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中国第一颗原...就是在那这一天爆炸成功。由此,全世界记住了中国,也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钱三强。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中国第一颗原 ... 就是在那这一天爆炸成功。 由此,全世界记住了中国,也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钱三强。 钱三强被誉为「 ”中国原 ... 之父”,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的品性与成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了解并敬重。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钱三强出生在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当时,钱三强的导师正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 钱三强成功得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与他的妻子何泽慧院士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由此获得了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之后,他与妻子商议,毅然放弃在国外的先进设备与优越条件回到了祖国任教。 披星戴月,只为培育更多人才。 1948年,钱三强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后又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领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为重新筹建学部,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不仅主持起草了多项文件,还为学部注入了新鲜血液,该学部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学部的建立,也让我国以后实行院士制度有了一定的基础。 钱三强还为祖国努力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当时他为了祖国的语言,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他注重发挥青年学子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思考,与他们一同讨论问题,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为国家科研队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被称为「 ”中国原 ... 之父”,却极力拒绝。 1964年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 ... 与中国第一颗氢弹分别爆炸成功,此时起,钱三强就被冠以「 ”中国原 ... 之父”之名。 可是面对这样的荣誉称号,钱三强本人却没有展现出来「 ”好脸色”,并且极力反对。 「 ”中国原 ... 研制成功绝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可见,钱三强并不想独揽这一份功劳,他知道这是他们一同做出的贡献,他不能忘记与他一同付出的同事。 将集体主义放在首位的他还说,「 ”外国人往往看重个人的价值,喜欢用‘之父’、‘之冠’这类称谓,中国人还是多讲点集体主义好,多讲点默默无闻好。”正因为这样的品性,钱三强才被人记住,钱三强将他那课赤诚火热的心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与人民。 正是有像钱三强这样的科学家存在,中国的科学事业才能取得日新月异的突破。
本文标签:钱三强科学学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