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献的,晚年却蜗居破屋

有人说过,张伯驹的名字,要么不知道,知道了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如果你只知道故宫,却不了解张伯驹的一生,那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时至今日,故宫的镇馆之宝上,依然留有他的气息。 而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一生行过的姿态。 01 清末民初的河南项城,曾有两家大户,一袁一张。1898年,张伯驹出生在书香门第张家,7岁那年,他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这一去,人生就发生了巨变。 张镇芳是光绪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当过河南总督。因擅长理财,在天津创办了盐业银行,位高权重,财运亨通。张伯驹到天津后,自然是锦衣玉食。他也没让张镇芳失望,聪颖好学, 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一本《古文观止》倒背如流。 家里人想让他做军官。然而,看到军阀内斗,发觉政治风云竟如儿戏,张伯驹认为做军人简直是自辱,毅然脱下军装,从此在家读书,写诗作画,看戏唱曲。 30岁这年,张伯驹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一天,他外出办事,在出售古玩字画的地摊边溜达。突然,一幅写有「 ”丛碧山房”四个大字的书法闯入眼帘。 凭着旧学根底,张伯驹断定此作不俗,马上掏了一千大洋买下。待回家细细研究,居然是康熙御笔。 这一年,父亲安排他打理银行。他却每日闲散读书,而只要看中的字画,再贵也要买。为了收藏名品,一掷千金,气得母亲整日在家哀叹:「 ”让你做官不去,让你开银行不好好开,就知道花钱买字画!” 相比之下,生活上,他却极为素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常年一袭长衫,出门从不讲派头。与遗老相交,却不酸腐,与阔公子为友,却不沾染纨绔习气,来往不乏名伶,身上却没有丝毫浮薄的味道。 他的志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名士。 02 要讲张伯驹一生的跌宕,必须先讲讲他的夫人潘素。 说起潘素,也是个奇女子。她生于姑苏,先祖为清代状元宰相。可惜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将祖产挥霍一空。幼年时,生母为潘素聘名师,音律、绘画、无一不通。 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便将她送到青楼。因弹得一手好琵琶,出落秀气,谈吐不俗,很快就红透了上海滩,一时间博得了「 ”潘妃”的美誉。 每年,张伯驹会到上海查账。为了应酬,常去风月场所走动。看到潘素的第一眼,张伯驹就沦陷了。 一见倾心后,张伯驹发誓要娶潘素。当时,潘素早被一位有权有势的 ... 中将看中。一听说张伯驹有意于潘素,对方赶紧派人将潘素软禁。 上海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张伯驹便托好友买通了中将的兵卫,连夜将潘素带走。几日后,携潘素回到北京,迅速成婚。 回到北京,张伯驹将巨款分给其他太太,结束了复杂的婚姻关系,从此专宠潘素一人。 张伯驹见潘素聪慧,就请人教她山水画、通鉴古文。潘素果然没有辜负张伯驹的栽培,悉心钻研工笔画法,日后成了颇有造诣的青绿山水画家,连张大千都赞叹不已。 从此,潘素抚琴泼墨,张伯驹填词作诗,琴瑟和鸣。但对张伯驹而言,潘素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后来的岁月里,人世间无数悲欢荣辱,如暴风骤雨向张伯驹袭来,潘素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一步也没有离去。 03 一开始,张伯驹豪掷千金买字画,是满足个人情致。当他知晓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民间,又被倒卖到国外后,内心的忧愤便越来越重。 那一年,听说溥儒要将《平复帖》转卖,张伯驹坐不住了。溥儒是恭亲王之孙,手上有大量字画珍品。此前,他曾将国宝级的《照夜白图》倒卖给英国人,气得张伯驹直跺脚。 而这次的《平复帖》,是西晋文人陆机的真迹,有1700年历史,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手迹,素有「 ”中华第一帖”之誉,上面盖满历朝历代名家印章。满纸生辉,其文物价值,自不用多言。 如果流失到海外,必成千古之恨。 溥儒说自己不缺钱,可张伯驹一问,他就要20万大洋。三番两次请人说和,一毛钱也不便宜。张伯驹只能作罢。 时至1937年,张伯驹得知溥儒母亲病危,正是缺钱的时候,二话不说,借出一万大洋。最后,在旁人的撮合下,张伯驹以四万大洋购得《平复帖》,成功将这件重量级国宝留在了中国国土上。 此后,张伯驹陆续收得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十多卷珍品。他将京津两地的几处房产出售,只为买下这些珍贵的古字画。 1941年,上海一场轰动一时的绑架案,差点令张伯驹丢掉了性命。那天,张伯驹出门办事,迎面出现三个大汉,拔枪 ... ,将张伯驹绑走。 不久后,潘素接到 ... ,绑匪要求交出200万,否则就撕票。潘素急得到处求人:「 ”一时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别说200万,100万也凑不出来,看来只能卖字画了!” 经多方斡旋后,潘素终于跟张伯驹见上一面。当时,张伯驹已瘦得没了人形,却对潘素说:「 ”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为了救张伯驹,潘素托他的好友多方打听,这才得知是仇家所为。原来,张伯驹到上海任职,对方恨其挡了自己的仕途。 不久后,绑匪害怕事情闹大,将张伯驹移交给上海一个伪军头目。