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金刚经持验录(七)

第六篇 救 ... 戮一 金刚和尚唐朝时,秦宗权兴兵作乱,蔡州有个人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深受人们尊重,他被秦宗权胁迫派作奸细,令他到黄州潜伏探事。>他到达黄州不到十天,就被人密告查获,当时宋汶任黄州刺史,闻悉大怒,下令将他斩首。>当他被缚送往刑场,行刑前,宋汶接到属下报告,加官的特使即将来到,手下禀告说:‘加官是值得庆贺的喜事,不宜施行 ... 戮。’宋汶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暂停行刑。>过了一个月,使臣还没有到,于是再度下令行刑,当他被提出时,又传来加官使已经入境的消息,只好再度停刑,暂予禁锢。>宋汶送走加官特使后,又将他提出,准备行刑,刚好一位将领进入衙门,看到宋汶要斩决奸细,遂向宋汶进言道:‘黄州这地方,兵强马壮,城堡坚固,那怕奸细潜伏?我仔细观看这位奸细的相貌,颇为慈祥,不可能是乱党,似乎是被叛军胁迫而不得不屈从,不如饶他一命,也可以显出您的宽大。’>宋汶想了一想就点头答应,命人剃掉他的头发,并且在头上加了一副钳具,叫他出去化缘,以便建造开元寺。>他头上带着钳具,到市集人多的地方去化缘,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将建寺所需的款项募足。>当开元寺即将完成时,宋汶梦见八大金刚向他说:‘负钳的和尚如此苦行,已将建寺的款项筹足,而开元寺也即将落成,你何不除去他头上的钳具,以表扬他的善行呢?’>得此异梦,再加以前三次临刑之前,每次都在最后一刻,因故逃过一死。宋汶认为这绝不是巧合,分明是金刚护法暗中救护所致,对于佛法的灵奇,深感不可思议,内心极为叹服,立刻命令部属将他头上的钳具卸除,并以殊礼招待他。从此黄州的人都尊称他为金刚和尚。>二 口生莲花>宋朝淳熙元年,扬州府承局周兴,自幼每日持诵金刚经一卷,不论公私如何繁忙,必定抽空持诵。>有一次,他奉太守莫濠之命,携带钱币、丝料、沉香及寿烛等献礼,大约价值一千多贯,要往朝中向显贵祝寿。>到了瓜洲渡,周兴投宿在郁三所开的客店中。郁三夫妇看到周兴的行李沉重,遂起了贪念,与哥哥郁二计谋,在三更时分,入房将周兴打死,抬到离店约有五里的地方,将尸体埋在路旁,并将周兴所带的行李及财物尽行劫走。>周兴因为超过回报的限期,仍未返回扬州府向太守覆命,被误为携款潜逃,他的妻子因此被官府监禁于狱中。>太守多次派人前去找寻,始终找不到周兴及他所携带的财物。后来,太守奉召前往朝中,带着左右侍从起程,到了离瓜洲渡尚有五里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朵莲花拦阻于路上。太守令侍从将莲花折断,手下虽然用利刃劈砍,仍然砍不断,太守觉得很奇怪,遂命人就地挖掘看看,挖到约四五尺深时,突然看到一具尸体,原来莲花是从死者的口中长出。>众人将死者抬出,仔细端看,死者的眼睛轻轻地眨了一下,再详加熟视,竟是去年失踪的周承局,于是太守命人将他搀扶到附近的人家,用粥汤慢慢调理。>到了次日,周兴才能开口说话,他说:‘我带着祝寿的献礼,投宿于客店中,遭郁二及郁三谋财害命,我被他们打死掩埋,至今已有十八个月了。’>太守一听大惊,赶忙问说:‘你为何能够不死?又不觉得饥饿呢?’>周兴回答道:‘这都是我以前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力所致,我被埋于地下,宛如在梦中,看到一位金刚神,将一朵莲花插在我的口中,所以至今仍然不觉得饥渴。’>听完周兴所说,太守不禁肃然起敬,合掌再三赞叹说:‘我曾听闻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一直未能深信,经你这么一说,才知金刚经有如此神力,真是佛法无边!我深感惭愧,已将你的妻子监禁年余,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想平日所审理的案件中,必定有不少是冤枉的。’>太守立刻行文扬州府官,将周兴的妻子尽速释放,并且差人将郁二及郁三夫妇逮捕。他们知道无法隐瞒,只得招认出确实在三更时分,打死周兴,再劫走他所有的财物。>真相既得大白,太守遂将全案的经过具文奏呈皇上,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周兴承佛法不可思议的功德力,所以神天守护,遂得死而复活,善行殊堪嘉许。