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雕刻纹铜镜鉴赏

雕刻纹铜镜鉴赏

  早期刻铜是用一种极锐利的锋刀,在铸就的铜器上刻出细如发丝、运线流畅的图纹,称“针刻”。这种刻铜工艺遗物有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晏乐射猎纹鉴”,堪称是现存最早的刻纹盛水照容鉴,此正是鉴镜并存、铜镜迅速发展、刻铜工艺淡出的时代。

  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唐宋金银器上錾花更趋精细娴熟,唐代精美的银背纹铜镜,就是用錾花与线刻相结合的工艺 ... 而成。铜镜上的刻铜工艺从传统的线刻发展为雕刻、錾花等多种技巧,然刻铜工艺迟至清代咸丰后期,由陈寅生等在铜墨盒上刻诗文、人物山水、花鸟等,运刀遒劲,回峰转折,施刀如笔,犹似行云流水一般,刻纹粗细变幻、花叶虬枝如刻泥,深浅适度,明暗有序,苍劲有力,终使刻铜工艺自成门类,盛行于同治、光绪及民国年间。刻铜技术广泛应用在墨盒、镇纸、手炉等铜器上,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清末是刻铜工艺盛世,铜镜却机不逢时,已退出照容领域,未能在铜镜上留下刻铜名家作品的风韵。自古以来,刻纹铜镜鲜为人知,今将藏镜中的刻纹铜镜介绍给藏友,回眸铜镜历史,拓展收藏视野,弘扬刻铜艺术文化。

  1.荷花镜(图1)

  五代刻纹圆镜,径9.7厘米,面平直,包浆莹黑有光泽,宽平缘,圆钮。镜背线刻荷花纹,钮座刻一朵盛开的荷花,钮犹如莲蓬挺立。花瓣簇拥。钮左侧三片荷叶形态各异,隔钮一朵荷花含苞待放,钮下的荷花开始凋谢,露出孕子的莲蓬,钮上方一朵荷花绽蕾初开。全镜刻三叶四花,花叶各自生长在旺盛的不同阶段,形态各异,生意盎然,构思巧妙。

  刻纹流畅清晰,阴线很浅,触摸无明显凹槽感,直观有黑色原始包浆浸润。类似线刻纹铜镜,有湖南常德出土的唐代“菱格网纹镜”,周世荣先生在《古镜》一书中形容为“按压刻划的菱格子纹”。

  2.日食龙纹镜(图2)

  辽代刻纹圆镜,径8厘米,宽平缘,圆钮。镜纹平面略低于缘部,用錾雕、线刻两种工艺相结合,錾雕龙形盘缠,环钮屈曲,剔地深刻,底面深浅差异悬殊,欠平整,刀迹明显。龙头张口垂舌,信须卷曲,双眼圆视,角后耸,腹生单足五爪,尾呈火焰状,用细线阴刻技法,龙体中部盘曲一周,通体披鳞甲。头尾间一轮圆日光芒四射,日前方被一圆形阴影遮挡,呈现新月状的太阳。这种日月同辉的天文现象,正是月球运行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并处在一直线上,遮挡了部分阳光所致,是人们熟知的日食现象。镜纹记载了辽代所见日食纪实,并破解了民间传说“天狗吃太阳”的神话,在铜镜纹饰中实属罕见。它脱俗于花卉、龙凤吉祥传统铜镜纹饰内容,有别于宋元镜中北斗星相,二十八星宿之类道家神仙遐想。

  《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卷193图,收录一面由辽宁阜新笞子山出土的辽代细线刻双龙镜有同工异曲之处。

  3.千手观音镜(图3)

  金代圆镜短柄,镜径15.8厘米,柄长3.6厘米,柄正中有小圆孔,用线刻技法刻观音菩萨像,观音盘腿端坐在莲花上,垂臂交手抱胸,头周有佛光环,其外刻千手纹。荷花两侧绶带飘逸,下方山峦波浪纹。从形制看,属北方马背民族随身佩带护身之宝,祈求菩萨保佑平安无事。《阿城出土铜镜》收录两面由金代白城遗址出土的千手观音短柄刻镜,镜缘刻有“左街曾官”记号,与此镜形制相似。

  4.大明童子嬉戏镜(图4)

  该镜圆形,直径11.5厘米,铜质精细,黄色泛红。镜胎规整厚重,宽平缘,圆钮,镜面微凸,传世银色包浆,磨损自然,局部微生锈。背纹剔地平雕铭文,浅浮雕人物、花木、山石等。钮下四童抬“轿”,右侧三童,二人观望目送,一人相背,左侧二童掀“帘”,内站一童,另一童在后面探望;左上一童放鹰。共十二童,形态、表情、衣衫各不相同,陶然稚气,憨态可掏。画面题材与传统“老鼠嫁女”有渊源关系。空白处用浅浮雕花草配饰,右上芭蕉一株。钮上方框内刻剔地阳纹楷书铭文“大明丙午,内官监,太监李制”十一字。镜纹精工细刻,用剔地平雕与线刻、浅浮雕相结合技法,富有立体感,画面生动活泼,人物场景和谐协调。

