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的录取通知,不只是一张纸

为了及时获得考生的录取信息,送喜报的人要向考官行贿,还要出钱刻版,还要请抄写员誊录考生姓名,还要骑上快马满城分送,甚至跑百十里路送到外地,付出如此巨大,无非是为了多赚赏钱。谁消息灵通,谁的腿快,谁能抢到活儿,否则很可能血本无归。 (IC photo/图) 清嘉庆年间,满洲镶黄旗青年完颜麟庆离开父亲的任职地,到北京顺天府考举人。考完试,他没走,像别的考生一样,在旅店里苦等,等待官府放榜。 放榜那天,完颜麟庆让旅店老板帮他雇了一辆马车,带上书童阿升,坐着车去看榜。马车很颠簸,完颜麟庆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榜单上有没有我的名字呢?如果有,那真比中奖都开心;万一没有呢?我怎么有脸回去见父亲大人?怎么有脸回去见少年玩伴?过去十年的寒窗苦读岂不是等于白费工夫? 那时候才凌晨五点,天还没有大亮,京城大街上已经川流不息,好多跟完颜麟庆一样去看榜的书生,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有的乘坐马车。完颜麟庆眼尖,他突然瞧见对面跑来一个差役,左手打着一面红旗,右手高高举着一张横窄竖长的大红帖子,那帖子被晨风吹得呼啦啦作响,帖头隐约可见「 ”完颜”两个字。完颜麟庆从马车上一跃而下,迎头抱住那个差役,急切地问道:「 ”你是报录的报子对不对?这张报帖上的新举人姓完颜对不对?”没等人家回答,他一把抢过那张帖子,抻开一瞧,乐得大声读了出来: 「 ”捷报!贵府少老爷完颜,名麟庆,今科顺天府乡试中式第××名!预贺金殿联元及第!” 他兴奋地对报子说:「 ”我就是完颜麟庆,你不用到我下处去了。阿升,快从包裹里取两串钱,给爷看赏!” 赏完报子,完颜麟庆让马车继续往前赶,赶到贡院门口,挤进人群仔细看榜,榜单上果然有他名字。他喜滋滋地掉头回旅店,给父亲和祖母各写了一封家书,报告自己中举的喜讯…… 以上情节绝非杜撰,它出自完颜麟庆的自传体著作《鸿雪因缘图记》,非常真实地描写了清朝举子看榜和差役送报帖的情形。在科举时代,报帖又名「 ”捷报”,相当于现在的录取通知书。 古代也有录取通知书吗? 当然。 宋人笔记《云麓漫钞》第二卷记载:「 ”国初,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宋朝初年,进士登科,朝廷用精美的黄纸 ... 录取通知,长五寸,宽两寸半,上填考生姓名,下有考官签名。填好以后,用一个稍大的纸袋装起来,纸袋上面也填写考生的姓名。这样的录取通知,在宋朝叫做「 ”榜帖”。 如今网上流传一些文章,说唐朝就有录取通知书,名曰「 ”泥金帖子”。实际上,泥金帖子并非官府签发的录取通知,而是考生在金榜题名以后,写给家人的报喜家信。当时流行用油漆或胶水调和金粉,在纸张上写出金闪闪的文字,显得气派和喜庆,故此得名「 ”泥金帖子”。如果硬把这样的家信理解成录取通知,未免有点儿牵强附会。 唐朝有没有录取通知书? 应该没有,至少文献里不见记载。 真正的录取通知极可能是从北宋初年才开始出现的,而且只出现了几十年时间,就被朝廷主动取消了。为什么要取消呢?主要是为了省事。古代的官邮系统效率低下,任务繁重,仅仅是寄送公文和 ... 消息,就搞得差役和邻近百姓苦不堪言,再为每一个中榜考生投递录取通知的话,负担自然更重。从实用角度讲,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古代交通落后,考生考完试反正又不会马上回乡,反正会在放榜那天去看成绩,朝廷何必再费劲寄什么录取通知书呢? 拙著《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写过宋朝新科进士之间盛行的一种习俗:在公布榜单之后,这些进士都忙得很,忙着聚会、喝酒、交换联系方式、刻印《登科小录》。啥是《登科小录》?就是这帮新进士的同学录,上面印着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名次、年龄和籍贯,批量印刷,人手一本。印刷费是他们自己凑的,朝廷偶尔也会赏脸,拨给他们一笔印刷费。 新科进士拿到《登科小录》,会与报喜的信笺一起寄到家里。不严格地说,这份《登科小录》也算是录取通知,进士们自己印的录取通知。在南宋大臣洪迈和另一个大臣周必大家里,都藏有北宋时期的《登科小录》,其中周必大收藏的一本《登科小录》封面上还粘了一份榜帖,也就是前面说的由北宋朝廷印发的录取通知书。周必大认为,那是考生粘上去的,将朝廷的录取通知和进士同年的同学录一起寄给家人,家人将它们珍重地收藏起来,世代相传,激励子孙。 周必大也是进士出身,但他中进士时可没有收到过朝廷签发的录取通知。如前所述,录取通知在北宋前期昙花一现,到周必大那个时代,已经消失了两百年左右。好在南宋闲人不少,有人专门给考生印发和寄送录取通知,以便得到赏钱。《梦粱录》第二卷《荫补未仕官人赴铨》记载:「 ”盖临安辇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报榜之徒,皆是百司衙兵,谓之喜虫儿。”进士榜单刚一公布,就有人赶制出类似录取通知的喜报,分送到考生住处,称为「 ”报榜”。报榜人都是俸禄低微或者没有俸禄的衙役,他们报榜讨赏,无孔不入,人称「 ”喜虫儿”。 喜虫儿没有工资,为了及时获得考生的录取信息,还要向考官行贿,还要出钱刻版,还要请抄写员誊录考生姓名,还要骑上快马满城分送,甚至跑百十里路送到外地,付出如此巨大,无非是为了多赚赏钱。与此同时,他们的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每科进士得中者最多几百人,而分送喜报的喜虫儿却可能多达上千人,谁消息灵通,谁的腿快,谁能抢到活儿,否则很可能血本无归。 由此可见,古代的录取通知书并不仅仅是一张纸,还是一门生意。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开周