潘素去要人时,对方竟然狮子大开口,要20根金条。潘素无可奈何,只好到处借债,这才赎回张伯驹。 离开上海后,潘素将女儿托人照顾,往来于北平与西安之间长达数年。女儿长大后才得知,当时北平沦陷,为了不让《平复帖》等国宝出任何意外,母亲将它们偷偷地缝在被子里,一路担惊受怕,带出了北京。 张伯驹说:「 ”我死了没什么,它们才是我的命。” 04 1946年,北平古玩界传出消息,古董商马霁川正在出售一件非同寻常的「 ”东北货”,那就是《游春图》。 《游春图》运笔精到,意趣无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素有「 ”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 当时,故宫正在收购民间珍品,张伯驹听到消息,希望故宫出面购买,如果经费不足,愿代周转。可是马霁川开出天价,开口就是800两黄金,故宫只能望画兴叹。 听说马霁川准备将画给洋人,张伯驹多方奔走呼吁:「 ”此卷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万万不能出境。如果有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我张某决不会轻饶了他!”马霁川有点怕了,便说:「 ”220两黄金,有钱来拿!” 为凑钱,张伯驹只好卖了弓弦胡同的宅子。要知道,这宅子可不一般,原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宅院,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宅。马未都曾说:「 ”这宅子搁在今天,光拆迁,就得一个多亿。” 谁知,拿到黄金时,马霁川又借口成色不好,「 ”还要再追加20两,否则我就卖给别人了。”张伯驹只好回家央求潘素变卖金银首饰,终于将《游春图》收入囊中。 后来,南京总统府派人来京,打听《游春图》下落,愿以500两黄金入藏《游春图》。张伯驹复函称:「 ”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 为了一件件国宝,张伯驹倾家荡产,宁死不卖。谁能想到,1956年,他决定将平生所藏,尽数捐献国家。其中包括《平复帖》、《游春图》、杜牧手卷、范仲淹手卷等8幅一级珍品。这8幅字画,都是上上极品。 即使在当时,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学界有称:「 ”张伯驹一个人的捐赠,就撑起了故宫顶级书画半壁江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时至今日,这些捐赠依然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为此, ... 本欲奖励张伯驹20万元,他却分文不取,只答应收下文化部发的一张奖状。 很多人问张伯驹,为什么要无偿捐献?他说:「 ”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在张伯驹眼中,书画皆古人性灵之所托,吾族文化居世界之先位,真可睥睨外国。这些文物,首先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花多少代价留下来,都值得。 05 然而一年后,张伯驹就遭遇飞来横祸。 青年时代,张伯驹已是发烧级票友。30岁时,他与京剧大师余叔岩学戏。余叔岩不肯教给孟小冬的戏,却愿意教给张伯驹。 40岁时,为给河南赈灾,他在北平唱了一天堂会,请的全是戏剧界最顶尖的角儿。为推动京剧发展,还创立「 ”国剧会社”,不遗余力推广国粹。 建国后,为响应「 ”百花齐放”的口号,张伯驹拉了一帮老艺人,排练戏曲《马思远》。没想到却遭人攻击,被视为封建余孽。 别人被扣帽子,大多唉声叹气。张伯驹却闲居在家,并不当作负担。 解放时期,他与「 ”儒帅”陈毅有过私交,算是棋友。陈毅听说此事,觉得荒唐:「 ”张伯驹一个读书人,为国家捐了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是封建余孽?” 有人问张伯驹作何感想,张伯驹说:「 ”戴什么帽子,我倒无所谓,一个渺小的凡人,生死得失,无关大局。但要说我反动,实在是有些冤枉。” 明知自己冤枉,1961年,陈毅安排他和潘素去吉林博物馆,临行前,陈毅问:「 ”关于这件事,你有些想不通吧?” 张伯驹却说:「 ”这件事的确出我意料,但受些教育,未尝不可。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送我一顶帽子呢?” 等到了吉林博物馆,参与鉴定工作。张伯驹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博物馆人员。 此外,他又决定将30余件文物字画,一并捐献给吉林博物馆。其中包括南宋的一幅《百花图》。此画不但为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作品,被大收藏家视为绝代珍品。对张伯驹的个人意义,亦不同于其他。 张伯驹曾说:「 ”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 就是如此,他还是毫无保留地捐了出去。 06 被冤枉时,单位要求女儿与张伯驹划清界限。女儿很不服气。张伯驹却说:「 ”只要我们没有亏欠国家,没说过一句坏话,就可以坦然行事。” 他还不知道,更大的厄运正等着他。 1966年,张伯驹被吉林博物馆辞退,送到舒兰县插队。当时张伯驹已近70岁,县上一看,「 ”这么老的一个老头子,难道要我们养他不成!”无奈之下,张伯驹和潘素只能冒着大雪,回到北京。 回京后才发现,自己的宅子已经变成了大杂院,住着十几户人家。夫妇两人,只好蜗居在10平米的小房子里。 他们没有户口,分不到粮票。这个曾坐拥亿万家产的民国公子,只好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艰难度日。 虽清贫寒苦,张伯驹和潘素,依然在家画画作诗,陶冶性情,内心好似未曾遭受任何震荡。当时,多少被侮辱、被诬陷的人,要么愤愤不平,要么自叹自哀。