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人们常说做事要「”一鼓作气”,意思是要趁锐气旺盛之时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才能成功。「”一鼓作气”是个成语,它与古代的一个战争故事有关。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发生战争。曹刿(ɡuì)陪同鲁庄公出征,出谋献计。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对峙。齐军擂鼓呐喊,准备进攻,鲁庄公正要下令击鼓出击,曹刿劝阻说:「”先等一等。”于是,鲁军没有擂鼓,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鼓准备进攻;曹刿还是让鲁庄公按

人们常说做事要「 ”一鼓作气”,意思是要趁锐气旺盛之时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才能成功。「 ”一鼓作气”是个成语,它与古代的一个战争故事有关。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发生战争。曹刿(ɡuì)陪同鲁庄公出征,出谋献计。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对峙。齐军擂鼓呐喊,准备进攻,鲁庄公正要下令击鼓出击,曹刿劝阻说:「 ”先等一等。”于是,鲁军没有擂鼓,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鼓准备进攻;曹刿还是让鲁庄公按兵不动。齐军又擂了第三遍鼓,这时曹刿才说:「 ”以进攻了。”鲁军这才擂鼓发令,士兵奋勇争先,一下将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获全胜。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非常奇怪,问曹刿:「 ”为什么齐军擂第三次鼓时,你才让我军擂鼓进攻?”曹刿解释道:「 ”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敌军勇气枯竭,我们却勇气十足,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这就是「 ”一鼓作气”的来源。 从 ... 策略上说,「 ”一鼓作气”使用的是疲兵之计。疲兵计,就是以逸待劳,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不直接进攻,坚守阵地,消磨敌人士气,等敌人士气低落时,寻找最佳战机,一举破敌。在曹刿之后,也有很多这样的战例。 战国后期,秦王嬴政命令大将王翦率兵灭楚。楚国大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与楚军对垒后,王翦使出「 ”疲兵之计”,只是专心修筑营寨,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项燕也认为秦军只是防守自保,不会进攻,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 ... 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很快消灭楚军的主力部队,连大将项燕也战死。随后,楚国便被秦国灭亡。 东汉末年,刘备与曹操两大 ... 集团交战,争夺汉中。刘备手下大将黄忠率军与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对垒。黄忠采用谋士法正的「 ”疲兵之计”,任凭夏侯渊率军如何挑衅,始终坚守不出,直到曹军士气疲惫,黄忠突然发动进攻,势不可当。曹军大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 ... 。随后,曹军失去优势,只得撤退,刘备占据汉中。定军山之战奠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战。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戏曲电影《定军山》中饰演黄忠。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标签:历史曹刿黄忠王翦鲁庄公东汉西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