古代的录取通知,不只是一张纸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因果故事:为救50多人被罢官,冥府为他装上帝王须,官至宰相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是庐陵人,曾负责管理临安府的和剂局。)有一次,和剂局发生火灾,有五十多个人因此被捕入狱,并被判了...。

  2. 古代的录取通知,不只是一张纸

    放榜那天,完颜麟庆让旅店老板帮他雇了一辆马车,带上书童阿升,坐着车去看榜。马车很颠簸,完颜麟庆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榜单上有没有我的名字呢?那时候才凌晨五点,天还没有大亮,京城大街上已经川流不息,好多跟完颜麟庆一样去看榜的书生,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有的乘坐马车。

  3. 宋代也有记者和明星?为什么过去的海盗总戴着独目眼罩?一个约定

    宋代也有记者和明星文/一典五彩斑斓的现代生活出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职业,比如鉴黄师、陪聊师、吵架师……

  4. 免职为民积阴德,阴间为作宰相须

    有一次,和剂局失火,有五十多人因这次事故遭逮捕下狱拟处...。孝宗接到四川的急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周必大向皇帝提议,免去灾情重的地方的赋税,用国库的钱贴补,并拨出专款救济灾民。周必大顶住压力,坚持按计划执行,将压缩开支节余的经费用于赈灾。周必大爱民的举措,载入了不朽的史册。

  5.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卷一

    释海山·释大恩·释昌臻主编前言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卷一前言《太上感应篇》本为道教经典,其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这就是我们整理《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的原因。《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是由释海山、释大恩、释昌臻等法师发心主持下完成的。南无阿弥陀佛□李智明1996年6月16日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卷一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6. 高人看到,他一心造大恶,恶鬼相随;转为善念,天神拥护

    自实遂勇猛向善,有加无已,后果登第,位至卿相。观元公一念之善,转祸为福,其速如此。遂诬服罢官,各全家生,后为宰相。淫一良家女郑氏,又迟十年,今复盗邻室女,为恶不悛,已削其籍,终身不第。夫谈及世事,尚被鬼神嗔责,况今人之身口意业,有不止此者,其为神嗔鬼责,又当何如。

  7. 周必大简介 关于周必大的历史评价

    周必大周必大历任左丞相、少傅、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枢密使等职,封爵益国公,一生功绩显赫,刚正不阿、清廉正直,是颇有政绩和才能的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关于周必大的历史评价>赵构:掌制手也。周必大、留正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