  据史料记载,明朝宫内设“御用监”属宦官二十四衙之一,掌管御用器物 ... ,洪武二十七年改设掌印太监一名,实为衙内之长。锏镜铭文与明“御刚监”的机构设置与管理功能相一致,而内官监足负责皇宫建筑与修缮工程的,在二十四监中位置显赫。

  明代自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皇帝大多昏庸,朝纲不正,宦官专权,太监在宫内成为至高无尚的人物,镜纹刻上太监姓氏是顺理成章的事。孔祥星、刘一曼著《中国铜镜图典》收录一面明代“太监镜”,除“钦差提督殿门工程八字外”,“大明丙午内官监太监李制”的内容、书法相同。镜形与江西出土的万历三十年铭文标准镜类同,据此推断“丙午”年为明朝执政276年中的第四个丙午年,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宫制御用。

  5.一手三元镜(图5)

  清代“一手三元”刻纹铜镜是用圆形黄铜厚片刻制而成,缘光平,无钮,弦纹环间分别刻三角锯齿纹,外齿錾细密点,形成内外锯齿纹的明显界别,刻铜术语称“砂地留青”技法。内圈为连弧环,有汉代铜镜装饰的遗风。镜中刻行楷“一手三元”四字,线刻精细流畅。在清末民初之际,刻铜工艺兴盛,该镜可能为当时所作。

  简单的一面清代铜刻镜,折射出几千年的铜镜历史,反映了清未铜镜状况,从质地看,開无照容功能,说明铜镜完全被玻璃镜取代,巳不再生产,此为怀旧之作。镜上无钮,是清代锏镜衰退的一个特殊现象。而该镜刻纹铭文风格,富有铜镜特色,近缘坏纹饰采用汉镜上的锯齿纹、连弧纹,镜铭“一手三元”却是清代铸镜中最为流行的科举铭文“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一手三元。捷报三元” ,它们同指科举制度下的三级科考均获第一的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说明清朝 ... 选用人才仍采刚延袭千年的科举制度。清代铜刻工艺兴盛,刻铜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未能在铜镜上留下他们与书画名家合作的山水人物、诗铭杰作,这面—手三元刻镜成为刻铜盛世工艺在铜镜领域里的补充品,蕴含着被逐渐淡忘的这段历史的勾沉。

  6。蟠龙纹镜(图6)

  清代圆镜,径9.5厘米,窄素缘无钮,边厚1厘米,重120克,青铜质,灰黑色包浆莹润自然。镜缘内侧刻双线旋纹环,环内刻蟠龙纹,刀法娴热,道劲流畅,犹似清代光绪机制币背纹蟠龙图。上方为正面龙头像,长角垂须,凸颧,圆眼扁口。龙头下方为横置的龙身。呈“乙”字形盘缠布局,遍体披鳞甲,类似于清代机制币上的“乙字龙”。龙周刻有涡卷云纹,下方刻山峦水波纹,兼备“水龙纹”铜元的特征。

  机制币由张之洞奏清朝廷允准,在广州创设造币厂,光绪十六年(1890年)首铸银元,后铸铜元,币背蟠龙纹相继被他省仿效。这面雕刻龙纹镜与机制钱纹上的龙图有共同的时代特征,钱币上的龙纹何皇家朝廷恩准的含意,而刻镜本身窄缘无钮,具有清镜风格,在铜刻工艺兴盛之世,民间有铜刻龙镜遗存,符合时代潮流。

  7.上海铜镜(图7)

  清末民初錾纹“上海铜镜”,形同当时流行的镶嵌玻璃柄镜。镜体椭圆形,下连缩腰把柄,镜宽10厘米,通长22厘米,厚0.5厘米。镜缘光平,柄端圆润有孔。整体用红铜板材切割磨制錾纹而成。铭文与镜纹用点錾技法,沿缘处朽一周錾刻密点纹,上部横排英文二行,首行SHANGHAl(上海),下行CHINA(中国)。镜正中偏上錾刻在行汉字楷书“铜镜子”三字,下部錾刻菱格形地纹;左侧一舞姿优美、脚穿高跟鞋的少女,右侧地上有一花盆。镜面包浆自然,传世古,部分生绿锈。

  该镜工艺一般,但风格独特,全镜用錾花工艺,形制仿嵌玻璃镜。“铜镜子”系上海方言,英文铭说明当时上海有西洋文化传入,少女着装打扮,有明显的欧美风格,当为官商豪富之家的写照。它将历史、文化、工艺融为一体。虽无照容功能,但有明温的时代烙印,是铜镜的延伸物,弥足珍贵。

