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女 居 士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 是位功道高深的女居士,很有名望。 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婆罗门的尼庵中的罗园里住下。 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一进罗园,看见一位女居士端坐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安宁寂静、超然世俗的样子。弟子们很是惊叹佩服,赶紧上前施礼, 恳请女居士赐教。 于是女居士便跟这几个年轻弟子侃侃而谈。她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潜心修研,必能获得真谛。 女居士讲得娓尾动听,句句透彻。几个弟子听得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没听过这么中恳切实的教诲,这么高深而又平易的事理,都很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机遇,而且对女居士 也就越发尊敬,越发感激。 弟子们听了教诲,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背起柴禾,高高兴兴到庵中回婆罗门尼的话去了。 一见师傅,就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傅,咱们罗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是位道法高强的人呀!她特别善于讲法 说道,而且善解人意,句句话都能说到人心里去,切中我们糊 涂迷惑的地方。真是像俗语中所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 婆罗门尼见自己的徒弟们如此眉飞色舞地赞叹那个初来乍 到的女居士,心中一动,就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深刻高强, 这么值得你们讨教,那么,就替我去跟她说,请她明天到庵里 来吃饭吧。” 弟子们一听,惊喜万分,这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高兴 得差点儿叫出声来。一个腿快的弟子赶忙跑到罗园去传师傅的话。 女居士听了弟子传达过来的邀请后,依然平静地坐着,没 起身,沉默不语。那个正在兴头上的弟子见女居士既不说去,也 不说不去,虽然有点儿纳闷,但她心里是唯恐她不答应,所以 也等不及女居士的回话,就兴冲冲地往庵里跑,回禀师傅说,女 居士接受了邀请,明天准来。 第二天一早,婆罗门尼坐在正堂上,堂门敞开,远远地就 看见女居士身穿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尼庵走来…… 婆罗门尼叫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吩咐上菜开饭。一桌子的莱,招待客人可谓是够丰盛的了。可婆罗门尼 只顾闷头白吃自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似乎并没 把她当做自己请来的贵客,谁也不敢多说多动。女居士也就自 然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吃过饭,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 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再看婆罗门尼,舒舒服服,心满意足地挺了挺身子,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 床上,用衣角遮住头,摆出一副舒懒懈怠,漫不经心的姿态。 她侧着头,平声慢气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 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 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谈而和气地回答:“姐妹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 天不是时候吧?”。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草草摆了个送客的姿态,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傅到底想 于什么,都觉得很不自在,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 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 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 道。可女居士还是当初的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见几请不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着急。 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她的渚位弟子倒是明白得很。 “咱们师傅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打心眼里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 的呀!” 弟子们交头接耳,私下里议论纷纷,很快被婆罗门尼知道了。她自惭行秽,面有愧色,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 更要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而且大有思过悔悟的歉 意,终于接受了邀请,第六次来到了尼庵。 婆罗门尼备下各种各样的菜肴款待贵宾,盛情备至。吃 ... ,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姐姐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 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松了一口气,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 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 定的呢?还有,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 他人所决定的呢?”。 “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呀。正是因为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 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那么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婆罗门尼又问。 “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 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谁多谁寡,谁强谁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 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有。” “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是这样的。”女居士这时也很感慨地说:“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 同时,她暗自赞许婆罗门尼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悟性,又说 道,“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整衣正服,合掌端坐,从此皈依佛门, 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据《优婆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女 居 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突厥语大词典》这么描述中国:中国是3个部分,宋朝仅仅是东部

    提示:弥偶可杜句可汗的名字分明能唤起当年中国北方草原的「”婆罗门”记忆,这也曾经是我们的文化的一种来路,是一种在包容与接纳中不失自我的自信。比郁久闾婆罗门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喀喇汗王朝的一些可汗们,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汗名上加「”桃花石”。读史,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来路、文化的来路。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汗国、鲜卑汗国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

  2. 揭密!佛陀为啥还会有背脊疼痛之病?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当时的婆罗门力士就是提婆达多,而刹帝利力士则是我,因为起了嗔恚、贪财之心,所以愤而使其断命,之后数千年间皆堕于地狱之中,受烧煮之苦。今日我虽已成佛,烦恼漏尽,但因此业报,仍要尝受背脊疼痛之苦。”

  3. 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平实不乱的心

    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平实不乱的心从前,有个婆罗门教徒想弄一只野兽作祭品。于是,他们偷偷商量好一个圈套便各自散开,接着先后朝婆罗门教徒走去。第一个骗子过去对这位婆罗门教徒说:“我看你肩上背着的这条狗一定不错,它大概...死了不少凶猛的野兽吧!”这位婆罗门教徒只好将这只准备献祭用的牲畜放在地上,想把事情重新弄弄清楚。

  4. 佛祖和佛教

    在他35岁那年,他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5. 释迦牟尼佛:甘愿把自己交给怨敌 (图文)

    于是,众大臣抛弃国王,全部投降利红国王。利红便趁机统治了整个国家。当婆罗门醒来后,一心求死,准备到森林深处,在树干上吊死自己。都说大势部天生仁慈,肯定是他自己甘愿捆住自己,才能让婆罗门带走。利红将自己所拥有的军队、财物、宝库全部供养给大势部,在向大势部国王忏悔罪过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6. 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五)