  8. 周必大的后人 周必大的故事

    周必大的后人儿子周纶,曾任朝请大夫、知筠军二州事。>周必大至少有孙女五人,除长孙女外生平均不详。>周必大的故事>鹤飞盏>周必大有一个酒杯名为“鹤飞盏”,斟上酒,杯上的鹤就飞起来,喝完酒后,鹤就不见了。一个老宦官在孝宗身边说:“官家所感叹的,难道不是周必大吗?臣观察司马光的画像,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孝宗为此一笑,于是提拔周必大。

  9. 周必大诗词 周必大的诗 周必大作品

    周必大周必大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庐陵四忠”之一,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都颇有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作品。周必大诗词周必大的诗>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周必大作品>周必大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随机推荐

  1. 梦见被蛇咬,一条很大的蛇咬我

    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求达人告知,谢谢!!!梦见剃光头自己很高兴梦中的蛇直接吞噬您,想把您整个吞了,这是您的潜意识感觉到自己将要被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所“吞噬”。

  2. 释迦牟尼佛赞

    纳摩谢日咕汝曼殊郭卡雅三时①及释冤②,成道与龙乾③,悉戴上宝尊,妙庄足莲下。金光朗耀威德身,乾达妙音难比语,亿日光洁清明心,导引众生释迦尊。五浊恶世搀杂境,他尊弃时仁全持,诸佛菩萨咸赞叹,直比白莲今奈何。此释迦牟尼赞文因三藏弟子绛白嘉措祈请多闻游方士善慧称⑧作于雪山群中大雪山沃代贡杰下拉雪处,笔录者跋达日巴拉。

  3. 贯云石的诗 贯云石作品 贯云石的创作特色

    贯云石>贯云石的诗贯云石作品>存小令七十余首,套数八套,有专集《酸斋乐府》,近人任讷所辑。>贯云石的创作特色>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贯云石的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贯云石的散曲在当时最为俊逸当行,歌唱起来,响彻云霄。

  4. 子弟学佛感化家长

    子弟学佛感化家长再来说一位佛教青年,姓杨名义煌,现年十八岁,三年前学人在莲社讲“梁皇宝忏”的时候,由金星同学介绍来本社听讲。每次听了念佛感应故事,这位义煌青年,回家就津津有味的说给家中双亲及亲友邻居们听,并且征得父母同意,请了大张西方三圣像安座供奉,每朝必须虔诚礼拜念佛后,才上班工作。

  5. 带有帝的成语

    包含有“帝”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天高皇帝远——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圣帝明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帝辇之下——皇帝所在的地方。

  6. 大德故事:见佛须知

    佛陀波利醒转过来,发现船和旅伴都已无影无踪,大海已恢复平静,仿佛已经把罪行彻底忘却。佛陀波利惊喜之际,虔诚一下子长大几倍。过了半个月,高宗谎称译事完毕,然后赐给佛陀波利三十匹绸子,将经文收藏在内廷。突然眼前便出现一个身材高大的僧人,满嘴印度口音,声若洪钟,自称是佛陀波利。

  7. 伤感浪漫情诗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 晚上失眠怎么办 几种食物帮你解决睡眠

    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几款治疗失眠的食物,让你进入深度的睡眠。食物帮您治疗失眠症状1、抑制5-羟色胺的食物如果您白天经常的犯困,而晚上睡眠不是安稳,可以在睡之前吃一块馒头或是面包。因为这类的人群在日间分泌的色氨酸较多,色氨酸会转化为5-羟色胺,5-羟色胺它有催眠作用,会导致犯困,而到了晚间体内的色氨酸却不足,就会难以安然入睡。以上的几种类型的食物对睡眠都是很有帮助的哦!

  9. 考古学家重建了700年前死去的中世纪人的面容

    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重建了所谓“上下文958”骨骼的面部。克里斯·赖恩/邓迪大学,一位700年前去世的英国人的脸被重建技术赋予了生命。考古学家说,他们希望通过研究他的遗骸,将他的面部特征和生物历史拼凑在一起,了解13世纪无名穷人的生活。通过测量这名男子的骨盆骨骼,考古学家得出结论,这名中世纪男子去世时已超过40岁。Robb说,这些比较可能有助于将中世纪的公民人性化,使他们成为具有各种生活经历和故事的人。

  10. 重庆历史上第一高官蹇义,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

    听说重庆有他2万多名后嗣,重庆还保存着天官府这样的地名,其实天官府就是他已经的住宅,他就是大明朝的六朝元老,吏部天官蹇义。蹇义逝世之后,谥号忠定。终身阅历六位皇帝,大明朝的六朝元老蹇义才真正放下任务,回归故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