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玉海探微《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据了解,近10年来,玉龙喀什河从河床表面一直被挖到二三十米深的生土层,年产籽玉料从15吨逐渐下降至10吨左右。总产量下降还不明显,但好的白玉籽料的产量却在急速下降。这也是造成艺术精品玉器总量稀少的又一原因。首先是玉器的材质品种易鉴定。
玉海探微
《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由此也就使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瑰丽、高尚、坚贞、圣洁的象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对玉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有着一种莫名的眷顾:“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君子必佩玉”以玉来标榜君子,时至今日。别于他方。笔者有幸能与玉为伴,但着实不敢以玉喻己;时光匆匆,希望能够有玉一样的人生,也天天佩玉,只祈望护体保平安。不过摸爬磨炼这几年,也有一点浅薄的认识,不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玉器的收藏投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材料的珍贵稀少。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自不说古代的玉有多么珍贵,只来说今日。27年前,和田白玉一级籽料的价格只有100元每公斤,27年后的今天,和田白玉一级籽料的价格已经涨到30万元每公斤。短短27年,和田玉一级籽料的价格涨了3000倍,当初不起眼的石头如今变成了抢手的“金元宝”,这令当初许多将和田“石头”随手弃之的人不禁扼腕叹息,也令当初收藏它的人欣喜若狂。在出产玉石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畔,当地人称这里每年都会出现1000个百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
籽玉产量急速下降,高档玉材的稀少性不言而喻,就是一般的玉材,也较其他一般艺术品所用的材料稀少和珍贵得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田玉年产量曾一度达到150吨。比有文字记载以来,历朝进贡玉材的总和还要多。据了解,近10年来,玉龙喀什河从河床表面一直被挖到二三十米深的生土层,年产籽玉料从15吨逐渐下降至10吨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具有“天下第一玉”美誉的新疆和田玉已经急剧减少。总产量下降还不明显,但好的白玉籽料的产量却在急速下降。
2006年是大型机械进入玉龙喀什河采玉最严重的一年,从和田市玉龙喀什河大桥溯流而上的100公里内曾一度聚集了近3000台的挖掘机和20多万挖玉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2006年下半年,大型机械才全部从河床中撤出。当地 ... 亦采取发放“采玉证”来限采。老挖玉工遗憾地说:“现在玉石值大价钱了,但连牙齿一样大小的白籽玉都很少见了……挖完了!”
据统计,2003年我国珠宝玉器首饰的贸易额达到1000多亿元,频繁的交易势必导致更大量的开采,原料的减少又导致价格的一再飙升。近几年昆仑山冰川以下的玉矿已基本开采告罄,除了档次较低的山料之外,籽玉和山流水已很难采到。因此,去年100多万一公斤的和田玉,今年多花一倍价钱也买不到,上好的羊脂白玉更是难觅踪影。
俄罗斯的玉料一直是中国白玉原料的重要供应方,但从2004年开始,由于俄罗斯白玉料质量有所下降,供应量也随之减少,加剧了供求的关系不平衡。如今在市场上,很小的白玉籽料,甚至黄豆般的碎籽也被当成宝贝;具俄罗斯的同行朋友介绍,一等级的俄白料,也已经涨到每公斤7000美金了。
二、玉器艺术品创作的艰难、缓慢性。现代的琢玉工具虽然有了飞跃性的改进,彻底摆脱了过去脚踏手拉的状况,劳动强度和工效也大为改善,而且还出现了用模具琢玉和用电脑控制的琢磨机械。但实践证明,艺术精品玉器仍需用人工雕琢才能实现。完成一件较大的或工艺极为复杂的玉雕作品,常需经年累月才能完成。和其他艺术品相比,其产生的过程要艰难、缓慢得多。这也是造成艺术精品玉器总量稀少的又一原因。