  自战国至清代,刻铜纹镜屈指可数,鉴于青铜质坚性脆,雕刻耗时费工,非一般工匠所能胜任。刻铜工艺晚至清代才独立门类,此时铜镜已寿终正寝,未能留下高师名匠的刻镜杰作。战国刻铜工艺为细线刻,唐代刻铜技术得到发展,遗有精湛的剔地平雕加线刻的双圈缠枝花镜,双凤牡丹镜等,自后两种刻铜技法并存,在铜镜上还以线刻为主。今见刻镜,多为弥补素镜平庸不足,增刻吉祥寓意的镜纹。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雕刻纹铜镜鉴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8.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随机推荐

  1. 按风水布局餐厅有助家庭和谐

    这样的住宅风水布局可增进亲子间关系的合谐。由于餐厅是进食的区域,所以跟家庭的财富大有关系。餐厅应采用亮色的装潢和明亮的照明,以增加火行的能量,蓄积阳气。阴气太重有害家运。另一方面,阳气过盛又会造成家庭失和。

  2. 情人情话晚安的短信

    真正的爱情,没有早到晚到,没有或多或少,是你,就是你。有一张网叫做情,情网恢恢,疏而不漏。

  3. 古建筑最重要的细节,在你脚下 | 柱础的作用及历代演变

    说起古建筑人们很轻易联想到雕梁画栋、碧瓦飞甍对悄然为整个建筑的不乱做进献的柱础却很少印象深刻柱础古建柱础之美远了望见一座古建筑的时候,人们会先看屋顶,看到斗怼⒘鸿省J酉呱戏降钠鞑淖芑岣吸引参观者的注重,却鲜有人会垂头看看柱子末尾的景致。殊不知,那边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接下来,就一路看看“脚下的景致线”――柱础。杭州南宋临安城太庙遗址中的柱础《淮南子》有语:“山云蒸,柱础润。”――山中云雾缭绕之

  4. 目不暇给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ùbùxiájǐ【解释】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例子】无【相关】百度“目不暇给”

  5. 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者汉宣帝图片

    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是在汉朝的时候逐渐形成的一个权力机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保护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在当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让西域地区的秩序更加稳定,而且也保证了商路的顺畅通行。对于这个机构可能有些人了解一些,但是对于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人并不清楚,那么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呢?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者汉宣帝图片想要知道西域都护府是谁设立的这个问题,首先还要从这个机构

  6. 慕容垂先灭自己国再复国,生平数十战无一败绩

    >能建立N个政权并不是鲜卑运气好,十六国时期最为人才济济的,就是鲜卑族,而其中军事才能最为突出的,当数慕容垂,生平数十战,无一败绩。慕容垂就在这时候突然发起袭击,通过和慕容德精心的配合,大获全胜,击斩晋军三万余人。慕容垂虽然用兵如神,政治上却水平一般,于是把贴身金刀送给了王猛。宽恕了慕容垂并待之如初,气得王猛火冒三丈。但是随后慕容垂也离开了苻坚,联络前燕故旧举事,一年左右就恢复了大片国土。

  7.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

  8. 牛兰事件是怎么回事

    牛兰事件牛兰事件,之所以扑朔迷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弄不清牛兰夫妇的真实姓名。能对此作出解答的当属牛兰夫妇唯一的儿子吉米。从现有资料看,牛兰夫妇被捕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发生了两次意外事件。警方力图从嫌疑犯所持的护照入手,查清牛兰夫妇的来历。比利时驻沪领事否认牛兰夫妇比利时护照的真实性,瑞士领事则对牛兰夫妇的瑞士籍不置可否。但此举未能成功,两人返回上海后牛兰迅速将他们送上外轮

  9. 气候变暖,吐蕃兴起

    气候变暖,青稞增产...实力是吐蕃在东西两面抗衡唐朝、大食的基础,吐蕃鼎盛时期,据说军队人数在40万左右,对于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来说,这是令人惊讶的巨大规模。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肯定也相应地变得寒冷了,于是导致吐蕃强大的相反气候出现了,青稞不仅减产,而且许多地方不适宜种植青稞了。气候对于历史的走向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吐蕃王朝的兴衰中看到这种影响。

  10. 长平公主:15岁被砍去左臂,去世时有6个月身孕

    关于长平公主的事迹你知道多少?>此时的长平公主已经15岁了,本能的反应使得她挥手阻挡,在被砍去左臂后疼得昏死了过去。然而长平公主的外公周奎,早已看出了多尔衮包藏的祸心,他当即就把朱慈烺交给了朝廷。长平公主想要恢复大明的最后一丝梦想,也就此灰飞烟灭。虽然她仍然享受着清朝格格一样的待遇,但她的内心无比苦闷,竟然在已经怀有6个月身孕的情况下,因伤心过度溘然离世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