唯独张伯驹,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对此,红学大家周汝昌感佩道:「 ”我深深觉得,他为人超拔,是因为时间坐标系特异,一般人时间坐标系三年五年,顶多十年八年,而张伯驹的坐标系大约有千年,所以他能坐观云起,笑看落花,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力如尘埃。” 要知道,当初张家生活好时,曾有10位管家,负责中西餐的4位大厨。他在丛碧山房会客,席间有一道菜,叫做「 ”清炒口蘑丁。” 听起来平平淡淡,其实大有来头:野生口蘑产自张家口外草原,产量极少,异常珍贵,味道鲜美,远非其他菌类所能及,美食家多用它调羹、打卤,舍得清炒的,大概只有张伯驹一人。 而多年后,画家黄永玉在饭馆偶遇张伯驹,只见他孤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 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毛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的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慢隐去。黄永玉不禁感叹道:「 ”能喝此蹩脚红菜汤,先生真乃大忍人也!” 生活的落差,并没有让张伯驹感到不平。在最困难的3年里,有人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20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张伯驹的散逸超达,是常人所达不到的。对他而言,再大的风云变幻,也动摇不了心性,再大的浪潮袭来,也不会为其所困——荣辱得失,过眼烟云。 1972年,陈毅去世。张伯驹本想吊唁,未能如愿,只好送上一幅挽联。 追悼会上, ... 看到挽联,问:「 ”书法好,词也好,这是谁写的?”陈毅夫人张茜一听,忙说:「 ”这是张伯驹送来的!”毛问:「 ”他现在还好吗?” 听完张茜介绍张伯驹一家人的处境, ... 对周恩来嘱咐道:「 ”你去安排一下吧。” 就这样,张伯驹进了文史馆,潘素进了中国画院。 07 除了泰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在「 ”做人”二字上,张伯驹一生亦是万中无一之高标。 作家章诒和第一次见他,觉得他不容易接近。聊了一下午,都是潘素说话,他在一旁,半天也不理人。后来章诒和才知道,张伯驹个性散淡,待人就是如此。 红学家周汝昌跟他熟了,到他家里去,也不用打招呼,自己翻看藏书、欣赏字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后辈面前,张伯驹没有半点傲气的派头。 当初,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想研究《平复帖》上的印章,又不敢轻易开口。酝酿了好几日,才向张伯驹张提出请求。 出乎意料的是,张伯驹说:「 ”你一次次到我家来看,实在是太麻烦了,不如拿回家去仔细地看。”王世襄听了,下巴差点掉到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平复帖》捧回家,不敢有半点闪失。 章诒和的回忆录中,写过张伯驹两件事: 其一,抗战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被蒋介石没收家产,从此以典当为生。日本方面一心想要将其笼络至麾下,借他的背景做些事情。袁克定宁可饿死,也不做汉奸。 张伯驹得知,见他生活难以为继,就把他接到自己家住。袁克定拿到文史馆工资,张伯驹分文不取,对他一养就是10年,直到1955年去世。 其二,父亲章伯钧含冤而死,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敢上门吊慰。直到有一天,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居然是张伯驹夫妇。两人得知章伯钧的死讯后,多方打听,拄着拐棍找了整整一天,才寻访到她的住处。 对此,章诒和写道: 在我父母的人情交往中,张氏夫妇不过是君子之交,看看画,吃吃饭而已。怎能和父亲的至亲相比?怎能与父亲的战友相比?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关照与接济的人相比?人心鄙夷,世情益乖。 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似流星坠逝,如浮云飘散。而一个非亲非故之人,却悄悄叩响你的家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 难怪有人说,张伯驹这一生最宝贵的,并不在于他曾有万贯家财、逍遥富贵,也不在于他无偿捐献了《平复帖》《游春图》这样的重量级国宝。最宝贵的,是他的「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他的生命气息与光泽,才是永恒之物。 08 1982年2月,因为感冒,张伯驹住进医院。 他被安排在一个八人间的病房内。潘素提出要换个单人间或双人间,有利于病人休息,但医院方面拒绝了,理由是:张伯驹不够级别。 病房内无比嘈杂,已经84岁的张伯驹目睹身旁的病人死亡,情绪极坏。潘素再次与医院交涉,依旧被拒绝。 张大千的孙子前去探望张伯驹时,张伯驹有气无力地握了握他的手,只能默默地流泪。 两天后,病房又死一人,张伯驹转成肺炎。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停止了呼吸…… 当时,张伯驹的学生跑到医院门口叫 ... :「 ”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几座你们这样的医院!” 在追悼会上,经济学家千家驹感慨道:「 ”我参加八宝山追悼会不知道多少次了。很多人悼辞上无一例外地写着‘永垂不朽’。依我看,并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不朽者,张伯驹是一个。” 多年后,一向以嬉皮笑脸示人的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讲起张伯驹的死,不禁眼泪婆娑,长叹唏嘘。 他说:「 ”张伯驹他没有死,你灭不了他!当年他说过,‘我的东西不怕丢,永远在故宫’!”