郁二及郁三谋财害命,罪孽深重,如果予以宽贷,惟恐以后再阴谋害人,应一并予以重杖处死,郁三的妻子脊杖二十,充军海外,永不放还。’>观看此事,周兴身死埋于地中,口内尚生莲花,则至心持诵经卷者,一心不乱,其身坐莲花台,又有何疑?>再从这篇故事看来,周兴所受的冤屈,得以真相大白,皆是佛菩萨暗中护佑,才得免于死亡及饥渴。何以周兴掩埋于地下年余,却未被来往的行人发现,一直要到太守赴京的途中,才从地面出现莲花,终得洗雪沉寂年余的冤屈,其中原因何在?>我总认为佛菩萨为了开示教化,启人敬信之心,令太守亲见其事,故冥冥中如此安排。要不然,若经由路人发现相救,再由周兴面报太守,所谓‘眼见为凭’,太守未能亲见,自然不会如此深信。当然,最后也不会达于圣听,使灵迹彰显于世。故吾等今日能有此胜缘听闻佛法,如果不能闻而起信,进而努力修行,岂不辜负佛菩萨的谆谆教诲!>三 金刚神护城>宁勉,唐朝云中人,虔奉佛法,常持金刚经。>他年少勇武,善于骑射,天生神力,不用兵器就能力格猛兽。北都守嘉许他的神勇,命他署理衙将,率领四千士卒,驻守飞狐城。>这时,蓟门元帅骄悍跋扈,拥兵造反,下战书到京城。唐文宗大怒,立刻诏令北都守予以讨伐。>京城的诏书尚未到达,而蓟门大军已经出发,趁着夜晚攻打飞狐城。>蓟门的大军来势汹汹,钲鼓惊天震地,飞狐城内,人心惶惶。城中推派父老来向宁勉进言道:‘蓟门大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现在已经兵临城下,情势甚为危急,我们希望赶紧弃城逃亡,要不然被他攻陷,就后悔不及了。纵然天子英明神武,也不能为我们雪冤啊!’>宁勉自忖:手下的兵力固然抵抗不住来袭的贼兵,若是听从城中父老的建议,未奉诏书,怎可擅离职守?如果坚壁固守,一旦被攻陷,又担心全城人会悉遭屠 ... 。>正当宁勉犹豫不决,忽然接到手下禀告说:‘贼兵已经溃败,有的放弃武器,现在都在城下。’>宁勉不敢相信,立刻登上城墙察看,这时月色皎洁,他看到贼兵奔驰逃遁,跌倒失足的不可胜数,好像有大军在后面追赶似的。宁勉大喜,命令手下打开城门,驱逐贼兵,并虏获很多兵器盔甲。>宁勉亲自予以审讯,那些俘虏说:‘我们看到城上有四位二丈长的巨人,威武严峻,张目怒视,非常可怕,巨人袒胸露臂,手中拿着利剑,我们看到之后,都惊惶失色,赶紧逃走,那里还有斗志呢?’>此时,宁勉才知道,这是金刚神显灵相助,才救了全城。宁勉后来曾任御史中丞,又任清塞副使。>四 兖州将军>唐朝乾符年间,兖州节度使崔尚书,执法非常严峻。有一个军将,召集时不到,崔某大怒,于是下令在衙门就地问斩。该军将被斩后,身体的颜色丝毫没有改变,大众颇觉惊异。>当天晚上三更时分,那位军将见到自己躺卧于街上,就走回家中,妻儿一见到他,非常惊骇,以为他是鬼魂,军将告诉妻儿说:‘我刚被斩决时,如醉如睡,也不知身在何处,没有任何痛苦,到了半夜,感觉身在街道中,于是返回家中。’全家人惊喜万分。>隔天早上,军将进入衙门谢罪,崔尚书惊骇莫名地问道:‘你究竟会什么幻术?否则怎能不死呢?’>军将回答道:‘我不会什么幻术,只是从小持诵金刚经,每天念三遍,昨日因为诵经延迟,才过期报到。’>这时,崔尚书心中的疑问才稍为消除,继续问道:‘还记得斩决时的情形吗?’>军将说:‘我被押出衙门后,感觉身在醉梦之中,一切都不复记忆。’>崔尚书又问道:‘你平日持诵的金刚经,现在何处?’军将答说在家中的佛橱经函之内。崔尚书命他立刻回去取经。>军将取回之后,打开经函一看,见到五色毫光从经中射出,经卷已经分成两段。崔尚书惊异万分,深自悔过,不停地安慰军将,称赞他诵经的功德。>崔尚书说:‘我给你一笔钱,写金刚经百卷,请延寿寺的僧众诵念,也可忏悔我的罪业。’诵毕,仅留存十卷于延寿寺供养,其余的则施送受持。现在兖州延寿寺门外,就是军将被斩决的地方,斩断的经卷仍旧保存着。>五 沈海底的富商>唐朝有个富商,诵念金刚经,持之以恒,每次都将经卷随身携带。有一次到外国去经商,晚上住在一个海岛上,同行的商人觊觎他的财富而把他 ... 死,装在一个笼子里,同时缚以巨石,连同经卷一同沉入海底。>黎明后,那一伙商人驾船离开海岛。那座海岛上有一僧院,僧众们到了晚上,都听到海底传来念诵金刚经的声音,觉得非常奇怪,派了一个善于游泳的人潜入海底,捞起了一个大笼。>这位富商爬出笼外,告诉他们说:‘我被同行的商人谋 ... ,沉入海底,我不知道是在笼子里,只感觉好像身处宫殿中,时常有人送饮食来,非常安乐自在。’