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炎炎夏日,三伏天又要到了,新一年的三伏又要开始啦!

炎炎夏日,三伏天又要到了,新一年的三伏又要开始啦! 何谓三伏贴呢?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 ”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 ”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机, 进行三伏天灸时多选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防治多个系统的慢性虚寒性、过敏性疾病。 具体说下,哪些「 ”冬季高发病”需要「 ”夏治”呢? 骨关节病: 慢性颈肩腰腿痛属于肌肉劳损、关节疼痛麻木;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部位的骨质增生等病因引起的酸沉、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软组织肌肉损伤、创伤及骨折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多关节僵硬、疼痛、发凉等。 呼吸系统疾病: 反复发作、遇寒则发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免疫力低下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胃酸、畏寒、胃胀等,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妇科疾病: 产后腰痛、产后怕风、怕凉、产后头痛、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康复科疾病: 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疼痛,脊髓损伤后肢体发凉、麻木,骨折术后局部关节疼痛、发凉等。 三伏贴的中医理论来源是什么呢? 从入伏第一天起,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 ”春夏养阳”的原因。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是根据「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穴位贴敷时要注意什么? 通常每季依据病情贴敷5-10次,每次贴敷时间因人而异,成人大约为1-2小时,儿童贴敷酌情减少为 0.5-1小时,以局部皮肤出现微红、局部皮肤微微发热为度。如出现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微痒,可随时去除。 皮肤有破损、对贴敷有过敏者、发热、肺部感染、结核患者、孕妇等不能进行贴敷,如果局部出现水泡,勿接触,保持局部干燥,及时来医院处理。 夏季气候炎热,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汗出,贴敷后清淡饮食,当天禁洗浴。 省中医药研究院疼痛风湿病科,三伏贴敷时间: 伏前贴: 2019年6月21日 08:00—12:00 15:00—18:00 头伏贴: 2019年7月12日 08:00—12:00 15:00—18:00 中伏贴: 2019年7月22日 08:00—12:00 15:00—18:00 中伏加强:2019年8月01日 08:00—12:00 15:00— 18:00 末伏贴: 2019年8月11日 08:00—12:00 15:00—18:00 地点:城北路7号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风湿病科(2号病房楼一楼西区或二楼病房) 联系 ... :0371-66363035,66360711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冬病夏治养生三伏贴中医呼吸道疾病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