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漫话如意“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体作S形,像一个有长柄的勺。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将临。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所以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如意自印度传到我国的时间,至今无可考。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如意有多种品类,均极为精美。长44.2cm,如意头直径11.5cm,玉料青白色。
漫话如意
“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体作S形,像一个有长柄的勺。柄前有一扁圆形结,有的柄尾还带有飘缨。或者说,如意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将临。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裨史类编》中认为:“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爪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后来人们取其爪杖之形,做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用来作为送人的礼物,寓事事如意。
玉如意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 ... 。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所以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自印度传到我国的时间,至今无可考。《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进反手搔背,不空白:‘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日:‘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事事如意,岁岁如意,吉祥如意。
如意有多种品类,均极为精美。例如:珐琅如意、木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铜如意、玉如意、瓷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大都用料考究,琢工精细,长度在三十几至六十几厘米不等。如意多雕有龙纹,有的还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碧玺、松石、宝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灵芝、蝙蝠之类。这种如意上的蝙蝠寓多福,桃寓长寿,是明清习见的祝颂图案。
铜如意
八宝福寿玉如意(图1):清代乾隆年间,传节品。长44.2cm,如意头直径11.5cm ,玉料青白色。正面云头外圈隐起云纹,正中浅浮雕一“寿”字,“寿”字周围及长柄浮雕八宝纹饰,依次为:盖、罐、鱼、花、伞、肠、螺、轮。背面长柄正中浮雕云纹两朵。柄端两小孔系飘缨。
福寿木雕如意(图2):清代,传世品。长57cm,木制。如意通体浮雕云纹地,如意头正中凸雕一圆形“寿”字,“寿”字左右饰两蝙蝠,下部饰三蝙蝠,长柄正面间饰五只蝙蝠,柄尾系飘缨。
福寿木雕如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