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细数大唐的文人墨客,读诗如读历史,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一般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这四个阶段。 玄武门之变前,便是初唐,那时候整个唐朝就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只等待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升起,便能优雅地盛开了。 ... 登基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便是盛唐,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盛唐的话,那便是一个包容万千、纸醉金迷的时代。 安史之乱后便进入了中唐,这时的唐朝日渐衰微,人民的生活状态不复从前。直到黄巢之乱爆发,唐朝正式进入晚唐的阶段,一个蓬勃闪耀的时代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国著名美学家王国维曾经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艺术。唐朝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诗人们写作的内容和情感也大有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们读郦波老师的《唐诗简史》便能体会到了。 在唐诗盛行之前,齐梁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是骈文,它注重对仗和声律,好用典故,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读来让人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是词不达意。初唐时期,许多文人开始进行革新,反对这种迂腐的写作方式。 在这之中,名声最大的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被合称为「 ”初唐四杰”,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便能体会到王国维所讲的那种「 ”初发芙蓉”的清新自然之美。 在「 ”初唐四杰”中,王勃是向来排在第一的,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向朝廷上书,因为才情出众,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被破格录取为朝散郎,可以说是「 ”自古英雄出少年”了。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王勃起笔先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在送别友人的时候,两人惺惺相惜,因为他们都是在宦海之中沉浮的人,所以非常理解这种分别的痛苦,这其实是送别诗的常见开头,我们常读到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的也是同样的离愁别绪。 但是,王勃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不尽相同,我们且看后两句,他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在对友人说,我们不必为今天的离别忧伤,因为四海之内都是你的知己,我们就是相隔千里,也如同友邻那般亲密,所以千万不要做小儿女态,不要泪湿佩巾,要相互鼓励,为自己的人生书写辉煌。 我们暂且不论王勃后来的人生际遇,就光是这两句诗,便能看出初唐时期的王勃是一个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他的气势与胸怀,正是打开盛唐气象的那把钥匙。就像是春天含苞待放的花朵,马上就要在朝阳中摇身一变,成为一朵绚烂的玫瑰了。 除了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胸怀,初唐时期,还有另外一位诗人,也站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那就是写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这首诗非常简单,只有短短两句,但是其中却蕴含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博大思考。 陈子昂在诗中写,「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他并不是在讲自己独自登高、凭栏望远时,觉得形单影只,十分寂寞,而是当他看到天地悠悠,想到古往今来,突然生出的一种「 ”渺小感”,是一种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 自古以来,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 ”孤独者”,屈原的「 ”举世皆浊我独清”,阮籍的「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都是圣贤者的寂寞,陈子昂也是如此,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因为自己的凄惨遭遇而难过,而是当他思考宇宙和历史时,被那种巨大的虚无感所击中,体会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苍茫感。这也与初唐的时代风气相符,这个开明、自由的时代,也为诗人带来了更自由、更开阔的思想,毕竟,对宇宙的叩问才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到了盛唐,那是一个天上的云都绣着金边的时代,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在诗歌创作上,也是一个「 ”百花齐放”的时代。无论是边塞诗,还是抒情诗,都有长足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也很符合盛唐的风采。 当然了,要说到盛唐诗人,李白绝对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后世将李白称为「 ”诗仙”,主要是因为他身上那种不拘一格、豪放洒脱的气质,就像是一个脱离了尘世的谪仙。 年轻时的李白,带着自己的好朋友高适、杜甫四处游历,过得十分潇洒,同时也有很宏大的人生志向。毕竟,用自己的学识报效朝廷,这几乎是每一个士大夫的理想。 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中写「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思是说,朱买臣曾经因为不得志,被自己的妻子看不起,但是现在,我不会和朱买臣一样窝囊,我即将西入长安,建功立业。这个时候的李白,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才学也十分自信,还曾经立志要「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盛唐时的李白,是那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浪荡游子,也是那个「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有志青年,更是那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深情恋人。