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献的,晚年却蜗居破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2. 晚年溥仪携妻子游故宫,对面遇见一白发老人,溥仪突然脸色大变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他的一生可谓是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了。1962年,也就是溥仪重新回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他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游览故宫。自由生长在这里的溥仪,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甚是熟悉。一路上溥仪都很开心地给自己的妻子讲这里的一切。溥仪突然脸色大变,一直看着前方,妻子一看前面走来几位老人,两人犹如认识一般。

  3. 溥仪晚年与妻子重游故宫,再看到龙椅时感叹:皇帝是最可悲的职业

    晚年的溥仪经常买票去故宫看看,看看自己小时候的家,一次他与爱妻再一次故地重游,看到龙椅,心生感慨,说了一句话,字字心酸。他认识了只有三十七岁的妻子李淑贤。比如在故宫中有一个大家都视为古董的花瓶,在他小时候曾调皮,当夜壶用过。不过也有人都惊讶怎么会有人比导游还熟悉故宫,但他从不提自己的身份,就怕引起恐慌。沉默了许久后他感叹:皇帝表面上看似风光,其实是这世上最可悲的职业。

  4. 故宫有九千多间房,为何单单没有厕所?

    我们都去参观过故宫,现在的故宫就是明清时期的紫禁城,皇帝居住的皇宫。整个皇宫占地面积七十二万平方米,有九千多间房屋,可是很离奇的是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紫禁城居然没有厕所,你信吗?紫禁城中那么多人怎么解决内急呢?有点想不通,再想想皇帝也没必要为难自己,皇宫里虽然没有厕所但不代表不能方便,在皇宫里其实可以直接用便盆或者马桶。这样便能保证皇宫中又没有厕所的臭味。

  5. 故宫门匾有支箭,嘉庆为何下令不许取下来

    嘉庆年间,当时中原一代出现了一个名为天理教的教会,事实上这是明末时期白莲教的一个分支。

  6. 簋街名字由来?北京中轴线是歪的?北京城几乎不为人知的10大秘密

    北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北京城的城门真的只有20座吗?中轴线竟然是歪的?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经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2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所以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2度多的夹角根本就是人为主动造成的。

  7. 故宫有条「 ”蛇”,守护了故宫几百年,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有去过故宫的人应该会知道,故宫能用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去形容它。对建造故宫的这些匠人们,有了不一样的敬意。整个故宫了的宫殿数不胜数,只要在故宫工作的人都会有个宫殿住,仆人肯定是好几人住一间,那稍微大一点的官就是一个宫殿了。

  8. 中国历史上5座著名的皇家宫殿:比故宫大的有4座,却全都毁于战乱

    咸阳宫咸阳宫,秦帝国的皇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至秦昭王时,咸阳宫已经建成。起初,咸阳宫的面积并不大,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咸阳宫的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占地面积是明清故宫的5倍。秦末,项羽攻入咸阳,纵火屠城,咸阳宫有一大半都成为了废墟。

  9. 没有金丝楠木的现代 故宫到底是如何进行大修的?

