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杨慎

  杨慎(汉语拼音:Yɑnɡ Shen,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博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新都(今属四川)人。父廷和曾官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杨慎少聪颖,有才名。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卒于戍地。

  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其诗现存约2,300首,所写内容极其广泛,凡抒怀、叙事、写景均有佳篇。特别是谪戍云南后所写的寄内、怀乡及描写云南风光的作品,或情真意切,深婉感人,如《江陵别内》、《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等;或笔致细腻,刻画入微,如《龙关歌》。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长处,形成自己“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例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其《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4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

徐光启

  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其词于明代堪称大家,为明代词坛上的代表作家。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祕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颇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

  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达百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为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竑所辑《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所辑《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杨慎75150” 10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杨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低调谦逊,敛才待机的最高境界——《韬晦术》(明·杨慎)

    《韬晦术》作者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明朝声名远扬的「”三大才子”之一。(即:《永乐大典》的总编纂管解缙、博览群书无书不读的超级才子杨慎、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的青藤先生徐渭。)杨慎初入官场时,因年轻气盛、禀性刚直,在著名的「”撼门事件”中,险些惹下...身之祸。之后,他因挫折而韬晦,因韬晦而著述,成了明代读书最多、记忆最博、著述最丰的名家,其大作《杨升庵文集》影响深远。另,堪称是古典

  2. 高官公子窈窕淑女,一别两地相思苦: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的悲欢情歌

    明代正德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在府邸庭中举行家宴,一众宾客觥筹交错,开始诗酒唱和,一时之间难分伯仲。这时,一个在旁侍宴的十二岁少年口中吟道:兵卒冲千里,将军做九宫。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士相维城固,江河天堑通。笑谈翻成局,月白映灯红。此诗一出,众人交口称赞。这少年年纪虽小,却有如此警句,杨廷和暗自惊奇,便有意试其才华,复命其拟《过秦论》。不想少年发言论事大有贾谊之风,惹的府上诸人大喜过望。

  3. 明朝三大才子结局:一个冻死 一个孤独终老 一个游遍天下

    导读:「”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准确的,不管是善、是恶;是贫、是富;是白丁、是达官显贵,这些都不能决定你最后的命运结局,只有你的本性才是预测着你最后的结局能否善终。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才学渊博之人,诗词书画文在他们那里都是样样精通,后世根据能力和才学做了比较,择其前三者为:解缙、杨慎、徐渭,此三人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此三人在前生都是风光无限,但是如果翻开他们

  4. 12岁被誉为神童,写的一首词成《三国演义》开篇词,如今无人不知

    明朝三才子明朝是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思潮涌起,才子辈出。受影视剧影响,人们更熟悉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

  5. 杨升庵:雄视西南五百年

    蒋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临江仙》,傲岸沉雄,气逼山河,直捣历史大穴,既成为状元杨慎的代表作,也成为表述历史感最为恰切之语。初稿写于泸州(江阳),灵感产生于泸州码头。

  6. 妻子给被贬丈夫送块手帕,丈夫想许久才懂,写下28字流传500多年

    文坛的才子佳人戏码,从来都不只在诗词文章中上演,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少的。只是佳话虽多,有夫妻默契的却寥寥无几。先说千古才女李清照和大学士赵明诚,二人虽也是伉俪情深,李清照婚后没少为对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词。

  7. 武状元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文状元数年后对出经典下联

    又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他二十四岁时状元及第。杨慎考中状元后,乘船返乡,状元及第,荣归故里,一路自然是风光无限。若是平常之人,见到新科状元,肯定也就主动退让了,但有意思的是,对面船上的人是与杨慎同届的武状元。双方还在为谁先谁后争执不下时,武状元突然对杨慎说,他虽是一介武夫,却也喜欢对对子,而且早就听闻杨慎非常擅长对对子,两人不妨以对联来决定先后。此事,对杨慎来说,百利无一害,所以他同意了。

  8.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杨慎少聪颖,有才名。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徐光启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颇多,涉及面极广。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9. 钟馗神话的由来及其形象(1)

    有关钟馗的由来,可能由逐鬼法器"终蔡"而来。有关钟馗这个名字的来源,暂时仍未有肯定的答案。赵翼认为"终葵"本为逐鬼之物,后世以其有辟邪之用,遂取为人名,并附会为真有钟馗其人10。由杨慎、顾炎武、赵翼等人的推论,"钟馗"一名的由来,可能是由"终葵"--椎,这个逐鬼法器衍变为人名,再演变为逐鬼神之名11。

  10. 明朝三大才子分别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可怜一位大才子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也可叹曾经在朱元璋时吃过一次性格直的亏,解缙却不引以为戒在朱棣时期又再犯。正是因为这种洒脱的性格,杨慎最后活到了七十二岁,也是三大才子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随机推荐

  1.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例如京剧《奇双会》的唱词中有“结草衔环”之句,就是用成语典故来说明有恩必报和善有善报。它启示我们,只要培植善心,坚持行善,就必有善报。当然,倘若从施恩者的角度来说,“衔环”也可以表示善有善报之意。这两个典故都勉励世人,要培植善心,一心向善,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为只有播种善因,就能收获善果。

  2. 总有一些风景 让你想起某些好时光-感人的情话

    十六、不要指望别人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给自己十七、【再找不到第二个你我措手不及。

  3. 一个坏印象

    有六个人搭乘火车旅行,坐在同一车箱内。其中五个很安静,也很规矩。但第六个是个粗鲁的年轻人,给其他乘客招惹了许多麻烦。最后,这位年轻人在一个车站带着两个沉重的皮箱下了车。没有一个旅客帮他的忙。>年轻人转过身子,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皮箱,匆匆赶了回来。>当火车再次启动时,叫他回来的旅客打开窗户说:“一个极坏的印象!”

  4.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复多尔衮书史可法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5. 伤感说说看完想哭的 如果说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感人的情话

    一、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柔软的所在,记录著过往的点滴。

  6. 大汉帝国那些事儿之五,王者归来,沛县起义

    陈胜吴广闹革命,革命的春风很快的吹到了沛县,这个时候的沛县县长大人正与萧何曹参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对侧,毕竟嘛,沛县县长只是个文弱书生出生的,对于行军打仗却一点都不入道,眼看周边城池纷纷起义,要么和秦军对着干,要么和起义军对着干,而自己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贵为秦国父母官,自己如何做抉择?最后他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萧何的身上,毕竟嘛,萧何入境在他的眼中,已然成了主心骨,询问了个来回,却听萧何说。

  7. 大放厥词成语故事_成语“大放厥词”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dàfàngjuécí 【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

  8. 【炉氲】的意思是什么?【炉氲】是什么意思?

    ●唐张籍《宛转行》:「炉氲暗徘徊,寒灯背斜光。」★「炉氲」在《汉语大词典》第9916页第7卷314参见:炉氲词条推荐

  9. 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商朝是继夏朝灭亡的一个朝代,它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缗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

  10.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参考一: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心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经由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央人民政府透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