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

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的第三子——李恪。

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

有时身份背景就像人的另外一张脸,左右着人的命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及9位嫔妃一共为他生下14个儿子,若说起这些皇子母亲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复存在,江山从此不再姓他外公家的“杨”,而改姓爷爷家的“李”了。他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之女。

说来有点可笑,杨妃怎么就嫁给一个抢了她杨家天下的“乱臣贼子”呢?这个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一种说法是当年作为贵族的李家起兵反叛,先后杀了杨妃的父兄,夺了杨家的天下。而她作为俘虏,作为一种战利品,也作为李唐与前朝朝臣关系修好的工具,被赏赐给秦王做妃子。这位杨妃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两位王子,一个吴王李恪,另一个是蜀王李愔。

  《贞观长歌》聂远饰演的李恪

《新唐书》中记载:“(恪)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正因为母亲这样的皇族身份,作为儿子的李恪在太宗皇帝的儿子之中的威望自然不可同世而语了。

作为皇子的李恪不仅身份地位尊贵,而且文韬武略兼备,性格刚毅坚强。《旧唐书》中说他“善骑射,有文武才”,难怪唐太宗经常说李恪是最像自己的儿子;《资治通鉴》中也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而 *** 在《新唐书》的读书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李恪英物,朽物。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恪在太宗14个儿子之中是何其优秀了!可就算李恪再优秀,他永远也无法改变他的血缘——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在那个唯血统论的社会里,他的身上有永远摆脱不了的隋朝阴影,大唐朝堂之上的官员有李唐的功臣,也有隋朝的叛臣。李恪的血统只会让朝臣们忌惮,所以李恪敏感的身份,注定了他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

这虽然不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却是历史的选择——试问哪个帝国能容忍一个有着前朝血统的王子成为储君呢?哪怕他是最优秀的!哪怕他融合了两代王朝的血统!哪怕他拥有最像唐太宗的文韬武略!因为这位隋唐之子走上皇位,只能再次揭开隋唐之间的旧疤新怨。

血缘的关系已经基本上把李恪排除在了皇位候选人之外,那些功臣们还打出了另一张王牌——按照隋唐之前的封建礼制,君王立太子,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立嫡不立庶。大臣褚遂良曾上疏:“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虽然李世民发动,废掉了太子,还迫使禅位于他,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嫡子啊!

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泰、李治兄弟三人。就算李恪再优秀,也改变不了血缘的背景,更挣脱不了庶出的身份,所以他注定只能望着皇位郁闷了。

另外,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掌握着唐朝的政治大权,他怎么会为了一个身份背景如此“复杂”的人而让自己外甥的皇位旁落呢?所以李恪注定与皇位无缘!

“被谋反”从天而降

李恪的悲剧命运似乎从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虽然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拥有像李世民那样的才干。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选来选去,最终“矬子里面拔大个儿”,选定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唐太宗也曾一度后悔,甚至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得知后,坚决表示反对。太宗很不高兴地质问说:“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反对?”

这一句尖锐的话基本戳穿了长孙无忌的私心,一般人肯定吓得慌了。可长孙无忌是见过大世面的,他面不改色,振振有词地丢给李世民两个无可辩驳的理由:一、李治性情仁厚,最适合当一个守成之君;二、储君是国家根本,哪能轻言废立,一再更换?太宗想想也有道理,只好放弃李恪,继续保持现状。

这些复杂的背景,注定了长孙无忌和吴王李恪不可能和平相处,长期共存。长孙无忌清楚地意识到日后李恪必是他的心腹大患,一旦有机会,他必须让李恪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高宗李治即位后,虽然表面上天下太平,可他因欠缺能力而导致的“无为而治”,让李恪这种“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的宗室亲王显得有些突兀。

长孙无忌很担心,要是李恪哪天一激动振臂一呼,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应者云集。这江山姓什么可就不一定了!所以,长孙无忌必须防患于未然,无论在公在私,他都必须把吴王李恪除掉!

就在长孙无忌苦思不得李恪的小辫子时,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公元653年,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谋反的事东窗事发,有些卑鄙的长孙无忌终于借此结束了李恪的性命,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当时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专横霸道,还曾与玄奘的高徒辩机私通。私通之事被人揭发后,辩机和尚被执行了腰斩。唐高宗继位后,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联络了一些与高宗关系不“和谐”的一些大臣打算发动政变,以夺取政权。可惜保密工作不合格,还没等他们动手,谋反的计划就被泄露,一干人等都被抓进了监狱。

房遗爱一到案,长孙无忌就对他软硬兼施,还暗示房遗爱,只要一口咬住吴王李恪,便可免房遗爱的大罪。这房遗爱不只贪生怕死,而且也不是什么有道德的人。他把心一横,指认李恪参与了这起谋反案!