>岛上的僧众听了之后,赞叹不已,知道这是金刚经的灵验,商人就在该僧院削发出家。>六 胡僧施药>唐朝大历初年,崔宁镇守西蜀时,有个英勇的部下,名叫张国英,时常持诵金刚经。>这时,杨林造反。有一天两军交战,国英被箭射中腹部,箭镞深入肉中不能拔出,医生认为一定会死。当天晚上,国英梦见一位胡僧,拿了一个药丸给他吞服。次日早上,箭镞竟然自行滑出,疮口也很快就愈合了。>七 三刀法师>三刀法师,唐朝庐陵人,俗家姓曹,原名伯莲,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他自幼奉佛茹素,平日持诵金刚经,随时将经放在竹筒内佩带身上。>安史之乱后,剌史刘宁征兵甚为紧急,曹某被派为军中小将,不幸战败亡命而被捕,判处 ... 。斩首时一连用了三把刀都先后折断,脖子却丝毫无损。刘剌史感到非常奇怪,问他有何法术?>曹说:‘我志在出家,平日诵念金刚径。’>刺史问他金刚经在何处?他说:‘被捕时不慎遗失。’刺史派人寻找,果然在数百步外找到了一只竹筒,上面赫然发现三条刀痕。>刘宁赞叹不已,便赦免了他,并将此事奏闻皇上,皇上赐号‘三刀法师’,敕住本郡龙泉寺。>八 乱箭百发,安然无恙>唐朝时,浙西府有个官吏名叫徐己,杭州人,家中非常富有。他每天五更就起来持诵金刚经,直到三卷诵毕,才去衙门,从不停辍。>有一天,一百多个盗贼到他家抢劫,将徐己捆绑起来,准备将他乱箭射死,徐己说:‘我是金刚不坏身,看你们能对我怎么样?’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看到佛陀出现在虚空中,盗贼们射向徐己身上的箭,百无一中,徐己则安然无恙。>盗贼惊异万分,遂问徐己说:‘你究竟会什么法术?要不然我们射出的箭,怎么射不中你?’>徐己说:‘我那里会什么法术,只不过是每天持诵金刚经,有三宝护法暗中保佑,你们岂能伤害到我?’徐己劝他们不可继续为非作歹,早日改过向善,以免遭到恶报。这群盗贼亲见佛法的不可思议,又受到徐己的感化。从此弃邪归正,不敢作恶了。>九 脱枷后,颈上放光芒>唐朝,长安县有个死囚,在狱中四十多天,不停地持诵金刚经。行刑那天,刚把颈上的枷锁取下,颈部竟放射出长数十丈的光芒,照耀了整个长安县。县令遂将上情奏报玄宗,玄宗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十 五色圆光护体>陈哲,唐朝临安人,家住在余杭,平日持诵金刚经。>广德初年,草贼朱潭率众入侵临安,陈哲携带细软,正准备逃往他处,不幸刚好碰到他们,草贼争相拿剑刺他,每次砍下,都看到方圆五六尺的异光,保护着陈哲,因此屡剌不中。>草贼惊叹的说:‘你真是个圣人!’于是相率离去。>十一 策内无名>隋朝仁寿年间,杜之亮任汉王谅府的参军。谅在并州举兵造反失败,之亮及所有的僚属都被关入狱中,之亮恐惧万分,日夜涕泣。>有一天,之亮梦见一个和尚告诉他说:‘你只要持诵金刚经,就可以免除此厄。’>天亮后,之亮恳求狱卒请得此经,利用寝食之余,不停地持诵,从未懈怠。>不久,传来即将行刑的消息,当时所有被捕的官吏,知道随时就有 ... 身之祸,个个惊惶失措,垂泪悲泣,但之亮毫无恐惧,仍一心持诵。>行刑时,被喊到名字的都被抓出砍头。但是名册内没有之亮的名字,因而幸免一死,过了不久,杜之亮就被释放。唐朝显庆年间,之亮卒于黄州剌史任内。>十二 殿前获宥>萧瑀,是梁武帝的玄孙,隋朝时,任官至中书令,封宋国公,他的女儿为炀帝皇后。萧瑀笃信佛法,常持金刚经。>萧瑀因为提议讨伐高丽,不合圣意,他和贺若弼及高颖都被监禁候审。萧瑀在禁所八天,念金刚经七百遍,隔天身上的枷锁突然自动脱落,看守的人大惊失色,赶快又把枷锁套上。到了殿上,只有萧瑀一人获得赦免,其余二人受到重罚。>他获释回来后,撰写般若经灵验十八条,又雕刻檀香宝塔,用来贮存经典,塔高三尺。有一天,忽然在庭院看到一尊钰石的佛像,将之供奉塔中,获得舍利百颗。贞观十一年,曾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十三 神人嗔目>唐朝永泰初年,朔方节度史张齐丘,虔信佛法。他每天清晨起来,必定在佛前念金刚经十五卷,数十年来从不懈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金刚经持验录(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3.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七种果菜能解毒

