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 *** 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停止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将一·二八事变作为地方事件解决。但在整个事变过程中,日军投入兵力最多时只有7万余人...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 *** 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停止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将一·二八事变作为地方事件解决。但在整个事变过程中,日军投入兵力最多时只有7万余人,没有将侵略战争进一步扩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此时中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贸然扩大侵略。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民 *** 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进行抵抗,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中国 *** 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国各方面也纷纷发出通电,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要求采取行动抵抗日本侵略。各大中城市纷纷召开各界抗日救国大会,举行 *** *** ,参加阶层之广和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上海、北平等地工人不断进行反日 *** 。各地大中学生则 *** *** ,发表通电,进行抗日宣传,建立抗日团体,组织抗日义勇军。全国各城市的爱国工商业者也起来 *** 日货、拒收日钞,拒绝与日商买办往来,并要求 *** 对日经济绝交。 *** 和 *** 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动摇,一部分 *** 军政人员也深明民族大义,提出各项抗日主张。在全国性反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一·二八事变爆发,激起了中国人民更加无比的愤怒,使已经蓬勃发展起来的反日浪潮如火上浇油;迅速走向 ***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没敢大规模增兵扩大侵略。
其次,当时国际形势对日本十分不利。上海是当时东方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不但是四大家族的统治中心,也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最集中的地区。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危害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因此欧美列强采取了不同于九·一八事变时的态度,纷纷对日本施加压力。1932年2月2日,英、法、美、意四国联合提议中日双方停火,并谴责日本违背了国联盟约、非战公约等国际公法;英美还共同 *** 日本使用公共租界作为作战基地;英国增兵上海,军舰达10艘,兵员6000余人;美国几乎将其在亚洲的全部军舰集中上海,达17艘之多;法国在上海的兵力也增至3000余人。国联还决定在3月3日召开日内瓦缩军会议时召开特别大会讨论上海问题。而这时日本不但进攻上海受阻,而且对东北的占领也尚未巩固,因此日本十分担心因列强于涉而导致鸡飞蛋打,两头落空。日本内大臣牧野伸显说:“如果我国在上海失败了,则满蒙问题也将统统化为乌有。”藏相高桥也说:“如果在各国中孤立了,是否连迄今苦心经营的满蒙结果也会丢得一干二净?”
第三,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 *** 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九·一八事变时的抗战措施。日军进攻上海,不仅直接打击了四大家族的统治中心,也严重威胁了中国首都及主要的经济区域长江中下游的安全。此时国民 *** 虽没有真正下决心坚决抵抗,但对日本侵略也采取了一定的防卫措施。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被任命为军事委员,统管“对日作战”,并发表“自卫宜言”“告全军将士书”等文告鼓舞士气。1月30日,国民 *** 和 *** 中央党部宣布迁移洛阳办公。蒋介石在2月1日又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长期性”“全国性”的抗日作战计划,划分全国为四个防卫区和一个预备区,共有兵力240万人。并于2月5日增派以张治中为军长的第五军增援上海。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已不可能像九·一八事变那样轻易取胜,只好将战争限定在一定限度内,适可而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