无论是哪一个李白,都是带着一种飘飘欲仙的气质,有时候我们分不清,到底是盛唐造就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就了盛唐。 说完李白,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李白的「 ”头号粉丝”杜甫了,他们两个被后人合称为「 ”李杜”,但是写作风格却完全不同,如果说李白是绝对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么杜甫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言人了。 一开始,杜甫也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充满了热情和斗志,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国家大事,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里,他写「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从这两句里,我们就能看出杜甫对于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一个爱国青年的形象立刻丰满了起来。 但是后来的杜甫,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这个过程。所以,处在唐朝鼎盛时期的杜甫,还有那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但是到了晚年,就只剩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痛了。 杜甫在《登岳阳楼》这首诗里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个时候的杜甫,已经浑身是病,离人生大限不远了,他站在岳阳楼上,看着奔流的江河,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来,不免有些悲凉。 诗的后两句则从写景转到抒情,大家要知道,这里的「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绝对不是夸张,而是杜甫对自己真实生活的描述,当时,吐鲁番大军两次入侵,唐王朝战乱四起,曾经的太平盛世已经不在了。 从杜甫开始,唐朝开始由盛转衰,诗歌的创作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安史之乱后,国家已经不再有像 ... 那样贤明的君主,许多士大夫有一腔的豪情壮志,但是却报国无门,仕途不顺让他们备受煎熬,便催生出了一大批带有挣扎和痛苦的诗歌来。 想必许多人小时候都背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吧,「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听起来这是一首非常清新悠远的诗,就像王维那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生活状态,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但就是这样的贾岛,后来却写出了《剑客》这样带有强烈幽怨、甚至是愤恨的诗来,这不免让人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贾岛的人生状态呢? 据传,贾岛原来是个僧人,后来因为在大街上作诗,冲撞了韩愈,韩愈见他是个有才学的人,便引荐他去朝廷做官,贾岛这才还俗,进入朝廷的功利场去了。 但不幸的是,贾岛没有赶上好时候,等他决心出仕的时候,唐朝已经到了中唐时期,政治光景很差,他一直努力求取功名,但却屡屡受人排挤,在这种不得志的状态下,写出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样的诗句来。 他在这首诗里说,自己用十多年的光景来打磨一把绝世好剑,但还一次都没用过,今天他要把这把剑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普天之下谁遭遇了不公正的事,他都能帮别人解决。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出,贾岛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自信,而且一直想要为社会作贡献,可见,他这一颗火热的心,即使遭受了政治严冬,依然是十分热烈的。 或许有人会问,贾岛的政治生活这么不顺利,为什么不返回深山做自己的和尚呢,归隐山林不照样能写出优秀的诗歌来吗?但或许对贾岛来说,他因为不屑于向权贵低头,多次科考不中,但依然没有对政治彻底失望,或许他心里还在期盼有第二个「 ”贞观之治”,他还能像自己诗里的那个「 ”剑客”一样,斩尽天下不平事。 在中唐这种人生夹缝里苦苦挣扎的人,除了贾岛,还有另一位著名的诗人,那就是刘禹锡。刘禹锡和贾岛比起来,命运更坎坷一些,他一生都在被反复提拔又反复贬谪中度过,但他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即使遭遇了自己的政治集团倒台、皇帝被迫禅位等事件,依然对政治持有积极态度。 这一点我们从他的诗中就能发现,刘禹锡第一次被贬谪是因为「 ”二王八司马”事件,过了十多年后,朝中人觉得他还是很有才华的,就将他召了回来,他便提笔写下「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这些新贵不过是我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着阿谀奉承才走到今天的位置的,根本不值一提,这种无情的讽刺让当时丞相武元衡十分生气,说刘禹锡讥讽朝政,贬的不够,再接着往下贬。 朝堂上的事情起起伏伏,又过了十几年后,刘禹锡再次返回了京城,他立刻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与当年的那首《玄都观桃花》相对应。他在诗中写「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意思是说你看这世事多变,大浪淘沙,如今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又回到长安来了,当初我的那些死对头又去了哪里呢?刘禹锡寿命很长,这个时候,当初贬谪他的那些权贵很多都已经逝世了。 就在这次返回长安的路上,刘禹锡遇到了白居易,两人相谈甚欢,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遭遇感到痛心,觉得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却多次被贬谪,是十分不公的,但刘禹锡却写了一首《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回应白居易,他在这首诗中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自己的人生在官场的斗争里浪费了二十三年,确实是令人痛苦的,但是在下一句就转变了情绪,「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说即使过往有很多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将来还是会千帆起、万木春的。 