    绿豆性寒味甘、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对重金属、农药及各种中毒均有防治作用。胡萝卜不仅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增加人体的维生素,且含有大量的果胶,与汞结合后能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除,是有效的解毒食物。樱桃是目前公认具有祛除人体毒素及不洁体液的水果,对肾脏排毒也具有相当的功效,且有通便的功用。无花果富含有机酸和多种酶,可清热润肠,具有助消化、保肝解毒的功效。

  2. 刘腾金蝉脱壳计

    魏州城外晋王李存勖的军中,好战的晋军士兵,与南梁魏州驻军刘腾军交战了几场,很是占了点便宜,便觉得南梁军软弱可欺,愈发猖狂了。可是公开撤军势必引起晋军怀疑。于是他想出了这个借驴的“金蝉脱壳”之计。>刘腾首先让士兵把毛驴牵到城墙上,训练它们像卫兵一样来回走动。接着,刘腾又让卫兵用喂马的草扎成草人,绑在驴背上,又在草人身上插好旌旗。

  3. 梦见椭圆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椭圆形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头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见圣像后面的椭圆形,代表了圣圈、生命的轮回,你的遭遇让你已经大彻大悟,不再为虚心而烦恼。梦见椭圆形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4. 02 佛陀是创世主吗

    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

  5. 牌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牌”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牌”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挂印悬牌——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十二...

  6. 清朝名臣张廷玉为何最后身败名裂?乾隆是怎么给他下套的?

    乾隆是怎么给他下套的?经过这一交权,张廷玉多少放松了一些之前紧绷的神经。于是,乾隆慨然应允,并宣布暂停张廷玉一系官员的升转。乾隆当场斥责张的行为,面对众人,张羞臊极了。此时,张廷玉已入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九卿的决定,成为了压垮张廷玉的最后一根稻草。通过折磨张廷玉,乾隆成功的强化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大,乾隆又宣布允许张配享太庙。

  7. 3次支持日本侵略中國,此國與中國無冤無仇,後來慘遭瓜分

    3次支持日本侵略中國,此國與中國無冤無仇唯一支持日本入侵中國的國家,波蘭,波蘭在近代史上就像一個小丑,三次公開跳出來支持日本入侵中國,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和蘇聯肢解。直到現在波蘭仍然是一個在歐洲沒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次在1919年的巴黎會議上,北洋當局作爲一個勝利的國家參加了會議,並要求日本從中國的土地上撤軍。當時,顧維鈞大使慷慨激昂的演講贏得了大多數中小國家的同情,甚至像美國,英國和

  8. 焦金流石是什么意思?

    【拼音】jiāojīnliúshí【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例子】无【相关】百度“焦金流石”

  9. 中国人不大熟悉的将军领导——越南四星大将文进勇

    讲起越南的将军,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被称为奠边府之虎的武元甲。可说抗法战争武元甲是首功,当时还被誉为越南的朱德。而在抗美战争及以后的军事战争中,主要是一位中国人不大熟悉的将军领导,那就是文进勇。越南战争中北越军,尤其是胡志明去世后,文进勇的在军中已完全取代武元甲。嘴周率军攻陷南越首都西贡使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正式统一。之后长达十年的两山战役中,文进勇一直是越军指挥。

  10. 关于诸乐三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诸乐三春华秋实,桃李遍及海内外,艺术生涯坎坷,但为振兴中华发扬传统绘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直至寿终。诸乐三先生十九岁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就读,拜缶翁为师,成为吴昌硕入室弟子,于课余攻习书画篆刻。翌年日陷上海,拙巢先生避地故乡江阴,敌伪迫任维持会长,抗斥不屈,英烈殉于敌人刀下。所作《攻关》、《梅花小寿一千年》、《平安》、《百花齐放》等印,于中日书法篆刻联展中颇得好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