    复次,众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舍利子日犍连已是罗汉仍受如是诽谤?再愿为说。”“此是他亲口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的果报。”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7. 释迦牟尼佛传 第二章

    第二章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很多人都以为今日学佛的人,是逃避现实,消极厌世,这实在是误解了学佛的本义。我们如果知道救主释迦牟尼佛住世奋斗的经过,一定就会明白他实在是一位伟大的慈悲的革命者。第二个阶级是剎帝利,这就是与婆罗门同样被尊敬着的王族。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阶级悬殊的社会里,他自己虽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剎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

  8. 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Loka)众生能象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象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Punna)。(译者:如果我们能象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后世,就不会造恶业。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作了什么而报今生,今生何所作

  9. 释迦牟尼佛传 第七章

    第七章相者的预言净饭大王在夫人与太子的身旁,见到世间上都在变动的情形,一面欢喜,一面又在忧惧。这时有一位在蓝毘尼花园左近的婆罗门相者,博学多闻,高才善辩,他带着欢喜踊跃的心情跑来,口口声声说要为太子相命,而净饭大王正在惊疑不决的时候,就允许他的请求。他先看看安祥而卧的太子,然后又望望且惊且怖的净饭大王。

  10.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怎样对治邪淫?慈悲的佛菩萨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与佛有缘的众生,佛菩萨们有最了不起的法门,可以断除淫欲,保护我们末法众生。

随机推荐

  1. 关于食人鱼的事实

    红腹食人鱼被认为是最具攻击性的物种。根据目前的数据,食人鱼在12个不同的科学科中有40到60种不同的种类。习惯食人鱼生活在一个叫做鱼群的群中。根据动物多样性网,红腹食人鱼被认为是更危险和更具攻击性的食人鱼种类之一。当被提醒时,食人鱼非常有秩序。例如,红腹食人鱼雌性在配偶挖的巢穴中产卵,雄性受精卵后,它们附着在水源底部的植物上,在几天内孵化。食人鱼的寿命长达八年。

  2. 很想念女朋友的情书

    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我好像因为想你哭了一天…如果你在我身边,我一定情绪非常失控而把你吓坏。因为在屏幕面前的我已经激动得不能自已。我最亲爱的,我爱你爱你非常爱你。你的幸福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最重要的过程,是我们所需要的。

  3. 子贡的子贡的生平简介_子贡的事迹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4. 商南起义的指挥者 由徐子清担任总指挥,肖方担任副总指挥

    会上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由徐子清担任总指挥,肖方担任副总指挥。>5月6日,农历立夏节夜晚,起义武装开始行动,徐子清亲自指挥农民自卫军消灭了吴家店竹叶庵民团,歼敌50余人。>商南起义胜利后,根据事先的安排,9日,各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徐子清任...。这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在1929年7月被隐藏在商城县委内的阴谋分子诬有政治问题而遭...害,时年仅26岁。

  5. 梦见邻人出现梦到邻人出现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邻人出现好不好

    做梦梦见邻人出现好不好?梦见邻人出现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邻人出现的详细解说吧。如果病人梦见与邻居握手,则暗示治疗及时病情会得到缓解。梦见朋友剪头发梦到朋友剪头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朋友剪头发好不好病人梦见邻居握手,预示着你会恢复健康。梦见邻居出现,或者到自己家借东西,可能预示家里要遭窃。

  6. 鱼贩与老和尚的故事

    >“你的鱼我都要了,多少钱一斤,便宜点吧”,老和尚对正忙着招呼顾客的鱼贩子说着。>“老和尚,你买鱼啊。不会是想吃了吧,呵呵”,鱼贩子和老和尚开着玩笑。鱼贩子迎合着老和尚,于是把早上刚打上来的鱼,和老和尚又都拉回到了湖边。>做好这些,鱼贩子拿着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心想今天可真是走运,碰到了这么个出家人。>鱼贩子每天早上下湖,打来的鱼就马上去集市卖掉,天天如此,已经成了习惯了。

  7. 中国皇帝之曹魏,为什么被司马氏夺了江山,还能享国200年?

    上一集说过,为了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下令各州郡自建武装,为国效力。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当皇帝的心愿,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汉献帝娶了曹操的女儿,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丕,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曹魏对前朝皇帝还算厚道,除了汉献帝寿终正寝外,蜀汉后主的刘禅也得以安享晚年。曹魏的皇位怎么来的,就怎么被别人给夺走。曹魏的正式皇帝虽然有五位,但只有两位有庙号,另外三位都是被司马氏给废掉的。

  8. 吞风饮雨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9. 对头冤家是什么意思?

    【拼音】duìtóuyuānjiā【解释】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侠·从前你妈要想害我,如今又来害妞儿,我和你几辈子的仇呢?”【例子】【近义词】冤家对头【相关】百度“对头冤家”

  10.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临川逝世

    汤显祖,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败,于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同时期,所以也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作品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东方戏剧风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