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海员会得坏血病 郑和船队却不会? 郑和船队的损耗情况目前已经难以探查郑和船队的成员,之所以没有大面积出现坏血病的情况,主要可能是因为记载的片面造成的。真正容易让欧洲海员患上坏血病的航线,都是前人基本难以涉足的区域。这也是大航海时代早期,欧洲人希望在各大洲设立商站或小型堡垒的原因。郑和船队走这些超远距离航程一样会大量出现坏血病所以,郑和的船队没有大面积患上坏血病,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最安全的地方航行。
历史上的今天7月11日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在608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有一天,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和慢八撒,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1848年7月11日英国滑铁卢车站正式通车在165年前的今天,1848年7月11日,英国滑铁卢车站正式通车。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真的寻找建文帝吗 是谁确实如此吗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史·郑和传》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难道郑和真是为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吗?>那么,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何目的呢?>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大明海上贸易最为繁盛的时期。>综上所述,郑和远航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强大,传递大明希望和平的信息。>正是有了郑和的七下西洋,才书写了中国航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了世界航海的奇迹。
旧港宣慰司:明朝海洋战略背后的统治逻辑 旧港宣慰司:明朝海洋战略背后的统治逻辑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活动,往往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海上扩张的另一种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位于今天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宣慰司。只是相比更南方的旧港宣慰司来说,以上两个地方的重要性都要弱了不少。源自印度东南部泰米尔地区的朱罗王国,也通过突袭和占据旧港,一度控制了整个海洋的主要贸易航路。但已经在旧港当地站住脚跟的华人势力,却不愿意成为满者伯夷治下的弱小团体。
兰台说史•被烧毁的复原郑和宝船是否符合历史? 据了解,该艘木质仿古福船在2016年初开始建造,由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设计学院设计。失火现场这艘复原古福船的焚毁令人惋惜,而在此背后,却引发了一些疑问,船长45米、宽12米,这个数据与大家映像中郑和宝船的大小尺寸相差太大。这艘古福船真的符合历史上郑和宝船的规格吗?烧掉的船究竟可不可惜?而这一记载,被认为出自曾经跟随郑和航海的翻译马欢所著《瀛涯胜览》中的记载。
郑和远航下西洋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郑和下西洋到底做了哪些事?是亏了还是赚了?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这七下西洋,又都做了些什么?但陈本人侥幸率残部逃脱,数月后,郑和的海军还是设法将陈祖义等人俘获,带回南京处决。此事在当时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政绩,体现了明初对海外诸国外交方针已初步实现的重大事件,受到了朝野和民间的广泛称颂,迎接麒麟的仪式盛况空前。>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
历史上的今天7月11号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在611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有一天,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别使命,经过充分准备,各方面都就绪之后,选定吉日,启程远航。郑和此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相互间的了解,发展了海外贸易。
与海为敌:被郑和舰队撞沉的中国商业文明 远航归来的郑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在官方的史册中,陈祖义伏诛被看做是大明王朝扬威异域的一大胜利。语焉不详的中国正史,多称他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武装团体。据说,海盗习气不改的陈祖义,竟然打起了郑和舰队的主意,阴谋夺取满载宝物的郑和宝船。马欢作为郑和的助手,绝无必要为陈祖义粉饰开脱,因此,在彼此矛盾的史料中,马欢的记载应该更为可靠。史料没有记载郑和舰队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