由此可见,当别人对刘禹锡表达同情和惋惜的时候,他没有和别人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反过来鼓舞对方,难怪白居易也说刘禹锡的诗「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意思是刘禹锡的诗让白居易自己也要「 ”避让一头”。当然了,刘禹锡的诗自然是好,不过白居易这句话也是自谦,要知道,白诗对于唐诗的贡献也是不可小瞧的。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刚到长安,就被韩愈小瞧,说是「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是当他看了白居易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后,就立马改口说:「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说能写出这么精彩的诗来,肯定有能力在长安站稳脚跟。 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著称,在当时他的读者群很广,对唐诗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实,读白居易的诗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文字虽然简洁,但背后蕴藏的情感还是很强烈的,就拿《卖炭翁》这首诗来说,一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代,人民的生活已经十分艰苦了,他没有办法改变政治现状,便力求诗歌改革,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让上层统治者知道民众的辛苦,从而有所作为。 正所谓「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唐诗在白居易这里,就不仅仅是纯文学了,更是改变现实的武器,他身处中唐,即使已经不能重现昔日盛唐的辉煌,依然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普通民众生活得更好一点儿。 中唐的诗人,就是在这种夹缝中挣扎着,也努力着。他们的人生就好像是快要落山的太阳,看上去霞光耀眼,但是过不了多久,就要归于一片 ... 了。 直到黄巢之乱发生,整个大唐的根基彻底被动摇,一个令万人敬仰的朝代就此进入暮年,这个时候的唐朝诗人,可以说是迷离且感怀的,他们要面对的是繁华落尽后的凄凉,从他们的诗作里,我们也能看出晚唐诗人的迷茫和痛苦。 如果说盛唐时期的诗人所表达的都是比较正面的东西,那么晚唐的诗人则更擅长描写一些不太美好的事物。晚唐时期的讽喻诗非常盛行,罗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首《蜂》就写的十分有力度。 「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这首诗中,罗隐没有把蜂与蝶看作是风情、风韵的象征,而是从一个极其特别的角度着眼,写了蜜蜂的命运与人生。 诗的前两句写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高山峻岭,只要有鲜花的地方,就能看到蜜蜂的身影,这看上去似乎风光无限,但是它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受了那么多的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联系诗人生平,便不难看出这首讽喻诗的内涵来。罗隐也是个才高八斗的大诗人,但他一生参加了十次科举,却因为相貌丑陋,始终不得重用,难免生出「 ”人生即无来处、也无去处”的苍茫之感,让他想要借蜜蜂的人生来质问自己,这十次科举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又是为了什么人? 由此我们便能发现,晚唐时期的诗人与初唐、盛唐大有不同,唐朝强盛时期,诗人胸中有广大的世界,而到了晚唐,创作者与外界却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该做什么。罗隐是在这方面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个,他擅长在诗中描写自己的凄惨命运,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与罗隐有着相似遭遇的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却走上了另一个方向,他不直接描述人生的苦难,而是用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惆怅,这让他的诗显得很晦涩,也让很多后世人觉得李商隐的诗很难读得懂。 就拿最著名的这首《锦瑟》为例,开篇写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许多人都在研究诗人为什么要用锦瑟这个意象,他和后面所表达的「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到底有什么关系?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写给自己没能在一起的情人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他在悼念死去的妻子,还有一部分认为这是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如意,正所谓「 ”诗无达诂”,对于这首《锦瑟》,我们几乎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解释。 不过,当我们读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的时候,就不会再纠结文字表面的意思,因为它的情感远远超过了文字的实际意义,试问哪一个经历了生活沧桑的人能够不被这句诗打动呢! 李商隐的这首诗,不是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的感怀,而是年过半百之后,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对生活中那些无可奈何的事感到有些惆怅,而这种惆怅不是不甘心,而是「 ”直道相思了无意,未妨惆怅是清狂”的百转千回。 生于晚唐的李商隐,面对着这样一个残破的时代,他的人生更是无处寄托的,诗歌外的他饱受生活的磨难,而在诗歌里,他已经不在意要向谁讨伐,只是在一片迷惘之中,独自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或许就是晚唐诗人的共性,当外界已经支离破碎以后,他们只能不断向自己的内心发出叩问,试图寻找一点人生的慰藉罢了。 唐朝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它有过无比辉煌的成就,最终又落得满地飘零,正所谓「 ”流水落花春去也”,再美好的事物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摧残,但幸运的是,唐朝虽然早早结束,唐朝诗人们的作品依然陪在我们身边。 读这些流传了千年的优秀诗篇,我们仿佛就能走到那个曾经霞光满天的大唐里去,看到初唐、盛唐时诗人们英姿勃发的形象,也看到中唐、晚唐时文人们的不甘与煎熬。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它们像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被历史这条线一串,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被所有热爱诗词的人们佩戴在了胸前。