李恪也真是冤枉,老实地在家里坐着,大祸也能掉到他的脑袋上。一觉醒来,他便从堂堂的皇亲国戚变成了谋反同党,不仅成为阶下之囚,还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李恪怎么解释,别人根本不会相信,也可以说不敢、不能相信了!李恪最终成为长孙无忌砧板上的鱼肉了!

公元654年二月初二,李恪的生命定格在34岁——他在长安自尽了!他的自尽让他又多了一个“封号”——史上最悲情的皇子。李恪临刑时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

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

勇气改变一切

李恪死了,充满悲情地死了!从表面上看他的死在于他无法改变的隋朝血统和非嫡出的身份,可从深层次上看,他的死是因为当时李唐江山外戚势力的过度膨胀,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中嫡尊庶卑的观念。

从史料上看,吴王李恪是个文武全才,而且在百官和百姓中很有威望,唐太宗也很喜欢这个儿子,但是他始终没有勇气像他父亲一样积蓄力量发动政变。这可能和李恪生在宫中长在宫中有关系,他没有像李世民那样经历过腥风血雨,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更没有结交李世民身边那样一群天下英雄,成就一番大事——李恪太嫩了!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法理解血统与嫡庶的陈腐观念,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理解。在这个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其实有些事也让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人们常说的“官二代”、“富二代”等。但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勇气打破一切常规,挑战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勇气,也许我们就不会像李恪一样,空有一番能力却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为何被冤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陈姓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祖先的这些辉煌

    故事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讲起。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随机推荐

  1. 唯美伤感的个性短语 舍不得丢掉残留的温度、却忘了伤疤还在痛…-感人的情话

    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那是美酒微醺的感觉。爱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

  2. 梦见工地上的起重机

    周公解梦梦见工地上的起重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工地上的起重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五月母亲节祝福短信

    五月的康乃馨,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百荷的浓香,只是默默散发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就象母亲的爱。转发这带着馨香的短信,积攒送予母亲最真的祝福。希望能在这样节日里对母亲说声:妈妈,你辛苦了,儿子在有生之年,会孝顺你老的,母亲节快乐!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落日起,母亲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在这节日之际,敬上一杯真挚的酒,祝母亲安康长寿,欢欣无比。

  4. 温润养胃保健法 胃不好可以吃香蕉吗

    研究发现,香蕉中的某些化合物有助于减少导致胃溃疡的细菌的数量,从而保护肠胃。因此,患有胃炎及胃溃疡者,常吃一些香蕉,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治胃病。患胃肠道溃疡的患者常服用保泰松,往往会胃溃疡出血。

  5. 梦见举网捕鱼

    周公解梦梦见举网捕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举网捕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尼泊尔最有成就的国王,令尼泊尔摆脱印度控制,毕生致力中尼友好

    沙阿王朝是尼泊尔历史最后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1768年,国都加德满都,开国国王是纳拉扬,他灭掉了尼泊尔境内所有敌人,完成了尼泊尔历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统一。可是特里布文扳倒了拉纳家族,却令尼泊尔渗入了印度势力,特里布文试图摆脱印度控制,但没有成功,最终在公元1955年抑郁而死,摆脱印度控制的重任就落在他的长子兼王储马亨德拉身上。

  7. 梦见偷护照

    周公解梦梦见偷护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偷护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 被自己母亲胡太后毒杀

    孝明帝,是宣武帝元恪的二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于是,元诩继位成为北魏孝明帝,胡充华便成为北魏历史上第一个以生母身份临朝称制的太后。孝明帝也不经考虑,竟然真的听了两个人的谗言,杀了品行学识都很优秀的清河王元怿,又囚禁了胡太后。孝明帝不敢直接对付母亲,就密令晋阳守将尔朱荣率兵来洛阳威胁胡太后。但是孝明帝保密工作做得不好,以至消息泄露,胡太后知道儿子要对付自己,大怒,便下毒毒死了孝明帝。

  9. 北洋将领王占元简介 王占元生平都做过哪些事情

    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5日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8月北洋第二镇改为中央陆军第二师,王占元任师长,驻保定,兼保定留守军司令。4月25日,段祺瑞在北京召开督军团会议,王占元参加会议,转而支持对德宣战。6月2日,王占元与吉林督军孟恩远等一起通电,要求解散国会以息政潮,向黎元洪施加压力。2月11日冯国璋免去被联军击败的第二师师长王金镜职务,以王占元兼代北洋第二师师长。

  10. 揭秘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为何独留卫国

    秦始皇除了留下一个中原的卫国,他没有统一的还有几个边远的地方。但从地图上抹掉野王县的卫国,虽然只要高兴,随时都是可以做到,但滇与越的残余,虽然已经难以对秦始皇构成威胁,要拿下它们,却也是不那么容易的,这就成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一笔糊涂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