玉不琢不成器,自20世纪50-70年代,全国主要的玉器行业都很正规地培养了一批艺人。这些人基本功好,接受到名师10多年的亲自指导,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多都成为艺术高手和艺术大师,是中国玉器史上人才济济的时代。目前市场的玉器新活(指正规产品)都是由他们 ... 或领衔 ... 的,艺术质量是最高的。再过几年,这批人将因年龄太大陆续退出玉器 ... 。因此,从50年代以来至今 ... 的玉器新活(指正规产品),也将成为特殊的玉器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今后玉器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再有50-70年代那种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了。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当今玉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整体的艺术价值也大打折扣,在一段时间里,粗制滥造的物品充斥了整个市场,留下了“会种地就会琢玉”的笑柄贻笑后世,但对资源的巨大浪费真是叫人痛心。好的工艺可以点石成金。呼吁健全体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有万年玉器史,华夏民族对玉的崇拜,亘古至今仍然无限痴迷,并将其人格化,赋予灵性,视为宝物和财富,它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流行的时尚常会发生变化,造成玉器发展的历程呈波浪式前进,即便在低谷阶段,玉的高贵性也没有在人们心中泯灭。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治上提倡勤俭朴素,带有奢侈性的玉器和饰品很少有人佩戴和陈设了。人们将祖传的玉器珍藏起来,保存的既是祖上的亲情,又是一种财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再次腾飞,这也给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四、玉石传情达意的现实意义。有人如是说:“再好也不能当吃当喝买它干吗?”问得很好,不管玉有多么深远的历史价值、有多么高的审美意义,如果缺少了实用、交流价值也不可能流传至今。如同货币天然是金银一样,玉器本身具有美观、耐久、稀少等特性,不仅可使拥有者怡情养生,又可传世保值,用玉器作为礼品、信物、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及公关活动,来表达爱心、关怀、诚意、美好祝愿,以及对某一事件或人的纪念,已是古来已久的行为了。若用精品玉器来表达,其作用更非寻常。
五、玉石进入奥运会将进一步激发人们投资玉器热情的高涨。
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的出色设计打破了百年奥运的奖牌传统,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使整个奖牌极具中国特色。
俗语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自晶莹剔透的和田玉被雕刻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及在“金玉圆明园大水法”上被大量使用之后,新疆和田玉再次引起国内外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和田玉又频频亮相于各大拍卖会,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年间的白玉茶壶以718万元的价格成交,和田玉收藏价值不断让世人瞩目。加之媒体的导向、各大民间组织、商会的宣传,导致有内部消息称2008年是白玉年,当然其由来无从考证。
六、易鉴定,风险小。首先是玉器的材质品种易鉴定。尽管有些玉种之间较易混淆,有的玉质还经过人工优化处理,就连过去从没有出现过的处理和田玉,现在也出现了,使许多人感到困惑,甚至使一部分人对玉器失去了信心。从另一个侧面看,说明优质玉材越来越紧俏,收藏的价值越来越大了。对于经验不足者,只要通过宝玉石鉴定机构负责的鉴定,花费不大,就能得到十分准确的结论。其次是对玉质的优劣判别,只要通过对比优劣一看便明白。再次是对工艺和艺术水平的甄别,这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可以说,凡是工艺造型优美、纹线流畅自然的玉器,一定是技艺娴熟的匠师所为;凡能让人见而怦然心动、久久不能忘怀的玉器,一定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精品;凡能让人爱不释手的玉器,一定是让人陶醉的精品玉器。对于初涉玉器者,平时应多看玉器实物及图册,提高鉴赏水平,才不至于把一般的玉器当作精品玉器。除此以外更应多看多比,多学习,多请行家掌眼更是不可少的。
关于玉器的收藏投资小建议,切不可抱有盲目投机的心理,多看多比,多学习,多请行家掌眼,既是投资肯定有风险,一定要深入,不可以偏盖全,抓住其应有的特性,深入了解,不要太受利润的驱使,而忽略了收藏的真正目的。
摘自:《艺术市场》2007年第11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