细数大唐的文人墨客,读诗如读历史,这就是唐诗的魅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8.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9.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10.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随机推荐

  1. 梦见有人跟你告白

    周公解梦梦见有人跟你告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有人跟你告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穆天子传》卷六

    《穆天子传》卷六  穆天子传卷之六  古文  之虚,皇帝之闾,乃□先王九观,以诏后世。  此复是登名山有所铭勒封建也。残缺字多不可推考耳。  己巳,天子□征,舍于菹台。  辛未,纽菹之兽。  《管子》曰「菹菜之壤」,今吴人呼田猎茸草地为菹,音置。  于是白鹿一牾,逸出走...

  3. 适合焯水以后再吃的蔬菜

    芥菜类蔬菜如大头菜等,它们含有一种叫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质,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如菠菜、竹笋、茭白等,草酸在肠道内会与钙结合成难吸收的草酸钙,干扰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莴苣、荸荠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净,用开水焯一下再吃,这样更卫生,也不会影响口感和营养含量。

  4. “ ... ”市长想和平:兵戎相见不好 特别是以小击大

    爱台反“独”,有志一同!敬请关注你好台湾省你好台湾省网4月26日消息...台南市议员王家贞25日表示,“两岸不和平、台湾省没未来”。她还问黄伟哲,...全面执政,为何不宣布“...”?黄伟哲目前,黄伟哲仍坚拒“九二共识”,但幻想面向大陆“货出人进”,与韩国瑜雨露均沾。

  5. 梦见妻子离开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妻子离开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妻子离开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鳞波】的意思是什么?【鳞波】是什么意思?

    ★「鳞波」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3页第12卷1262★「鳞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22页参见:鳞波鳞波的拼音línbō鳞波是什么意思鳞波línbō像鱼鳞一样的波纹。★「鳞波」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3页第12卷1262★「鳞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22页参见:鳞波鳞波的英语单词1.scale-likeripples用鳞波造句1.月光照耀下,湖面一片鳞波闪烁。

  7. 旃陀罗笈多死在哪里_转轮王旃陀罗笈多_旃陀罗笈多一世

    旃陀罗笈多是印度最大之王,国民的英雄。总之,不管怎么说,在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旁遮普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首都华氏城很快成为旃陀罗笈多的战利品。旃陀罗笈多在俗世间的业绩已圆满,便转而追求灵魂上的价值。

  8. 张居正奔父丧回乡路上究竟有多奢华

    张居正奔父丧回乡路上究竟有多奢华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近代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rdquo...

  9. 历史上的和珅,有九个老婆,为什么在和珅自尽后都愿意陪葬?

    和珅是历史上的大贪官,在清朝乾隆帝时期,和珅的名字几乎成为了贪官的代名词。其实在历史上,和珅的结局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现如今看来,和珅的老婆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在清朝来说,这不算什么。和珅唯一的儿子就是和珅老婆冯霁雯所生。和珅的这几位小妾,没有为和珅留下一儿半女。和珅被赐死之后,他的九位老婆全部陪葬了。不过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和珅与这九位老婆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一点是还是不错的。

  10. 台山婆子

    有僧人游五台山,见一老太婆便问道:“五台山的路向什么地方去?”老太婆仍然答道:“一直朝前走。”赵州禅师回到寺院后,对那僧人说道:“五台山那老太婆,已被我勘破了。”“台山婆子”这一公案,后来成为被历代禅家所参的一个主要“话头”之一。宋代宏智正觉禅师颂道:年老成精不谬传,赵州古佛嗣南泉。枯龟丧命因图像,良驷追风累缠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