便是个人说说,就能听从的。 史载张纮的定都金陵建议,就包含了「 ”金陵王气”的理由: 纮谓权曰:「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后权从之。 这充分说明「 ”金陵王气”之说由来已久,而游说孙权,使其最终确定再此定都的,除去张纮外,还有刘备和诸葛亮。 晋《吴录》言: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为此还演化出了专门描述南京地形的成语-龙盘虎踞,但翻阅《三国志》却不曾发现,诸葛亮曾经到过南京,说过类似的话。晋人如何得知,就只能存疑了。 图:刘备影视形象 倒是在《江表传》里,记载刘备来东吴,曾劝说国孙权在此定都,孙权答「 ”智者意同”。而《资治通鉴》却是肯定了张纮最早建议孙权迁都秣陵,且原因是因其「 ”山川形胜”。 总之,张纮以「 ”金陵王气”之说,建议孙权定都金陵是不争的史实,而孙权在这里定都,为史家不载的是,却另有两重更为重要的考虑。 一则是政权合法性 古人在儒家话语下,极其重视法统的合理性,自汉武帝「 ”神化皇权,代天行政”以来,更是此风劲健。 对比下三国政权,曹操有「 ”挟天子令诸侯”,后来曹丕自己导演禅让大戏,让自己的政权更具合理性。而刘备自命汉室贵胄,以兴复汉室为己命,使得蜀汉政权也有天然的合法性。 图:挟天子令诸侯 影视 那么孙权呢,父兄不过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已,既无高贵血统,也无出众的 ... 优势。那该如何向天下昭示正统,号召人心,帮助自己加入逐鹿群雄的行列呢? 所以借助「 ”金陵王气”的说法,最为合理了。王气所在,天命有归。是最好的托词和行为庇护。这就让政权具备了法统上的合理性。 二是 ... 地理条件限制 东南重心,从秦汉会稽郡的治所以及吴王刘濞都城设置,可以看出。先在苏州,后搬迁到扬州。而孙权要问鼎东南,扬州却一直为曹操所控制,求之难得。 而要向长江上游发展呢,荆州先为刘表,后为刘备长时间控制。特别在赤壁之战后,荆州已经如名士庞统所言,「 ”荆土荒残,人物凋敝”。 况且占据荆州,也很难突破入局中原。看看后来的关羽,就能知道曹操在襄阳一线已经准备了重兵,很难突破。后来孙权占据荆州后,屡屡兴兵,也没能从这点突破。 图:濡须口大战 而占据长江天险的孙吴政权,和曹操真正的对峙地点在濡须口一代。曹操数次征伐东吴,都是从此地突破。而和此地相互接应,连成一线的,金陵则是最佳地点。 并且金陵又接连吴郡、京口,依赖长江天险,进退有据。所以此地至关重要。 孙权定都原因总结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可知,孙权定都秣陵,「 ”金陵王气”确实是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主因。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声誉,以及 ... 地理上面的原因考虑。 另外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孙权在此定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而后世的偏安政权,却往往贪图「 ”金陵王气”之便宜,坐稳了固守偏安的大梦。 图:陈后主 如后世陈后主,隋军已在楼下,竟还叫嚣:「 ”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两至,无不摧败.隋军此行,又能何为!”。这又怎么能军不败,国不亡呢? 可见,「 ”金陵王气”开始不过是在此定都者,取得政治合法性的一种安慰罢了。假使有谁真当了真,以为得其王气者,就会王者无敌。那谁就是自欺欺人,自尝苦果罢了。
本文标签:孙权三国人物三国曹操刘备孙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