    1996年的一天,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打扫。故宫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真正的大修。因为一个很尴尬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能力对故宫进行全面的修复了。如果不系统的恢复和掌握这些故宫专用的材料的古老工艺而贸然进行大修的话,不但修不好故宫,反而会把故宫变成四不像,极大的破坏故宫原来的底蕴。没有金丝楠木,就用红松木代替。

  10. 故宫「 ”三宫六院”是指哪些建筑?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把皇帝拥有的女性称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所谓七十二妃是言其多而已,没有哪个朝代有此定数。在古代,多把三、六、九看成表示多的虚数,而不是实数,七十二则是三、六、九的高等倍数,其意思是表示皇帝后宫充盈。那么,在明清时的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故宫的内廷,「”三宫六院”究竟是指哪些建筑?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

随机推荐

  1. 民间传说:九天玄女帮助汉高祖刘邦建都的故事

    刘邦好不容易建立了汉朝,但困难重重,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等到破土动工之日,突然地动山摇、天崩地裂,白鹿原顿时成为一片汪洋。张天罡在危机之时,大呼素有灵验的九天玄女来拯救,只见一片五彩祥云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净土,白鹿原立马被恢复原状,无数施工的民工得救了。九天玄女告诉张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鲸,这里不适合建都,要另选都址。

  2.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四大神秘组织: 皇帝也拿它没辙, 有的至今仍存在

      在中国诸多武侠小说中,作者们都喜欢用武林、江湖等字眼来解释这个社会。社会上到处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江湖人又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门派。少林、武当、峨眉这些武林高手云集的门派简直可以当做是今天的清华北大,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可都是人人都梦想去...

  3. 梦见家里地震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中梦见地震表示你意识到内心不安。梦见家里地震是什么意思梦见家里地震,预示你的环境或家庭将有重大变化,比如母亲突然病例,或者父亲公司倒闭,失去原先的经济地位等。梦见长时间观看地震,预示事业或生意会有好转。梦见地震,也有可能象征压抑。梦见自己偷东西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4. 糖做的房子

    冬冬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又聪明、又能干、就是有一点不好,老是缠着妈妈要零食。冬冬抹抹眼睛说:“妈妈不给我买糖公鸡。”冬冬说“不,好孩子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傻孩子,我是你的姨婆,你小时后我还抱过你呢!来来来,吃吧”,冬冬看着那只红红的糖公鸡实在忍不住了,就吃了起来。>老太婆走到树林里一幢小屋子前,打开口袋,把冬冬叫了出来。>冬冬走进小屋子一看,哈!又对小猴和冬冬说:吃吧,吃吧,吃得胖胖的。

  5. 心里难受的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时候,我沉默著一句话都不说,因为我无力诉说。用天真与无知来逃避这世间的风风雨雨。

  6. 英文个性签名大全2017最新版的-感人的情话

    Thereisnolovequeenoftheworld.女王的世界里没有爱情。Ourfirstappearanceofagingbutisneverdesperateaggressiveshare.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Iwanttobeyourbride.我想成为你的新娘Letthetimetellthetruth.任由时间说真话Bethebestversionofyou.做最好版本的你。IthinkIfallinlovewithyouThereisgraveThereis

  7. 夏天用马齿苋泡水,经常喝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所以,在夏季人们会喜欢用马齿觅泡水喝,预防疾病保健康。那么,在夏天喝马齿觅水,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在中医理论中马齿苋是寒性的,功效是祛湿止带,清热解毒,适合体内火气大的人常喝。而且,马齿苋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可以去除湿气。虽然马齿苋是寒性,但是用量小对身体无害,一旦剂量用多了,就会出现拉肚子,肚子疼的情况。此外,马齿苋还是70多种药食同源食物中的一种,吃法有很多。还有,夏天没有比喝马齿苋水,更养生的了。

  8. 此人曾「 ”出卖”晁盖,后来救了梁山13名将领和5000士兵

    不过,许多人都盯着他出卖了晁盖这一个黑点,看不起他,实际上这不能怪白胜。另外,白胜在上梁山后,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过梁山十几位头领及五千军士。先说出卖晁盖事件晁盖等人劫走了生辰纲之后,没躲着藏着,就在晁盖的庄子里呆着呢。济州府尹因为被蔡京勒令限期破案,所以把火撒到了何涛身上。

  9. 梦见洪水泛滥后救人

    周公解梦梦见洪水泛滥后救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洪水泛滥后救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女儿被迷奸

    周公解梦梦见女儿被迷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儿被迷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